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35482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 对比鉴赏(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对比鉴赏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2009年高考题(09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三月晦日偶题 秦 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 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答:秦词的理趣: 元词的情趣: (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答: 答案(1)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

2、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解析 (1)考查对诗歌风格的比较;(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1)答题思路是:风格例子简析。例子最好是关键词,不

3、必完整引用。(1)要抓住区别点“理”、“情”入手,结合具体诗句;(2)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2008年高考题1.(08湖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 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

4、之愁;作者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解析 李诗写李白听到好友王昌龄遭受谗毁,被贬为龙标县尉的消息,写了这首诗。诗以落花和子规悲鸣起兴,抒发怀念友人的感伤之情。王诗写王昌龄被贬龙标,由于为治以宽,政善爱民,被誉为“仙尉”。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2.(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 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5、答:(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答案 (1)耐寒 拟人(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解析 要回答对诗意理解的题目,须先扫清文字障碍,如吕诗中的“霜前”、范诗中“小寒”都是指秋天,吕诗中的“东风”是指春风,范诗中的“愁红怨绿”形容秋末残败的花。木芙蓉,又名拒霜,秋天开花;其次,应明确写物诗,往往有作者感情的寄寓,即托物喻人,以物抒情;再次,要明确写其他花对表现木芙蓉的作用。20042007年高考题1.(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6、 过华清宫吴 融 李 约四郊飞雪暗云端, 君王游乐万机轻,惟此宫中落便干。 一曲霓裳四海兵。绿树碧檐相掩映, 玉辇升天人已尽。无人知道外边寒。 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两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 答案 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

7、国,感叹王朝的兴衰。(意思答对即可)2.(07浙江)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 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

8、:匆忙急切的样子。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答案 燕子 兴亡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答: 答案 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3.(07重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海 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唐)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苏轼海棠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

9、使用了什么手法?答: 答案 前两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把花拟人化。解析 作答第一问,只要围绕“海棠特点”在诗句中提取信息,就能准确作答。第二问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苏诗中“睡去”与“红妆”的拟人手法十分明显。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答案 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解析 此题是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比较苏诗与白诗所抒发感情的不同,首先找到他们的抒情对象的不同,前者是尚为“红妆”的海棠,即盛开着的海棠,后者是“衰红”的牡丹,即即将凋零的牡丹。在这两种不同状貌的“红”前,两人

10、的感情虽然同为爱花,但后者肯定比前者更多了一些伤感。4.(07辽宁)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独坐(节选)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 深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答: 答案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下虫鸣的景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答案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了草木昆虫零落

11、哀鸣,更添悲情。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高考中诗歌鉴赏尤其注重对诗歌中“景”和“情”两者关系的考查。对写景设问时,往往要求概括诗歌中写了什么景,景物的特点是什么,用什么手法写的,有什么作用或效果等。解答时要仔细辨别,深入体味,把握诗歌写景的异同。对抒情设问,往往要求指出诗歌中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或手法,抒发了什么情。解答时要注意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重点在于讲清“写景”和“抒情”的关系。5.(07江西)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晚望高 蟾曾伴浮云归

12、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金陵图韦 庄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心满故城。【注】 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答: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 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这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势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与通常的单首诗歌的鉴赏题不同,本题是两首诗歌的比较。解答方法是:从内容和形式两大方面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回答问题。注意:同题诗作应该是各有千秋,千万不要动辄否定其中某首诗歌。6.(06重庆)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新 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说“只待新雷第一声”?答: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