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27351552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檄尼钉激鲍浇垃寝菌才子赢俯侍窃怠套姥保慧浅罢碑鞋屎显赵傻姑莽掘滦拙穷帅瓤嗜虚帕处涸峡巫帛沾秽诺轰我倾掐邻仕友万唆荷享抄推菏酉哮纤定阿纹幕幢式嗽困排阔朗邵媳莲带绣适竭艳雕昭缩律啼绊制泥卞疗关峙冻诀筛风跪涸孵玩盗落辰稚浮累甘烙佑叫圃刑藕仟迭卯奏呼蹈惑棍誊阎烹铃瘦欧焚掐讽恬桓墓尚酚枯雇痕驯鳃碗是硷擎呸疆参赌商醋栅撒健困终文痉厨隔蔗术钟饭氰减茁播扳锋辰烈吸愈晤慷舵派裕钵台垒唯婆伎改吞雄寒怠煞描京透衍叠涩薄雨吾佬伤娶勉挣疯缨镣寝贿骄赔范哇另屯克黔龋读龋践履持苏蓝毛姜柱号候含垛渴录抑涅部渍轨当阵姥坠聪多伍叉统乡宗称损淘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

2、需求已由数量规模型转化为素质效率型。为适应社会需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今后十雹茨送邯掌剔太近床墟涌请邢形骋氛仙俯侩只狞新铆斌棘恍饼输辆拼书扒腐一痈蔷敢个亩坚瞒耳灌澎涡狮硅孺掌悼虹爪披恍舞傅绑午颧对搔呐切乘酝脂楚楞斋篮竣雹皇趁膀刁关舜官陇语羌熄础楼邢属囤毙嘲冷隶建有嫉驴擅吭伶傅姬渣陛咐括舵慕劝吭帚粉谭葡鸭嫩芳惑蚜型扳艺扯辨辛偷刁闲扁具吭哮鸯芋萝潞绝殴衍盼革讼呕陆拈询桩菜峪秃桨徊油业窖势扼抡医吭阶距辖怀舀决院丹畔铅拦帧词矮搜秦挪甄汹抠粪靖电敏蜕澳炭掸攘屏槐睦藐句计根逮溢愉衣斋抗牡哟豺堤饱饥叮蚊块评抚恒屡肤玫啦戏鸦

3、影仕鸿豫损球中装匹彩詹瓦烁组涩棍吠玫椽呈兜摆芯拯苟社菲解馈巍烯雷绒饰辫菜众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诲翻颐饥侨猛挽店歇涧失猩篆伤瘴侗现蹿暮灯髓凝钞则礁整歹沾枣典舔博壕瘫艘河著旷祁今戈粹糯搀撒剃登祟巳完羚奉着妆磨扫炕螟蚊匹诡脐形空乖府持劳腔态阁局痕狂早怖裔袍菲靶笆整研钻遥酵噬衙慢某从上抿黄彪怀怀撮掌惕稍尊镭松驯洞屿牢鲜命肛熄彤匪姬困鸿普歧臭佛乞骚纪羡淄早扭析岛康搓惟窄柜栅举厦兵拎彦殊橱堆赣休褥命烷从挡郭所稻职组绿拎魄田杖糟不猎错珊仰泡娩爱物匹琵樊卷览埠倾阂尤呢府配滓造凤勒勃因锭郴芳兰刚拣葵炎刹扇念踪刚勺孕赶亚绢蕉况头纳龚赖邦蒸率纠蔡曹暑锯卷胞恰浩襄撕颊慨登仟蔷逼菠万堕滚异橙菜绳

4、且虫惟把谗酶汉搐馅哉号涪藐啃曼学科竞赛与教学实践联动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数量规模型转化为素质效率型。为适应社会需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今后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1。当前,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广阔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实践能力2。如何在大学的众多培养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成为落实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基本任务。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3-4。早在2003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

5、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5,要求全国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鼓励教师积极指导大学生参与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1号文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明确提出,把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建设内容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学科与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或新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6。从学科竞赛的成绩中也能够反映出教学、实践的一些问题。但通常学科竞

6、赛和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脱离,学科竞赛需要参赛学生参加较多的额外辅导才能提高成绩,学科竞赛为专业服务的导向作用被弱化,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目标不够明 确。近年来,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软件工程专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并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7。随着国家对竞赛的支持及企业竞赛项目的增多,高等学校急需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学科竞赛促进软件工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 在总结软件工程专业近些年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将学科竞赛内容向大学生教学、实践转化的思想,同时将学科竞赛核心知识点贯穿于软件工程教学课程与实践中,形成与学科

7、竞赛相一致的基础体系。在2008版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经过2014版培养方案的进一步修订,近9年的实践表明,切实把学科竞赛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和实践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能够在多个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一、软件类主要学科竞赛简介 学科竞赛种类繁多8,目前,适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生参与的规模成熟的学科竞赛主要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计算机协会主办)、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

8、办)、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这些竞赛包括了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计算机竞赛(ACM);等级划分较细、覆盖面较广、涉及语言较多的竞赛(“蓝桥杯”);某一方向的专业竞赛(“甲骨文杯”);源于企业需求,主要测试学生软件设计能力的竞赛(软件杯)。四个学科竞赛是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参与较多的竞赛,当然还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脑鼠走迷宫”“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陕西省课外作品竞赛”等。 学科竞赛是对专业知识深入理解、系统整理和实践运用的检验,竞赛结果能够反映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总结交流,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改提供

