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731128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整理版可编辑现代课堂中的信息化教学应用 作者姓名:卢耀平 工作单位: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罗城镇小学 联系电话:13879576013 网络信息的日益发展,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影响和改变着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它是指综合灵活的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使的学校与学校不同区域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化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信息技术逐步走进课堂教学中加快教育领域信息化步伐也迫在眉睫,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探索和创设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和讨论。 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征分析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静态模式,它以

2、信息技术为支持,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完成教学,我们称为信息化教学。它主要涉及到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传统教学中,知识来源主要是靠教师,而信息化教学信息是共享的,可以是校际间,不同地区间,甚至不同国家间,这就使学生知识来源广泛了,学生学的灵活丰富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为桥梁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学为中心,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二,教学信息化课程设计的原理 主要是通过电脑,多媒体技术、通信网

3、络技术等围绕学生,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旨的学与教设计。 1学习是真实情境的体验。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2学习是一种合作协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主体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学习者与社会之间要开展合作、会话与协商交流活动,以促进学习者形成稳健、完善的知识结构。 3学习是一种意义建构的过程。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主体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策略,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和信息资源的

4、开发。 1,教学情境的创设 设计环境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与实际经验相似的学习情境的创设,来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生动性、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可以有: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等。 (1)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进而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

5、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2)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疑问,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环境。问题环境的设计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环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进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信息化教学中,设计问题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像、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设计模拟实验环境,就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

6、和实验环境,可以解决实验条件不足带来的困惑。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地与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通过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所学知识的意义。 (4)创设协作情境。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强的类似性,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这种环境中,学习者的角色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设计协作环境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QQ、电子邮件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

7、习任务。信息化协作学习环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使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 2,信息资源的开发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另一个基本策略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仅拥有更多的知识,还应该具备设计、开发、利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为了避免学生低效的探究活动,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提供帮助,当学生在学习新的或困难的任务时,教师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各种材料,包括教师演示文稿、学生范例、单元问题、学习指南或向导,这些更多地是以电子文档形式出现,由此构成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借助于教师开发或链接的信息资源,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知识和技能,并提高信息素养,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

8、受。信息化教学设计如果忽视了信息资源的开发,教学情境将成为“空中楼阁”,教学情境的创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四、如何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有所提高 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协作学习能力。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融会包括技术的运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不能只是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技术应该是教学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计算机作为工具要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但是不应视为信息化的全部。 3,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包括教学计划是否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的差异很容易地进行修改,以便应用到不同的班级。教师是否可以轻松地应用教学计划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参考资料 学习帮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