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35609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一轮优选(全国通用版)课件: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第17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反映了该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它多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呈现 也以某自然带分布高度等值线图呈现 它们都反映了随着高度不同 水热状况不同 从而导致的自然景观的差异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以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背景 可以考查山地某一高度自然带的名称 山地的坡向 山地雪线高度的分析以及山地名称的判断等内容 也可以考查与自然带有关的人类活动等 栏目导航 1 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 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 因位

2、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 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 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 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 带谱数量越多 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 反之则越高 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 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 纬度越低 海拔越高 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 垂直带谱越复杂 3 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 判断阳坡和阴坡 进而判断南北半球 北半球的山体 因全年大部分时间正午太阳在南边 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 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 或基带自然带的海拔高度高于北坡 南半球则反之 如图所示 4 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 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

3、水丰富 冰雪量大 融化慢 因此雪线低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 冰雪量小 融化快 因此雪线高 5 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 判断山坡坡向 1 东西走向的山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如喜马拉雅山 2 南北走向的山 温带地区 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 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 如太行山 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 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 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 但气温偏高 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 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 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如图所示 第一步 分析山地自然带空间分布规律 特征 根据图例或图中的标注弄清各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基

4、带类型 随海拔升高自然带的垂直变化等 第二步 判定山地所在地理位置 南 北半球及纬度 热量带等 山麓基带一般能反映出山脉所处的热量带 进而判断出其所处的纬度 可根据同类自然带所处海拔的高低进行判断 如北半球南坡为阳坡 热量丰富 同一自然带南坡位置较高 南半球则相反 第三步 分析垂直自然带分布特征的成因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山地 其自然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一山地的不同坡向 阳坡 阴坡或迎风坡 背风坡 不同坡段自然带类型 分布海拔范围等也有很大的不同 这需要根据实地情况加以分析 例 2016 全国卷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 气温升高和流水

5、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 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 据此完成 1 2 题 1 磷高累积区是 A 高山草甸带B 高山冰雪带C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 常绿阔叶林带 2 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该山坡2000 3000米处 A 大气温度较低B 生物生产量较低C 土壤含水量较低D 地表径流量较小 A C 解析第 1 题 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000m左右 四川西部某山地海拔4000m高的位置植被最可能是高山草甸带 常绿阔叶林为四川的基带自然带 随着海拔升高 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带 针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高山冰雪带 第 2 题 读图可知2000 3000米处磷累积量很低 该地为山地迎风坡降水最丰富地段 植物生产量高 由材料可知大气温度低 利于磷的积累 地表径流越小越利于磷的积累 土壤含水量低 不利于磷的积累 课时达标 十七 制作者 状元桥 适用对象 高中学生 制作软件 Powerpoint2003 Photoshopcs3 运行环境 WindowsXP以上操作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