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1000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城市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效应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增长极作用,但是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依赖于区域发展特征。本文旨在分析重庆市城市体系发展的差异及重庆市都市区在区域经济中的效应,对重庆市如何发挥城市经济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词:城市经济; 区域差异; 效应 AbstractThe city play the growth pole in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but the urban economy impetus function to the region economy development

2、 relies on the reg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of Chongqing city system development and the effect of Chongqing metropolis area in region economy,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to developing the urban economy to impetus entire

3、region developmentKey word: Urban economy; Region difference; Effect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及社会进步方面,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主流作用。城市功能的日益发展与完善,不但使其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促进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并非在各个地方同时出现,而是首先出现在不同强度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上,美国学者尼克尔斯直接把增长极定义为“经济活动的城市中心”。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面积8.24万km2,人口3144.23万,其中农

4、业人口2358.4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2004年) 。重庆市不仅在四个直辖市中城市化水平最低(表1),而且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2)。重庆市的二元经济结构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大工业与大农业并存,在西部探索一条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道路,是重庆面临的一项历史重任。表1 重庆直辖市成立时四城市城镇化率水平(1997年)人口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总人口(万人) 1216.7 1305.5 899.8 3042.9非农人口(万人) 722.7 943.1 515.4 594.6城镇化率(%) 59.4 72.2 57.3 19.5表2 重庆市城镇化率与全国水平比较年份

5、全国 重庆市总人口(万) 城镇人口(万) 城镇化率(%) 总人口(万) 城镇人口(万) 城镇化率(%)1980 98705 19140 19.39 2664 373 14.001985 105851 25094 23.71 2768 457 19.511990 114333 30195 26.41 2920 492 16.851992 117171 32175 27.46 2950 511 17.321994 119850 34169 28.35 2985 545 18.261996 122389 37304 30.48 3022 577 19.091998 124761 41608 33.3

6、5 3059 614 20.072000 126743 45906 36.22 3091 660 21.35资料来源: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3;重庆统计年鉴20031、城市体系特征分析城市在区域内部的规模可以通过城市指数来反映,城市指数可用首位城市与其他较大城市相应数值构造。本文选取三城市指数,它是指城市体系中首位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第二、第三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总和之比,它反映了城市体系中除首位城市以外的其它高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或大城市的发育状况。(注:万州、涪陵为人口数仅次于重庆主城区的城市。)表3:重庆市20002004年三城市指数(人口单位为:万人)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

7、3 2004万州 155.06 153.95 153.10 151.49 150.67涪陵 104.36 103.15 102.63 100.88 100.67主城区 634.36 638.30 644.20 647.00 656.66三城市指数 2.45 2.48 2.52 2.56 2.61资料来源:重庆统计年鉴2005从2000年到2004年5年内,三城市指数都在2.5左右(表3),表现为特大城市孤悬(重庆市主城区),明显缺少介于特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等规模城镇。城市经济的辐射效应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表现为单个城市的扩散(依靠重庆市主城区),重庆城区与中小城镇、县间的断

8、层极大地抑制了各城市(县)间、各城市(县)与周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产业梯度扩散,城市还只是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2、重庆城市经济在发展中的效应分析2.1 规模聚集效应城市人口和各种活动的集中分布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共享规模经济利益,厂商因彼此位于附近,而可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果或费用减少,即聚集效应 ,其主要表现在工业和交通方面。作为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重庆市工业基础雄厚,以汽车(摩托车) 、冶金、化工、机电等为主体。交通方面,重庆是西部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全市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省道一级和二级公路为主干线的放射状快速公路网,并相应新建了菜园坝、陈家坪等一批重要的客货运输枢纽

9、,铁路方面拥有成渝、川黔、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干线, 2000年底铁路正线总延长630.14Km。航空方面,江北国际机场开通了7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通航城市达53个 。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规模优势,人口和产业的集中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提供了市场,刺激了生产的发展,使得重庆的城市经济量成为区域经济核心,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表4)。表4:都市区占全市GDP比重(单位:亿元人民币)年份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全市GDP 1479.71 1589.34 1749.77 1971.3 2250.56 2665.39都市区GDP 528.44 580.64 655.62 740.2 887.01 1041.98所占比重(%) 35.71 36.53 37.47 37.55 39.41 39.09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2000-2005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