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2734682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建筑小区热环境设计1.0.1 “热岛”现象在夏季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变大,同时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并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 实际上,设计阶段可以通过模拟判断夏季典型日(典型日为夏至日或大暑日)的日平均热岛强度(8:00-18:00的平均值)是否达到不高于1.5的要求。考虑到模拟手段不一定所有建设项目都会采用,因此本条文也鼓励通过采取一些具体的技术措施来控制热岛强度,包括:提高绿地率、户外

2、活动场地采取遮荫措施、减少无遮荫的地面停车位、屋面绿化以及高反射屋面、立面及道路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1.0.2 深圳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季风影响大,自然通风条件优越。然而实际建筑和室内的自然通风是否良好,还取决于小区自然通风是否良好,若自然通风效果不佳,小区内各栋建筑和各房间很难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所以本条文强调小区热环境设计应专题论证自然通风利用效果,强化整个小区的自然通风效果,避免小区内出现滞流区,为小区内单体建筑利用自然通风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计算机以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进行气流模拟设计变为现实。目前,使用计算机模拟手段指导设计已越来越普遍,技术已经成熟。所以本条文

3、强调应进行小区气流模拟设计,优化小区气流组织,并确定建筑表面各通风窗口的风压差。注意到,风在城市中行进时,在不同的区域,风速风向差异很大,以往由于缺乏城市不同区域的风速风向详细数据,只能采用城市主导风速、风向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模拟。但事实上,应采用小区所在位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和风速作为边界条件进行模拟才真正符合客观事实。在本规范的编制中,通过与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的合作,以深圳全市所有气象观测站长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为基础,研究得出了深圳全市通风时段风速、风向分布图(详见附录C)。虽然在研究中,借于城市级别的风环境研究困难度大,建筑群、地形地貌以及下垫面特性的不同对风的影响显著,机理复杂,因此研究时

4、进行了相应的简化,对于局部区域风速、风向将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相比以往整座城市仅采用城市主导风速、风向,丝毫不考虑风在城市中行进时风速、风向的改变来说,已有极大的提高,研究成果可为设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参考。借于此,本条文对于小区风环境分析的风速、风向边界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小区中,建筑单体设计和群体布局不当,不仅会阻碍风的流动,还会产生二次风,从而导致行人举步维艰或强风卷刮物体撞碎玻璃等。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V5m/s不影响人们正常室外活动的基本要求。为了便于评价建筑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也可以采用风速放大系数来做评价,要求人行区域的风速放大系数不大于2。1.0

5、.3新建项目在保证自身自然通风效果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对周边已建成建筑的影响,这是基本的公平性体现。因此,本条文增加了相应的规定。1.0.4居住区的迎风面积比是决定通风阻塞比的关键参数,而通风阻塞比与居住区组团内的平均风速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决定居住区风环境好坏的关键性参数,按迎风面积比的指标要求进行设计,是保证居住区达到风速要求和热岛强度控制要求的基本前提。此外,使用迎风面积比作为控制指标相对于通风阻塞比易于建筑师理解和掌握。因此,本条文参照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第1.1.2条对小区内建筑在通风时段主导向下的平均迎风面积比提出了相关的规定。1.0.5在容积率确定过后,建筑密度亦

6、成为决定区域热环境的重要指标。现有的建筑格局往往以高密度低矮型的布局为主,建筑间距多在10m左右。这一种密集的布局方式大大降低了城市的通透性,对城市通风效果起到了阻碍作用。应加以改善,加以提高间距(如采用30m以上的间距),适当提升建筑高度,降低建筑覆盖率,提高住区的通风特性。而建筑间距的加大,也为后续进行住区绿化,种植大量植物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热岛效应。1.0.6如今的建筑多以规模化而著称,住区内建筑的布局直接关系到小区内微环境的形成,特别是直接影响到建筑通风的状况。因此,在小区进行建筑布局时,应根据通风时段的主导风向,通过住宅的合理布局,满足自然通风的要求,同时考虑夏季建筑之

7、间的东西向相互遮阳,以减小夏季空调负荷。建筑布局形式与通风的关系如下表所示:表1 建筑布局形式与通风布局形式与通风图 示布局形式与通风图 示平行行列式:建筑的主要迎风面与风的吹来方向成45为最佳,否则不利错列式:可增大建筑的迎风面,易使气流导入到建筑群内部及建筑室内疏密相间式:即利用“狭管效应”,密处风速较大,可以改善通风效果豁口迎风式:迎主导风向,前面布顺风向长条形建筑或布点式以形成豁口利于通风长短结合式:长幢住宅利于冬季阻挡寒风,短幢住宅利于夏季通风周边式:应将四角敞开,围而不合,并开敞处与主风向斜交,则可增强通风效果同时,考虑到建筑连续长度过长的长形体将会占用大量通风空间,不利于自然通风

8、的实施。从提高有效通风路径面积的角度来讲,宜将长度过长的长形体分割成几个小型建筑,之间留有通风路径。因此,增加对建筑连续长度的控制。1.0.7考虑到绿地和水域设置是改善小区热环境的有效措施,为充分发挥其效用,宜最大可能的在小区热环境设计中采用上述措施,本条文针对绿地和水域设置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1.0.8小区采用封闭的围墙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然而如此做法同时会带来将小区与周边地区的空间割裂,就像一扇屏障阻碍了风的行进,对小区内自然通风的利用是不利的。如果单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即使不用封闭的围墙,而采取红外线防盗或加强监控都能满足安全的要求。但考虑到围墙的其它用途,因此本条文并不严格限制封闭围墙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航海/船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