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33307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配套课件:1.2 汉代儒学 精讲优练课型(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汉代儒学 一 焚书坑儒 批判1 背景 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 一些儒生和游士借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 攻击 郡县制 2 过程 1 焚书 除 和医药 卜筮 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外 其余全部烧毁 2 坑儒 秦始皇疑心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 坑杀四百六十余人 秦记 3 影响 1 积极 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和维护统治 2 消极 焚书坑儒 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儒学 二 罢黜百家 1 背景 1 汉武帝时代 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 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需要用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2 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使

2、文化的 一统 成为政治的 一统 的根基 大一统 2 确立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采取了重用儒生 设置 表彰六经等措施 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3 影响 1 消极影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 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积极影响 使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太学 平等竞争 儒学 三 太学的出现1 概况 1 中央 汉武帝创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太学 并将 列为官方教材 2 地方 汉武帝还令 建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家经典 各郡国 2 作用 1 太学的建立 是儒学教育 和 的标志 同时也带动民间 的风气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2 打破贵族官僚对

3、官位的垄断 少数出身中下层的人 也能进入仕途 扩大统治基础 3 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官方化 制度化 积极向学 四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 背景 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为主 汉武帝时 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2 特点 以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考试内容主要是 3 影响 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 导致古代中国从事 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世官制 察举制 考试成绩 儒学经典 科学技术 微探究 材料 史记 儒林列传 及至秦之季世 焚 诗 书 坑术士 六艺从此缺焉 思考 材料主要讲了什么事件 有人把此事称为 灭学之祸 主要是因为什么 提示

4、焚书坑儒 摧残了思想文化 微点拨 1 董仲舒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并不是彻底否定儒家思想以外的诸子百家的学说 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同时还吸取了法家 道家 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2 秦朝实行的 焚书坑儒 和西汉实行的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两种文化政策实际上都是文化的专制 都达到了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 微探究2 材料熹平 东汉灵帝年号 四年 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 易 书 诗 仪礼 春秋 公羊传 和 论语 刻于碑石上 作为官方教材 立于太学 史称 熹平石经 思考 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提示 特点 儒学教育官方化 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

5、势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微点拨 科举制的实行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在其导向下 中国人形成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风气和文化观念 崇尚 学而优则仕 文化知识主要用于维护皇权统治 史论要旨 1 秦始皇以法家思想治国 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焚书坑儒 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2 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 道家等思想精华 创立新儒学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大一统 等学说 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建议 儒家思想开始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 罢黜百家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历程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同时推动了以儒家

6、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的发展 结构图示 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史料研析 1 形成背景材料武帝即位时 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 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 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 1 据材料归纳概括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黄老思想难以满足其需要 董仲舒改造儒学使之适应汉武帝统治的需要 2 内容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 诸侯受命于天子 子受命于父 臣受命于君 妻受命于夫 诸所受命者 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二夫仁

7、谊 义 礼 知 智 信五常之道 五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 故受天之晁 而享鬼神之灵 德施于方外 延及群生也 汉书 董仲舒传 2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董仲舒的主张 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提示 主张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和三纲五常理论 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统一 3 影响材料 罢黜百家 表彰六经 文化政策的建议和采纳 表面上看似是汉武帝和董仲舒两个人的事件 实际上有其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 董仲舒是第一位促进儒家经学成为国教的人 但同时我们还要指出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除了在 任德不任力 的基点上与原始儒学一致外 在许多方面已经与原始儒学有很大的区别 最主要表现在对天 君 民三者关系的认

8、识上 摘自 光明讲坛 从孔子到董仲舒 3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说明 董仲舒是第一位促进儒家经学成为国教的人 提示 董仲舒通过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第一次把儒家思想变成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在天 君 民三者关系的认识上 他强调民意服从君意 君意服从天意 他是第一个改造原始儒学并使之为君主制度服务的人 史论总结 全面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1 含义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加以改造后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 目的 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 以加强君权 维护君主专制 思想上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以维护思想统一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总之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 维护封

9、建专制统治 3 思想主张 1 针对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 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 天人合一 和 天人感应 学说 3 针对为人处世标准 提出 三纲五常 4 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 阴阳五行为框架 兼采诸子百家 具有神学色彩 5 评价 1 新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稳定社会秩序 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也适应了今天祖国统一的迫切需要 但扼杀其他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 2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 但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 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安定 董仲舒以 天人感应 学说限制无限的君权 发展了 仁政 学说 3

10、 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应该批判 但是 五常 中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部分内容 应该弘扬 深化点拨 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时代的要求 采众家之长 对儒学思想加以创新 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 对其新儒学思想要辩证看待 认识其积极性和局限性 弃其糟粕 批判继承 主题秦汉儒学地位的变化 史料研析 1 秦代的儒学材料丞相李斯曰 今皇帝并有天下 别黑白而定一尊 私学而相与非法教 人闻令下 则各以其学议之 入则心非 出则巷议 夸主以为名 异取以为高 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弗禁 则主势降乎上 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史记 秦始皇本纪 1 据材料归纳李斯言论的要点 提示 私学兴盛 诸

11、子百家评议国政 造谣惑众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建议实行 焚书 政策 控制思想 实行文化专制 2 汉代的儒学材料汉武帝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定 诗 书 礼 易 春秋 为 五经 前124年 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 定太学以教救国 在长安兴办太学 学习科目设五经 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2 材料说明了什么 指出其主要原因 并分析产生的影响 提示 说明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原因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积极影响 加强了思想 文化和教育的管理 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发展 加强了中央集权 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消极影响 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抵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史论总结 秦

12、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学态度的异同1 相同点 1 目的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2 实质 文化专制 3 作用 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 不同点 1 原因 秦始皇 秦刚刚统一 需要巩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批判 汉武帝 国力强盛 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 董仲舒发展儒学 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2 政策 秦始皇 排斥 打击儒学 汉武帝 尊崇儒学 3 影响 秦始皇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汉武帝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深化点拨 从春秋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儒家思想所经历的变化 1 思想内涵变化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孟子 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董仲舒吸收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改造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 社会地位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学说受到各诸侯国的冷落 秦朝时期 秦始皇 焚书坑儒 儒家学说受到沉重打击 汉武帝时期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