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336789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地理下全部复习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降水量最多的是_地区,平均海拔最高的是_地区,纬度最低的是_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_地区,人口最少的是_地区,位于季风区的是_地区和_地区。2.上海市属于哪个地理区域(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3.下列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理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4.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交通条件 D.受冬季风影响的程度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气候条件 D.海陆位置6.下

2、列区域中属于同一尺度的是( )A.深圳、广东 B.北京、重庆 C.西藏自治区、西双版纳自治州 D.香港、宜昌7.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1),完成下列要求(1)界线A大致与 等降水量线相接近。界线A确定的主要因素是 (填季风或气温)。(2)界线C大致与1月 等温线相吻合,大致与 等降水量线最接近,也是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田和旱地的重要分界线。界线C确定的主要因素是 和 。(填降水、气温、地形、或季风)(3)界线B是我国地势 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4)序号四省,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 8.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图2),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区域名称:_、_、_、_;(2)和之间

3、的界线大致沿着_山脉和_河。(3)在我国四大理区域中,位于季风区内的是_和_;位于非季风区内的是_和_(全部填序号)。(4)和之间的界线是我国_等温线和_ 等降水量线;和之间的界线是_山脉;和之间的界线是_和_。图1 图2第六章北方地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描述中,属于我国北方地区环境特征的是( )A.河湖众多,水网纵横 B.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C.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平坦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农业部数据显示, 2012 年春季,河南、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地发生旱灾。结合图,回答 2 3 题:2.2012 年受旱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

4、地区 D.青藏地区3.2012 年受旱地区中,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棉花 D.甘蔗4.下列描述属于北方地区的是( )A.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B.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C.山清水秀,鱼米之乡 D.居民擅长骑马、射箭、摔跤 5.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为主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6.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 A.油菜、甘蔗 B.大豆、甜菜 C.油菜、棉花 D.甘蔗、花生7.关于北方地区的

5、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宜发展农业 C.长城以南的农作物一年一熟D.指我国东部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的地区读图,回答 8 9 题:8.我国东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棉花 B.甘蔗 C.小麦 D.水稻9.该区域农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 C.两年三熟 B.一年两熟 D.一年一熟10.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是( ) A.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B.西南的横断山区 C.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 D.西北的天山、昆仑山11.关于东北三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

6、大势 B.东北三省是我国农业发展中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C.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12.东北平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人口密度较低,人均占有耕地多 C.光照条件好,单位面积产量高 D.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 13 14 题:13.下列有关图示区域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煤炭资源特别丰富 森林资源特别丰富甘肃、宁夏水能资源丰富 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A. B. C. D. 14.图中表示太行山和秦岭的字母分别是( ) A. a、b B. b、c C. c、d

7、 D. a、d15.下列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1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气候因素是( )A.土质疏松 B.中下游支流多 C.地面破碎 D.夏天多暴雨17.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全国的( )A.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B.政治中心和工业中心 C.工业和金融中心 D.工业和交通中心 18.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高西低 D.东北高西南低19.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胡同,原因是( )A.旅游消费的钱少 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 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 D.北京胡同

8、的交通方便 20.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增强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 )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规划和建设重点功能区 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A. B. C. D二、综合题(共 60 分) 21.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 A. B. D. F. (2)图中数字 、 、 代表的平原合称, 平原,这里比较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油料作物是 ,作物熟制为 。(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荒行动,排干沼泽水分,开垦为耕地,使“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而目前当地政府又在积极推行“退耕还湿地”的行动,这

9、是为什么?(4)B 省跨越了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与东面的淮河一线是 地区和 地区的分界线。22.读“黄土高原位置图”,回答下列问题。(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 堆积区。(2)范围:东起B 山脉,西至D ,南至C ,北至 。(3)图中A为 省,F为 省;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4)图中E为 (河流),该河流 以上河段为上游; 以下河段为下游该河下游形成了“ ”,在 省注入 海。(5)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植被 ,土质 ,降水: ;人为原因: 、 、 等人类活动使地表疏松。(6)根据右图气温与降水图资料分析,该地区的该气候特点:夏季 、冬季 ;气候类型: 气候。(

10、7)黄土高原 脆弱,经过人类活动破坏后,很难恢复。 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暴雨时,还会发生 、 和崩塌等灾害。(8)黄土高原主要农作物为: 、 等耐旱作物。(9)在黄土高原进行生态建设: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 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 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 , 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23.读图,回答问题。(1)北京的主要城市职能是全国的 中心、 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丙图是北京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建筑,名称是 。 (2)北京大致位于 40N ,属 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 ,冬季 。(3)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参观哪两个名胜古迹 ?第七章南方地区

11、 一、单项选择题1.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中,香港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煤炭等能源充足 B.拥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C.技术、管理水平高 D.土地面积广阔,地租便宜修建中的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0公里,中段是6公里长的海底隧道。2.关于港、澳两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珠江口东岸 B.都由岛屿和半岛组成C.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D.支柱产业都是博彩业3.港珠澳大桥中部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A.便于大型轮船通行 B.缩短通行距离C.加大桥面的宽度 D.减小施工难度4.有关香港、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A.澳门位于珠江口的东侧,与广东相邻 B.香港是著名的自由贸易港C.港澳地区第三产业都不

12、发达 D.博彩旅游业是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5.我国某城市是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中心,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该城市指()A.上海 B.香港 C.澳门 D.北京6.香港和澳门有许多相似的地理特征,但是不包括( )A.地峡人稠 B.经济发达 C.填海造陆现象普遍 D.以旅游博彩业为经济支柱7.对香港澳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澳门位于珠江口的东侧 B.香港通过“上天”“下海”扩展城市用地C.澳门与深圳经济特区相邻 D.香港的重要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8.香港“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地),是因为( )A.建筑水平高 B.资金充足 C.人多地少 D.眼光远大9.关于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港位于珠江口西侧,深圳以南 B.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贸易港和金融中心C.澳门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