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同步练习(解析版)

上传人:cbx****17 文档编号:12731117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岭三章》同步练习(解析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旌旗( ) 诸君( ) 阎罗( )捷报( ) 当纸钱( ) 血雨腥风( )( )【答案】jng;zh;yn;ji;dng;xu;xng【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当”“血”是多音字,注意不同语境下的读音区别。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1)得诗三首( ) 虑不得脱( ) 说话得体( )A能够B适合C完成D得到(2)旋围解( ) 战士凯旋( ) 飞机在天上盘旋( )A旋转B不久,随即C返回,归来D圈儿(3)意如何( ) 词不达意( ) 出其不意( )A想B意思C心愿D意料,料想【答案】(1)C A B (2)B C A (3)A B D【解析】本

2、题考查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辨析不同的语境下词语的不同含义。如“旋”在课文中是“不久,随即”的意思,在“凯旋”中就是“返回,归来”的意思。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1)南国烽烟正十年 意思:_ 修辞:_(2)血雨腥风应有涯 意思:_ 修辞:_(3)取义成仁今日事 意思:_ 修辞:_(4)人间遍种自由花 意思:_ 修辞:_【答案】(1)这里指1927年以来的国内革命战争 借代(2)指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 借喻(3)这里指为了真理,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引用(4)虚构的化名,指自由幸福的美好生活 借喻【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修辞手

3、法的辨析。要在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的前提下,认真阅读诗歌,掌握诗歌中的意象的具体含义,联系写作背景和语境,准确掌握诗歌的含意。4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答案】C【解析】C项,本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像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

4、,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方法和表达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5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 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 D创业艰难百战多【答案】A【解析】“断头今日意如何”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钢铁旌旗红映日,丹心碧血写诗篇。红色,七月永恒的主题。往昔的战火虽已熄灭,但红色的印记在每个人心中依然传承。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流了多少鲜血啊!让我们的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阅读或聆听爱国人士先进事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

5、祭拜革命先烈,深切湎怀烈士的不朽功绩,铭记烈士的英名和壮举,hng扬爱国主义精神,做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少年。(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旌旗( )聆听( )hng( )扬(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契合”中“契”的意思是( )A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B投合C用刀雕刻D刻的文字(4)将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答案】(1)(jng)(lng)(弘) (2)“湎怀”, “缅怀” (3)B (4)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流了无数鲜血。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试题。(1)(2)考查字音字形。“聆”不要读成“令”的拼音。“缅怀”指

6、遥念,追思。“缅”字是“绞丝旁”。(2)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如:君臣契合。语出唐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策行宜战伐,契合动昭融。”故选B。(4)画线句子是感叹句,改为陈述句,“流了多少鲜血啊!”去掉“多么”,将感叹号改为句号。二、课内精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7.这首诗从体裁来看,属 ;从内容来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8.下边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9.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的意境

7、相同?( )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C.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答案】7.绝句 抒情诗 家、涯、花8.D9.A【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类型的把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从体裁来看,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1、2、4句最后一字押韵。一句五个字称五言绝句,七字称七言绝句。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一句五个字称五言律诗,七字称七言律诗。本诗是七言

8、绝句,抒情诗。1、2、4句最后一字押韵。8.D项不正确,应改为“人间/遍种/自由花”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题干中的诗句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与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诗句意境相符。选A。(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题目。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10. “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在本诗中表现什么?11. “南国烽烟正十年”指哪十年?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答案】10. 死不瞑目,要亲眼看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 11. 19271936,即

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结合翻译分析,“此头须向国门悬”翻译为: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意思是死不瞑目,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表现革命必胜的信心。11.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写作背景分析。“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故“十年”是指19271936,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结合“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分析,主旨是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七律长征毛泽东红

10、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答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诗歌中提取中心句的能力。“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写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后面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如何克服困难,取得长征的胜利的。因此,首句即是中心句。1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答案】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

11、礴走泥丸”描述了过五岭、越乌蒙的画面;“金沙水拍云崖暖”写的是巧渡金沙江;“大渡桥横铁索寒”写的是巧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写的是翻岷山。1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诗。【答案】抒情 七律(近体诗、旧体诗)【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方式和体裁的辨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一首抒情诗。阅读全诗可知,这首诗一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所以这是一首七律。1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

12、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认真分析各项内容,得出正确答案。C项有误,“暖”与“寒”并不是交待了时令。“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