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1015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一直是中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对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牢固掌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尤为重要。无论是在学校里的成绩考核方面还是日后实践工作中,经济学基础课程都为学生发挥个人才干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条件。就现状来看,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在中职院校,经济学一般在新生入学后开课,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而很多中职院校由于自身教学管理实践不够完善,

2、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多效仿本科院校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落伍、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等。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经济学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指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调控,可以让学生知晓市场价格起落、市场稳定、经济增长等的原因;而微观经济学是指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关注利益主体如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很多任课教师只知道完成这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却不知道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更没有搞明白学生学了这些之后能够干什么,没有为学生的经济活动实践做准备。而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结合案例进行讲解,导致课程完全脱离社会实践,让学生只学到了理论,却不能将之

3、应用到实践,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价格变动背后的因素,使学生们在步入社会以后成为精明的消费者、投资者、企业家。 (二)教学内容陈旧落伍 大多数中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使用的是高鸿业等主编的教材,这一教材内容全面,是本科学生或者研究型学生使用的专用教材,在宏观方面包括了GDP的核算、国民收入分配、宏观经济政策、通货膨胀与就业等问题;微观方面包括经济学定义、均衡价格、消费者、生产者理论、市场类型以及市场失灵等问题。这个体系的教材对经济学基础课程知识介绍得面面俱到,但是全部讲授下来需要的课时较多,中职院校没有设置那么多的课时,并且这一系列的教材内容陈旧,多年

4、换汤不换药,里面所举案例多为国外多年前发生的事件,与我国当前的情形完全没有联系,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学生的价值观。针对此问题,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删节,并且加入一些我国经济体制中遇到的实际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运用。本文由收集整理 (三)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 在很多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和中小学生一样,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灌输式教法,学生很容易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分心、溜号,这种僵化的灌输式教学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因循守旧,不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不能激发学生的学

5、习热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接触到很多案例,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进入案例情境,就不能真正掌握案例的精髓,就只是了解案例的知识点,以应付考试而已。 二、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分析 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完全不符合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因而有必要对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具体依据以下几种原则。 (一)商业意识导向原则 我国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系,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市场经济体系紧密结合。由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中并没有明显的商业意识导向,学生的商业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中职院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中就要

6、严格贯彻商业意识导向,使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具备浓厚的商业意识,能够依据现有的市场经济状况,推测出未来经济运行的动力与阻力,从而排除困难,为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开辟道路。 (二)理论必需、够用原则 近年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职院校发展迅速,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教育部提出了理论必需、够用,重视实践的原则,并以此作为中职院校发展的原则。1991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基础理论的教学必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因此,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实行改革,必须要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 (三)紧密联系实际原则 经济

7、学基础虽然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因而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将其完全归并入纯理论性课程就有失偏颇了。在学生步入社会后,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方面的知识,都有可能在实践中遇到。所以,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理论联系实际是更应遵循的学习原则。 三、中职院校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思考 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针对中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提出意见,有人说要增加课时、有人说要进行双语教学,虽然各有道理,但是笔者认为改革还是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改革措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商业意识 以往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常常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商业意识对于经济学基础这门课至关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商业意识,就无法掌握经济学的精髓,更不能在以后的经济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接受过经济学基础教育的人才的应有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教师就要站在商人和企业家的角度来介绍各种理论的内容、出发点以及应用,交给学生学会在掌握市场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前提下提高商业效益。教学的重点要从传统的对概念和意义的讲解转移到对这些知识背后的因素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商业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