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

上传人:茅** 文档编号:12735275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提升:跟着名作家学写节日作文(含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赏析功能介绍关注学而思网校小学语文,及时获取小学教育信息,抢先报名公开课或领取学习资料,了解网校小学语文最新动态。导语不知不觉中,生活里的节日越来越多了。从传统的春节、中秋节,到现代的国庆节、劳动节,再到外国传来的圣诞节、万圣节,甚至是由淘宝衍生出来的双十一购物节,各种各样的节日让我们眼花缭乱。那么,欢度佳节之后,那些美好的记忆,那些我们迫不及待想同别人分享的喜悦,该怎样变成我们笔下的文字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名家笔下的精彩节日。秒词点睛欢度、锣鼓、风俗、吉祥、喝彩眼花缭乱、心旷神怡、意犹未尽、载歌载舞、流光溢彩佳句提分 站在轮船的甲板上

2、,迎着清凉的风,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好像平日里淤积在心里的闷气都随着海风飘到脑后去了。名作优选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

3、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

4、是吃得起的。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精妙之处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开头就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可能与别处不一样的风俗:“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来表现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的种种风俗。文章的主题是刻画“端午的鸭蛋”。那作者为何不直接写“鸭蛋”而要先写端午的风俗呢?从行文思路来看,首先写“端午风俗”,从各地均有的风俗写到家乡独特的风俗,再写到“十二红”,写到“咸鸭蛋”

5、,一切都水到渠成。落实到写作手法上,文章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就为文章主体“鸭蛋”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起到了“铺垫”作用。铺垫的手法以前我们也学讲到过。比如,社戏一文真正写看社戏的内容还不及整篇的四分之一,全文以社戏为线,在层层铺垫中凸显中心。汪曾祺先生的语言简练文雅,多用短句,读起来并没什么难度。尤其是今天的选段,是以小孩子的口吻在写作,读来更加亲切自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先生的文字,好似不加修饰,其实确是典雅有味。比起大多数现代中国作家那种欧化的白话文,先生的文字继承古典文言优美,兼顾了民间俗语的生动,显得流畅生动,文采斐然,值得一读再读,细细体味。课后练习除了端午节,春节可以说是小朋友们最期待的节日了。今天,我们就以“哥哥放炮仗”这句话来进行扩写,看看谁能把这一句话演绎得最为精彩传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