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10167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静态与动态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选取了重庆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对重庆都市区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静态分析,对2002-2007年连续六年的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而对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研究。本文力图说明重庆都市区优势产业的变动及趋向,明确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以及薄弱环节所在,从而判断和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关键词】非农产业;区位商;比较分析一、引言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在报告中温总理提到的“大范

2、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及有关产业振兴方面的内容。可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自直辖以来,重庆始终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迁建等为契机,积极营造承接产业的良好环境,国际国内产业向重庆转移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层次逐步提升。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提出了“围绕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发展的目标和定位,着力吸引和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培育先进生产力,加快把重庆建成我国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任务。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必须加快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构建内陆开

3、放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重庆都市区包括渝中、南岸、大渡口、九龙坡、沙坪坝、江北6个主城区及北碚、渝北、巴南3个外围区,面积547381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664。都市区2007年有人口59051万,GDPl81242亿元,是我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所以,对都市区产业结构的研究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重庆都市区9个分区的区域规模不同,经济总量、人口、幅员各方面也有显著差别,所以直接进行市场绝对份额比较显然无法得出结果,也无法比较出的各自优势行业所在。在这里,笔者引入了区位商这个十分有用的区域经济分析的工具。通过区位商指标就可以排除了区域规模差异因素,有利于显示真正的区域优势行业,

4、可以真实地反映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主导经济部门的作用及其变化特点。本文选取了重都市区作为研究对象,对重庆都市区9个区2007年非农产区位商进行了静态分析,对20022007年连续六年的非农业区位商进行了动态分析,从而对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行了研究。二、区位商分析方法及其运用(一)区位商。从区域经济学角度看,我们可以通过区位(LQ)来测定一个小区域工业产业部门在大区域范围内的对集中程度,从而确定该小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并最终反各小区域的对外经济联系格局。在具体运用中,区位商常被解释为:一个小区域内某种产业产值在该小区域所有产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所有小区域该产业产值占所有小区域有产业该指标的比重之比

5、。(二)非农产业区位商。非农产业区位指的是某一地区非农产业产值(第二三产业)在该地区所有产业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非农产业产值占全国所有产业产值的比重之比。当Q>1,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非农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Q值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比较优势越大。同时也意味着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供区位商值大于1的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在考察确定主导产业时,一般只有区位商大于1的部门才能构成该地区的基础部门,对当地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当Q<1。则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

6、其规模具有比较弱势。Q值越小,比较弱势越明显,意味着该地区非农产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区位商值小于1的那部分产品或服务。当Q=l时,表明该地区非农产业专业化程度和全国水平一致,也意味着非农产业供需平衡,无需对外进行贸易。三、利用非农产业区位商对重庆都市区产业结构的分析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是重庆都市区,包括: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研究的工具主要是非农产业区位商。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2008和重庆市统计年鉴(20022008)。(一)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静态分析。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

7、农产业区位商反映的是:在2007年,重庆市渝中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各区的产业结构和非农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对重庆都市区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静态分析,我们可以对重庆都市区分区的产业结构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2007年重庆都市区的产业结构情况:1重庆市都市区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基本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9个区中。只有巴南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小于1,其他8个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均大于1,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分别居第一、二、三位。除巴南区的非农产业发展相对落后,需要其他地区对其提供非农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其他的地区非农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相当。由此可知,

8、重庆市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水平较高,可以对外输出产品和服务,而农产品基本上靠其他地区供给。2重庆都市区非农产业所占比重大。全国的非农产业比重平均水平是8874,即第二、三产业产值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874。相对于全国水平,重庆市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渝中区的非农产业比重达到了loo00,即是说:渝中区完全是靠非农产业支撑其经济的发展。其次是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其非农产业所占比重也非常高。北碚区、渝北区的非农产业相对发展不及其他都市区,但是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仍然是非农产业比较占优势的地区。只有巴南区非农产业比重为850

9、6,低于全国水平,说明其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一些,但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高,农业属于该区的优势产业。3重庆都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全国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平均比重是48“,在重庆都市区,除了渝中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只有908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8个区第二产业产值均高于全国水平,充分说明了重庆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的工业优势所在。尤其是大渡口区,以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865遥遥领先。4重庆都市区分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差距非常大。渝中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该区总产值的9092,由此可见渝中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产值为零。全国第二产业比重为4010,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的第

10、二产业比重分别是5199、4781、4613,高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大渡口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和巴南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大渡口区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全国水平,说明了大渡口区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二)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的动态分析。所谓动态分析,就是对重庆都市区20022007年分区非农产业区位商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了解重庆都市区在这连续的6年问,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变动调整情况。重庆市都市区20022007年非农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如表2。根据表2,我们可以绘制出下面的折线图(图2),用以更直观地研究20022007年重庆市

11、分区产业的非农产业区位商的变化及走势。1从2002年至2007年重庆都市区总体非农产业一直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从总体上来看,重庆都市区的非农产业区位商大都大于1,说明了从2002年至2007年重庆都市区总体非农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也意味着重庆非农产业的产出除满足本区域需求外还对外提供产品或服务。在很大层面上,其原因是由于重庆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体系比较完整,综合配套能力较强,且整体工业经济效益较好,从而使得重庆非农产业还是具备相当竞争优势的。2重庆市都市区非农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但差距在逐渐缩小。渝中区、江北区等相对发

12、展水平较高,巴南区、渝北区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我们从图形中也可以看出,在20022007年六年间,6条代表6个区的折线在渐渐向中间靠拢,这表明重庆都市区的非农产业是一个越来越均衡、和谐的趋势,也就是说,都市区非农产业结构在朝着一个区区差距缩小的 结构而进行着调整。非农产业区位商较高的渝中区,其区位商值虽然一直保持优势状态,但略有下滑走向,从2002年的11593下降到2007年的11269。而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的渝北区,其区位商从2002年的09582上升到2007年的10582,与全国相比也有了一定的优势,以及巴南区区位商从2002年的08477上升到2007年的09585,说明其非农产业产值比重已经接近全国水平。重庆都市区各区非农产业的比重的差距在逐步缩小,非农产业处于比较落后状态的渝北区和巴南区作了非常大的产业调整,非农产业在这六年中得到了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非农产业区位商逐年攀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