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8910章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27352865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8910章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普通心理学(8910章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普通心理学(8910章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普通心理学(8910章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普通心理学(8910章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8910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8910章(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语言与言语一 语言语言 是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 以词为基本单位 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 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 第八章言语与思维 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外部言语 用于交际内部言语 不用于交际 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 语言是社会现象 言语则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 言语离不开语言 语言离不开言语 三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言语运动中枢 布洛卡中枢 若受损则产生表达性失语症 不会说 言语听觉中枢 威尔尼克中枢 若受损则产生接受性失语症 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 角回若受损失读症 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 若受损后失写症 不会写 第二节思维概述一 思

2、维的定义和特征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反映 其主要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第二节思维的种类一 根据形态 可分为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以词为中介 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二 根据方向 可分为 辐合思维 求同思维发散思维 求异思维三 根据是否有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 概念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涵外延 二 概念的形成过程 抽象化类化辨别 三 问题解决 一 定义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 以便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二 影响

3、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情境认识结构的限制动机和情绪状态功能固着迁移 正迁移和负迁移原型启发思维定势 三 问题解决的过程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 启发式策略 循环子目标策略 逆向搜索策略 计划简化策略 第九章情绪和情感 人类的多种表情和情绪 QQ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一 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是个体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有为生存和延续种族有着多种适应方式 情绪就是作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被延续保留下来 每当个体情绪发生的时候它总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行动及时反应机体与

4、所处状态之间的适应关系 如果一个婴儿情绪发生出现障碍 他就得不到适当的哺育和感情上的爱抚 其生理心理发展上就会导致发育迟缓 甚至死亡 情绪就是作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被延续机体在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是过程 可用于动物和人类 较为低级 生理需要 而情感指内容 则较为高级 只能用于人类 与社会需要 和情绪相比 情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 深刻性和持久性 二 情绪 情感的维度及其两极性动力性 增力 减力 提高还是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 激动 平静强度 强 弱紧张度 紧张 轻松 三 情绪 情感的种类 一 从情绪的内容来分四种基本情绪 快

5、乐 愤怒 悲哀 恐惧 人和动物共有的 七情 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复合情绪 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 敌意 愤怒 厌恶 轻蔑 焦虑 恐惧 内疚 痛苦 愤怒 二 从情绪的状态来分 情绪发生的速度 强度和持续时间 心境 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散性 激情 猛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应激 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一种十分强烈的情绪状态 三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 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 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 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 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好奇心 求知欲 兴趣 识别情绪 四 情绪和情感的

6、表现形式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生理上的变化 五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及作用 一 功能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 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动机功能 情绪和情感可以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从而能更有力地激发有机体的行动 组织功能 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 沟通思想的功能 二 情绪情感的作用影响身体健康对人的行为起推动或阻碍作用影响工作效率 三 情绪管理 勇敢做情绪的主人 管理情绪的步骤 找出适当的方法疏解或表达情绪 认清引发情绪的理由我为 弄清自己当时的感受 有效管理情绪的三步曲 我

7、现在有什么情绪 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如何有效地处理情绪 情绪管理 勇敢做情绪的主人 现场提问 一旦情绪不良怎么处理 总结 情绪不好 有人会选择大哭一场 有人会大吼几声或是到KTV大唱 有人会猛捶沙袋或打球 这样的宣泄过后 有人觉得心里好多了 压力减轻不少 有人则觉得问题仍在 心情一样糟糕 究竟这些我们熟知甚至常用的方法具有何种效果呢 一般人的观念中 情感的宣泄表达具有治疗的功能 然而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 宣泄不具有降低敌意的效果 反而促进了敌意的行为 我们不应把宣泄狭隘地理解为表达情绪 还要加上认知上的觉察 才能使宣泄确实成为促进行为改变的工具 第二节情绪理论一 詹姆斯 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8、认为机体变化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变化是情绪产生的原因 二 坎农 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认为 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 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皮层 引起情绪的主观体验 向下传至交感神经系统 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 三 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沙赫特认为 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 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 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而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四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 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 情绪就是一种动机 情绪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第十章意志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意志 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来支配和调

9、节自己的行动 克服种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所特有的 是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能预先确定一定的目的 并且有组织的逐渐实现这一目的 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意志行动的体现 意志与认知和情绪的关系 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一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 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目的水平的高低与意志行动的效应大小直接相关 2 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随意运动是受到意识调节和支配的 具有一定目的和方向性的运动 3 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一个人的意志水平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努力程度加以衡量 意志行动中遇到的困难 有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之分 内部困难

10、来自于自身心理 外部困难来自于客观条件造成的不利因素 二 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一 采取决定的阶段1 动机斗争人的行动是由一定动机引起并指向一定的目的 动机激发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的意志存在于动机激活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简单的任务环境中 较高的动机水平会产生较高的行为效率 在复杂困难的任务环境中 较低的动机水平反而会提高行为效率 动机激活水平过强会使情绪影响认知活动 个体在确定目的时 对自己的各种动机进行权衡并作出选择 动机斗争的四种形式 接近 接近型冲突 双趋型冲突 回避 回避型冲突 双避型冲突 接近 回避型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接近 回避型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2 确定

11、行动目的 能否通过动机斗争正确树立行动目的 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水平 意志力量的表现 正确地处理动机斗争 选择正确动机 确定正确目标 目的越明确 越有社会价值 引起的毅力越大 越能体现人的意志水平 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目的 是比较适宜的 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 执行决定阶段 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不断审视既定的计划 以便及时修正计划 保证目标的实现 克服困难以实现所作出的决定这是意志行动的关键环节 承受体力和智力负担 克服知识经验 内心冲突产生的干扰 对新问题 新情况必须做出果断决断 对预料不到的困难要咬牙坚持 控制克服情绪的干扰 及时修改

12、预案 放弃不合实际的情况 达到目标 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意志的品质 由个体意志行为特点构成的稳定的心理特性的总和 一 意志品质的特性 1 意志的自觉性 个体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目的 能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 并能够主动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以服从社会要求的意志品质 受暗示 武断 2 意志的果断性 个体根据客观环境变化的状态 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 并实现目的 优柔寡断 卤莽草率 一 意志品质的特性 3 意志的坚韧性 是指在实现预定目的的行动中坚持不懈并能在行动中保持充沛精力和毅力的意志品质 动摇 执拗 4 意志的自制力 个体善于根据预定目的和要求 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意志品质 反映了意志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抑制功能 任性 怯懦 二 意志品质的培养 1 加强目的性教育 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远大目标与近期目标 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感 2 组织实践活动 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 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善于自我评价 善于自我要求 善于约束自己 人们的躯体远没有毅力更坚强 压力管理目标 最低目标 不发生心理障碍和过劳 中级目标 身体健康 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最高目标 健康 快乐的工作和生活 良好的人际关系 信心十足 自我实现 脱颖而出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