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332368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物理第三次统一检测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肇庆市2020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8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以下有关近代物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B. 衰变实质是由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变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C. a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和体积D.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答案】B【解析】【详解】A、光电效应发生与否与入射光的

2、频率有关,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最大初动能与强度无;故A错误;B、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同时释放出一个电子,故B正确;C、粒子散射实验表明原子核占据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该实验没有阐述在体积上的关系;故C错误;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要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不是吸收光子,故D错误。2.位于A、B处的两个带不等量负电荷的点电荷在平面内的电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实线表示等势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静电力做负功B. a点和b点的电势不相同C. 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D. 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

3、移到f点,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答案】A【解析】【详解】A、由于场源是负电荷,故电势从里往外逐渐升高,由图可知,d点的电势大于c点的电势,故正电荷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负功,故A正确;B、由图可知,a点和b点位于同一条等势面上,所以电势相同,故B错误;C、a点和b点的电势相同,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故C错误;D、正电荷从e点沿图中虚线移到f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所以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错误。3.两玩具车在两条平行的车道上行驶,t=0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t图像如下图所示。在0-3s内哪幅图对应的比赛中两车可能再次相遇A.

4、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A、在02.5s内,一辆车的速度始终比另一辆车的速度大,两车间距增大,2.5s时,两车速度相等,两者相距最远,此后,两车的距离在缩小,t=5s时,两车相遇,故0-3s内两车没有相遇,故A错误;B、在05s内,一辆车的速度始终比另一辆车的速度大,5s时,两者相距最远,0-3s内两车不可能相遇,故B错误;C、根据vt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可知,2.5s时,两车相遇,故两车是在0-3s内相遇,C正确;D、在05s内,一辆车的速度始终比另一辆车的速度大,5s时,速度相等,两者相距最远,0-3s内两车不可能相遇,故D错误。4.某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转动装置”

5、,如图甲所示,在干电池的负极吸上两块圆柱形强磁铁,然后将一金属导线折成顶端有一支点、底端开口的导线框,并使导线框的支点与电源正极、底端与磁铁均良好接触但不固定,图乙是该装置的示意图。若线框逆时针转动(俯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框转动因为发生了电磁感应B. 磁铁导电且与电池负极接触的一端是S极C. 若将磁铁的两极对调,则线框转动方向不变D. 线框转动稳定时的电流比开始转动时的大【答案】B【解析】【详解】ABC对线框的下端平台侧面分析,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周围磁感线由上往下斜穿入线框内部,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径向上,磁感应线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分量,在此径向上的负电荷由下往上运

6、动,由左手定则知:此负电荷受到垂直于径向沿纸面向右的洛伦兹力,即在径向的左垂线方向;同理,其他任一径向上的电荷均受到左垂线方向的洛伦兹力(中心原点除外),所以,由上往下看(俯视),线框沿逆时针转动,若扁圆柱形磁铁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则转动方向相反,所以该装置的原理是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不是电磁感应。故AC错误,B正确;D稳定时,因导线切割磁感应线,则线框中电流比刚开始转动时的小,故D错误。5.如图所示,一位同学玩飞镖游戏圆盘最上端有一P点,飞镖抛出时与P等高,且距离P点为L.当飞镖以初速度v0垂直盘面瞄准P点抛出的同时,圆盘以经过盘心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7、为g,若飞镖恰好击中P点,则A. 飞镖击中P点所需的时间为B. 圆盘的半径可能为C. 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D. 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不可能为【答案】AD【解析】【详解】飞镖水平抛出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t=,故A正确。飞镖击中P点时,P恰好在最下方,则2r=gt2,解得圆盘的半径r=,故B错误。飞镖击中P点,则P点转过的角度满足 =t=+2k(k=0,1,2)故,则圆盘转动角速度的最小值为故C错误。P点随圆盘转动的线速度为,当k=2时,v=故D正确。故选AD。6.如图所示,置于地面的矩形框架中用两细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绳B水平设绳A、B对球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F2

8、,它们的合力大小为F,现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90,在此过程中A. F先增大后减小B. F始终不变C. F1先增大后减小D. F2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D【解析】【详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AB、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两绳的拉力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F不变,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将框架在竖直平面内绕左下端缓慢旋转90的过程中,F1逐渐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当绳A处于水平方向时,F2最大,故C错误,D正确。7.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分别接有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P和Q。当输入电压U为灯泡额定电压的8倍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

