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352721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00 大小:5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 分章节题库 习题(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总论练习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 e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

2、杆菌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 dA艾滋病、肺炭疽 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 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 E炭疽、传染性非典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 e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

3、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 c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 a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

4、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E.特异性IgE抗体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

5、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b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 a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 e)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

6、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A侵袭力 B毒力 C数量 D胎血屏障 E变异性20、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d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1、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 d)A.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22、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 d )A.甲型肝炎 B.流行性乙型脑炎C.戊型肝炎D.丙型肝炎E.伤寒2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

7、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 b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24、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25、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 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26、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

8、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27、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e ) A.隐性感染 B.病原携带期 C.显性感染病程中 D.显性感染恢复期 E.潜伏性感染28、驰张热是指b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高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29、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b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所有免疫反

9、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E.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30、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 ( c)A.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31、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 cc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32、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c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33、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 b )A.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

10、于院内感染的鉴别34、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D.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35、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 c )A.丙型肝炎 B.艾滋病 C.麻疹 D.阿米巴痢疾 E.细菌性痢疾36、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 c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

11、源 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 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37、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A.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B.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 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E. IgA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38、属于传染病的是:( c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C.伤寒D.化脓性腮腺炎E.大叶性肺炎39、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 d )A.甲型肝炎 B.乙型脑炎C.流行性出血热 D.伤寒E.急性细菌性痢疾40、关

12、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e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 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 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41、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 e )A.钩体病 B.艾滋病C.伤寒 D.细菌性痢疾E.霍乱42、感染的含义是:( c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43、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c ) A.结核 B.疟疾 C.细菌性食物中毒 D.单纯疱疹 E.带状疱疹44、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 ) A.麻疹 B.流脑 C.白喉 D.霍乱 E.痢疾45、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 ( c )A.活疫苗 B.灭活疫苗 C.抗毒素 D.减毒疫苗 E.菌苗46、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 d )A.麻疹 B.白喉 C.百日咳 D.阿米巴病E.乙型病毒性肝炎47、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 c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水痘E.风疹48、病后仅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