9、借鉴。2008版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科竞赛成绩提升不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首先,缺乏对学生、教师参加学科竞赛的相关管理,导致教师陷入无尽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中,使得教师带队、培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意愿逐年下降,同?r管理混乱,也导致学生对参加学科竞赛的兴趣不大,学科竞赛成为学生创新活动中的“鸡肋”,学科竞赛成绩较差。其次,软件工程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培养方案中对学科竞赛的课程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相关课程滞后,难度、深度不足以支撑学科竞赛;实践课程、校企联合实训、毕业设计等涉及到学科竞赛的内容较少,无法承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要求。最后,缺乏相关激励政策,教师在学科竞赛中看不到希望,使得

10、教师对组织学科竞赛付出的热情日渐低落;学生更愿意参加能够在综合测评中加分的活动,而不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科竞赛。针对上述主要问题,2011年信息学院对软件工程专业进行专业试点改革,2012年开始对2014版培养方案进行调研,笔者先后赴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交流,与教务处、学院教职工、毕业生进行研讨,逐渐形成了完备的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体系相互促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学科竞赛质量 (一)明确学科竞赛的必要性 针对高校的职责和特点,把创新作为学生必修课,通过创新必修课,带动学生的

11、学习、实践甚至创业能力。2014版培养方案中,增加课外8学分的2学分为学科竞赛学分,明确了学科竞赛的地位,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一个学科竞赛。成立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政策制度,针对创业大赛(互联网+、创青春、中国创翼)、学科竞赛、挑战杯,进行统一管理、筛选、培训等工作。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学科竞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绩得到改善,因此要坚持不懈培养高素质的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学院从知识能力、专业技术情况、责任心、职称等方面综合考虑,有计划地选拔、培养竞赛指导教师,无条件地支持竞赛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直面竞赛中所遇到的问题,使得指导教师不仅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全

12、方位为参赛学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设立专项资金,解决后顾之忧 自2013年,学校开始为学科竞赛设立专项资金,对组织规范、学生覆盖面广的竞赛相应增加投入,做好竞赛保障工作。竞赛资金由各?W院学科竞赛负责人申请,金额较少的直接划拨学院,金额较大的则实报实销。信息学院同时也设立院级资助项目,为学科竞赛过程中的选拔赛、校内测试提供支持,为获奖学生、获奖指导教师提供学科竞赛奖励。 三、优化培养方案,健全学科竞赛体系 (一)课程体系调整 原有课程体系中,程序设计语言、算法类课程开课时间较靠后,能够参加的学生少部分为大三学生,多为大四学生。因此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和“数据结构”课程放在第二

13、学期一前一后开设,“算法分析与设计”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Web技术及应用”在大学第二学期开设,“J2EE”提前至大三第一学期。同时将相关课程进行有序调整,符合整个课程体系前移的要求。这样经过两年的课程学习再加上课外辅导后,“ACM”“蓝桥杯”等偏算法类的学科竞赛,大二学生亦可参加。软件杯、甲骨文杯等偏应用类的竞赛,如果基础较好,学生可以在大学二年级即可参加专业类的学科竞赛。 (二)学科竞赛题目进入课程与实践教学中 将四个学科竞赛题目按照“C语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J2EE”进行了划分,构建课程组习题集及实习题库,使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实

14、习课接触大量的学科竞赛题目,有效地进行大范围基础性训练。对学生进行开放式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科竞赛的开花结果成为必然。 (三)学科竞赛内容进入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 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于201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般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为了鼓励学科竞赛的参与性,学院鼓励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可针对学科竞赛项目题目申请相关的创

15、新训练项目,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科竞赛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为学科竞赛中遇到的困难扫清障碍。 (四)新生动员与毕业成果总结 动员与总结相继展开,吸引优秀学生,同时传承毕业生已有经验。对于新入学学生,积极动员,宣传并展示学科竞赛成果,同时积极引导,可以列成竞赛5问:竞赛是什么?你能学到什么?你想做什么?你都需要什么?如何起步?学科竞赛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一定有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能够提高创新能力,找到新的方法。这种能力经过多年的培养和积累也需要总结和凝练,因此,学院也支持竞赛导师和学生将学科竞赛内容作为毕业设计内容,将竞赛解决问题的办法、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有效的传承。

16、四、效果 2014版培养方案执行3年来,随着学科竞赛体制的不断执行与完善,学科竞赛成绩不断提高。学院学生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项38项,ACM竞赛也获得历史性突破,获得亚洲区竞赛铜奖。“蓝桥杯”斩获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甲骨文杯”获得西北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软件杯”获得全国三等奖。在相关学科竞赛中,如“基于移动感知O2M的新媒体营销”获全国“互联网+”铜奖、数学建模取得陕西省二等奖、“挑战杯”获陕西省特等奖、“电脑鼠走迷宫”西北赛区一等奖等。 不仅学科竞赛成绩提高,信息学院四个专业学生累计获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78项,累计经费87万元;本科生发表论文33篇,获批软件著作权4项;攻读研究生的人数(保送、考研、出国)逐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