9、的是A.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7B.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7:1C. 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7:1D. 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1:7【答案】BD【解析】【详解】设灯泡的额定电压为U1,则初级电压为:U-U1=7U1,则原副线圈的匝数正比:,选项A错误,B正确;因原副线圈的电流之比为,根据P=IU可知此时P和Q的电功率之比为1:7,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8.如图所示是宇宙空间中某处孤立天体系统的示意图,位于O点的一个中心天体有两颗环绕卫星,卫星质量远远小于中心天体质量,且不考虑两卫星间的万有引力。甲卫星绕O点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乙卫星绕O点的运动轨迹为椭圆,半长轴为r、半短轴为

10、,甲、乙均沿顺时针方向运转。两卫星的运动轨迹共面且交于M、N两点。某时刻甲卫星在M处,乙卫星在N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卫星的周期相等B. 甲、乙两卫星各自经过M处时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乙卫星经过M、N处时速率相等D. 甲、乙各自从M点运动到N点所需时间之比为13【答案】ABC【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甲卫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与乙卫星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相等,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它们运动的周期相等,故A正确;B、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ma,解得,加速度:a,两卫星运动到M点时与中心天体距离相同,故甲卫星经过圆轨道上M点时的加速度与乙卫星经过椭圆轨道上M点时的加速度

11、相同,故B正确;C、在椭圆轨道上,由对称性可知,关于半长轴对称的M和N的速率相等,故C正确;D、设甲乙卫星运动周期为T,由几何关系可知,故对于甲卫星,顺时针从M运动到N,所用时间,对于乙卫星,顺时针从M运动N,刚好运动半个椭圆,但由于先向远地点运动后返回,速度在远地点运动得慢,在近地点运动得快,所以,故甲、乙各自从M点运动到N点所需时间之比小于1:3,故D错误。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学生都必须作答。第33第38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 必考题(共129分)9.如图所示小王同学利用自己设计的弹簧弹射器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量关系”,弹射器水平放置,弹簧被

12、压缩x后释放,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小球弹射出去测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减少实验误差,弹射器出口端距离光电门应该_(选填“近些”或“远些”)(2)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大小v_;小球未弹出前弹簧的弹性势能Ep_.(用m、d、t表示)(3)该同学在实验中测出多组数据,并发现x与t成反比的关系,则弹簧弹性势能Ep与形变量x的关系式,正确的是_(选填字母代号即可)AEpx BEp CEpx2 DEp【答案】 (1). 近些 (2). (3). (4). C【解析】【详解】(1)弹射出后小球做平抛运动,只有距离光电门近些才能减小速度引起的误差;(2)利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

13、,则v,弹性势能转化为了动能,根据动能定理可知(3)由于x,故,故Epx2,故C正确10.(10分)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器材:待测电源(电动势约3V,内阻约2),保护电阻R1(阻值10)和R2(阻值5),滑动变阻器R,电流表A,电压表V,开关S,导线若干。实验主要步骤:()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和相应电流表的示数I;()以U为纵坐标,I为横坐标,作UI图线(U、I都用国际单位);()求出UI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和在横轴上的截距a。回答下列问题:(1)电压表最好选用_;电流表最好选用_。A电压表(0

14、-3V,内阻约15k) B电压表(0-3V,内阻约3k)C电流表(0-200mA,内阻约2) D电流表(0-30mA,内阻约2)(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向右滑动,发现电压表示数增大,两导线与滑动变阻器接线柱连接情况是_。A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的接线柱B两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C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左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接线柱D一条导线接在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接线柱,另一条导线接在电阻丝右端接线柱(3)选用k、a、R1、R2表示待测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的表达式E=_,r=_,代入数值可得E和r的测量值。【答案】 (1). (1)A、 (2). C

15、 (3). (2)C (4). (3)ka (5). k-R2【解析】试题分析:(1)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故电压表内阻越大,分流越小,误差也就越小,因此应选内阻较大的A电压表;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最小时,通过电流表电流最大,此时通过电流表电流大小约为;因此,电流表选择C;(2)分析电路可知,滑片右移电压表示数变大,则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部分阻值增大,而A项中两导线均接在金属柱的两端上,接入电阻为零;而B项中两导线接在电阻丝两端,接入电阻最大并保持不变;C项中一导线接在金属杆左端,而另一导线接在电阻丝左端,则可以保证滑片右移时阻值增大;而D项中导线分别接右边上下接线柱,滑片右移时,接入电阻减小;故D错误;故选C;(3)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U=E-I(r+R2),对比伏安特性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