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5612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世纪: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21世纪即将到来,加快中西部,缩小过大的地区间差距,已成为我国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选择加快发展的政策,是一个时不我待的课题。本文试就财政政策的选择作点粗浅探索。一、地制定财政转移支付的配套政策如何使落后地区加快发展,这是世界上较大的国家都面临的共同问题。象美国、德国这样发达的国家,也曾存在过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从这些国家由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看,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美国落后的南部,就是联邦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对州和地方的财政进行调节,对欠发达地区给予财政上的大力支持,提高南部的公共服务水平,使美国的地区

2、发展差距得到缩小。国际经验值得借鉴,在加快中西部发展中,应实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而不能再像对东部沿海地带一样,实施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不仅国家财力难以支撑,而且,有违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利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国家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非均衡发展向均衡发展的一种过渡性政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暴露出不少弊病。在逐渐取消对东部的税收优惠政策后,不宜在中西部再实施这种政策。首先改革现行力度不足、且不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政策,尽快制定、实行简单、透明、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配套政策的框架体系。其次制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

3、包括经济发展目标,实际人均税收水平,公共支出的基本标准,各地区人均GDP, 少数民族居民的比例等。在诸多转移支付的标准里,先确定公共服务水平均衡标准,即基本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地区,由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给予补足。在财政转移支付的设计中,要建立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客观测算办法,科学地评估各地税收征收潜力和努力程度,以核定标准收入,使财政转移支付对东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收入的过分悬殊起到相对均衡的作用。这是加快中西部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建设,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转移支付的资金中,可减少无条件的转移支付,增加专门用途的转移支付。有的受援项目,还应要求地方拿出配套资金。对配置资金不应有统

4、一的要求,根据接受转移支付地方的实际财力确定配套资金的比例。为了使转移支付发挥更大效用,可设想在中央设立专门负责协调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机构,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实施监督与管理。二、完善财富二次分配体制,为财政转移支付奠定基础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的前提是中央政府的财力基础。据统计,1997年底我国中央财政的内债余额为5472亿元,当年的债务收入为2532亿元。我国的债务主要是中央的债务,即国债。债务收入是中央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由中央政府使用。从80年代初开始,中央财政收入对债务的依赖程度逐年加大,1997年已达55.6,大大高于世界公认的30的安全线。中央财政已处于借新债还旧债的不良

5、循环之中。因此,当务之急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的规模,使中央财政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有相应的财力作保证。解决财政收入匮乏的有效办法是改革和完善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的体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人的货币收入,已成为投入的资本,以几何级数积聚着财富,这对于增加投资发展经济是好事。但是,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四千多万人口还没有脱贫,为数众多的下岗职工失去了收入来源。贫富两极正在分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部分人和部分地区的首先富裕是为了带动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先行富裕的程度就应有一个合理的区间。所有市场经济的国家为了缓和贫富两极的矛盾,都建立了个人财富二次分配的制度,除开征个人收入所得税外,开征了利息税、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发展税等来保障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落后地区人民对基本社会服务的获得。我国的一次分配已经放开,二次分配体制还没有健全。遗产税、利息税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征收远未达到调节贫富的目的。税收征管和政策上的漏洞使许多暴发户逍遥法外。税法立法和执法的不完善、不得力,使逃漏税事件已见多不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