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7332343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件: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6张)(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学法指导1.了解我国经济特区的创【重点难点】办、特点,认识其意义|1.重点: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2.掌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成过程及特点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设2.难点:理解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代化建设中的影响史实【学法导引】3掌握开发异放上海淅林|1.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对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外开放的必要性4分析认识我国对外开放|2要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我国对外开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放的作用新知导学_夯基提能主干知识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

2、经济特区。,转应(L)有较大的经诀管理权限,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沿海港口城市(D)设立: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区和珏渤海地区相线开胺为沿浩一泗海经济开放地带。(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

3、展,带动了内地开发。洲、珠江三角洲、闻东南地放区.到1992年,形成了3经济技术开发区(D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和加工出口产品。(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990年)(D目的Q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劣、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务。(3)成就D浦东新区已

4、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助学助记概念阑释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学思之窗(教材第58页)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1)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2)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命示花作应。图示记忆经济特区的创办过巳围十一届三中全会出口特区深圳、珠海1980年1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设立海南省,划出诲南鼻设置诲南经济特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