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31325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03章第05节牛二应用教案06 人教版 目的:1、掌握应用牛顿定律分析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难点:受力分析、运动和力关系的分析。方法:启发思考总结归纳、讲练结合。过程:一、知识点析:1 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总结出的定量揭示了物体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数学表达式:F=ma或 FxMaxFy=may理解该定律在注意:(1)。瞬时对应关系;(2)矢量关系;(3)。2 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1)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2) 加速度一与速度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状态量,它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没

2、有直接联系,但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有关,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力)方向一致。(3) 力与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而力与物体的速度,及速度的变化均无直接关系。v=at,v=v0+at,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的积累,速度的大小还需考虑初始情况。二、例题分析:例1。一位工人沿水平方向推一质量为45mg的运料车,所用的推力为90N,此时运料车的加速度是1.8m/s2,当这位工人不再推车时,车的加速度。【例2】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3-2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从A下降和到B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小B、物体从

3、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不断变大C、物体从A下降B,以及从B上升到A的过程中,速率都是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在B点时,所受合力为零【解析】本题主要研究a与F合的对应关系,弹簧这种特殊模型的变化特点,以及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对物体运动过程及状态分析清楚,同时对物体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找出AB之间的C位置,此时F合=0,由AC的过程中,由mgkx1,得a=g-kx1/m,物体做a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在C位置mg=kxc,a=0,物体速度达最大。由CB的过程中,由于mgkx2,a=kx2/m-g,物体做a增加的减速直线运动。同理,当物体从BA时,可以分析BC做加速度度

4、越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从CA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直线运动。C正确。【评析】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是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重要部分。弹簧是使物体受力连续变化的模型,在物理问题(特别是定性判断)中经常应用。其应用特点是:找好初末两态,明确变化过程。【例3】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物体经过时间t到达最高点。求:(1)物体由最高落回原地所用时间t1。(2)物体落回原地时的速度v1的大小。【解析】物体的运动分为上升阶段和下降阶段,再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上升阶段物体受重力mg和空气阻力f,方向都向下,其中f大小未知,通过已知

5、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a,再求解空气阻力f。下降阶段物体受重力mg,方向向下,空气阻力f方向向上,空气阻力f上面已求出,由物体受力情况求出物体下降阶段的加速度a1,且初速度v01=0.再根据上升阶段,求出上升最大高度h,那么落地时间t1及速度v1均可求出。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f=ma.(1)最高点速度为零,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v1=v0-at.(2)设最大高度为h,v12=v02-2ah.(3)解式(1)(2)(3)可得f=mv0/t-mg,h=vot/2下降阶段,物体加速度a1,方向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mg-f=ma1.(4)阻力f代入(4)式下降阶段是初速为

6、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代入h的数值。【例4】质量为m=2kg的木块原来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在第1、3、5.奇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向右,大小为F1=6N的水平推力,在第2、4、6.偶数秒内,给物体施加方向仍向右,大小为F2=2N的水平推力,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0.1,取g=10m/s2,问:(1)木块在奇数秒和偶数秒内各做什么运动?(2)经过多长时间,木块位移的大小等于40.25m?【解析】以木块为研究对象,它在竖直方向处于力平衡状态,水平方面受到推力F1(或F2)和摩擦力f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判断出木块在奇数秒和偶数秒的运动情况,结合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运动时间。(1)木块在奇

7、数秒内的加速度为木块在偶数秒内的加速度为所以,木块在奇数秒内做a1=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偶数秒内作匀速直线运动。(2)在第1s内木块向右的位移为至第1s末木块的速度在第2s内,木块以第1S末的速度向右作匀速运动,在第2S内木块的位移为S2=V1t=21m=2m至第2S末木块的速度V2=V1=2m/s在第3S内,木块向右做初速等于2m/s的匀加速运动,在第3S内的位移为至第3S末木块的速度在第4S内,木块以第3S末的速度向右做匀速运动,在第4S内木块的位移为至第4S末木块速度V4=V3=4m/s 由些可见,从第1S起,连续各秒内木块的位移是从1开始的一个自然数列,因此,在ns的总位移为

8、当Sn=40.25m时,n的值为8n(M+m )g B、F=mmg C、F=(M+m)g D、mgF(M+m)g4、如图3-4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当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大小是A、2m/s2 B、4m/s2 C、6m/s2 D、8m/s25、如图3-5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被三根互成120度的角轻橡皮筋a 、b 、c 的拉力之比为3:3:1,现将竖直方向的橡皮筋以箭断,则箭断C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5m/s2)。方向(

9、竖直向上)6、在质量为300g的弹簧秤下吊一质量为500g的物体,若用10N的接力竖直向上提弹簧秤,使它们一起向上作变速运动,此时,弹簧秤的读数是(6. 25N)7 、如图3-6所示,一物体放在一倾角为的斜面上,向下轻轻一推,它刚好能匀速下滑,或给此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上的初速度V0,则它能上滑的最大路程是。8、如图3-7所示,质量m=1kg的球穿在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球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球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20N,则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2(g=10m/s2)作业布置:1、如图3-8所示,一个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其质量为m=2kg,受到一个斜向下的,与水平方

10、面成30度角的推力F=10N的作用,使木块从静止开始运动,5s后撤去F,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则木块在地面上运动的总位移(150)2、如图3-9所示,质量m=5kg的物体,置于倾角=30度的固定斜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F=50N的作用下沿斜面向上运动,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1,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拓展练习:1、 跳伞员从跳伞塔上跳下,当降落伞全部打开时,伞所受的空气阻力大小跟伞下落的平方成正比,满足f=kv2,已知比例系数K=20Ns2/m2,跳伞员与伞的总质量为72kg,设跳伞塔足够高,且人跳离塔后打开伞,试讨论下问题:(g取10m/s2)(1) 跳伞员在空中做什么运动,

11、试作出描述;(2) 当跳伞员的速度为4m/s时,他与伞所受到的阻力为多大,此时他下降的加速度多大?(3) 跳伞员最后的下落速度多大?(4) 若跳伞塔高为H=200m,则当跳伞员从跳离塔至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共损失了多少机械能?2、 某青年的质量是某少年的质量两倍,该青年能施的最大拉力为少年能施最大拉力的两倍,设想该青年和少年在太空中拔河,他们最初静止地呆在空中,然后分别抓绳子的两端尽力地对拉,那么,对拉时青年和少年的加速度大小之比是:A、2:1 B、1:1 C、1:2 D、1:4课题: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三)目的:进一步认识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要点,熟练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重点:受力分析及运动的分

12、析。难点:受力分析及运动的分析。方法:启发思维、讲练结合过程: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受到全部的作用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如果再已知各物体的初始条件,应用运动学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以及运动的轨迹。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通过分析求出物体所受的未知力。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应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到的合外力,从而求出未各力。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

13、物体组成的系统,同一题,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4、当研究对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力形定则求其合力;如果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分别求合力;如果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上。5、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以根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解决动力学问题,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把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楚,而不应急于找公式进行计算,先作必要的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如分析物体受几个力,哪个力大和哪个力小,物体做什么运动,运动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等,弄清所给问题的物理情景,然后再手定量计算。【例题解析】例1如图3-10所示,在原来静止的木箱内,放有A物体,A被一伸长的弹簧拉住且恰好静止,现突然发现A被弹簧拉动,则木箱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加速下降 B、减速上升肥 C、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