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30974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售后服务)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东侨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13号齐关于东侨经济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组建全科服务团队工作方案为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区卫生服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目标,针对本中心工作任务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整合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一支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确保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不断提高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2、 工作目标 通过社区卫生全科服务团队建设,实现“四个转变”,即服务对象由原

2、来的患病个体向整个家庭转变;服务形式由坐堂行医向走进社区、进入家庭转变;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单纯医疗向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转变;服务模式由原来的阶段性治病向连续服务转变。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入社区,送到家庭,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居民卫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居民不良行为习惯改变率、慢性病控制率,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满意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三、团队组建 (一)组织管理。中心应根据辖区实际状况确定全科服务团队的数量、人数和服务形式,要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领导和管理全科服务团队。实行分片包户,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

3、管理的居委会、楼幢、户数、重点管理人群;明确管理对象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明确干预措施。卫生服务团队实行“五统一”“五公开”,即文明用语统一、着装胸卡统一、服务流程统一、服务要求统一、出诊装备统一、公示团队人员名单、公示工作职责、公示服务项目、公示服务热线、公示服务时间。 (二)人员组成。全科服务团队的人员全部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团队34人,分别由公共卫生医师(可同时兼任其它团队)、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组成。(3) 职责分工。 队长负责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全面负责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任务,及时解决管辖范围内出现的各种问题;熟知整个社区居民健康问题,以便应急处理;全科医师主要承担全科诊疗、家庭

4、病床、咨询、健康教育及慢病康复指导等职责,按时完成队长交办的其它工作;社区护士主要承担社区护理、上门服务、协助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病人临终关怀等职责,按时完成队长交办的其它工作;公共卫生医师主要承担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职责,与全科医生共同制订健康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按时完成队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服务方式(一)实行社区卫生 “三站式”服务,即中心内部设立全科诊室、相关社区建立卫生服务工作站点和家庭病床上门服务。每个团队医护人员负责一片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工作,具体时间由团队长负责安排。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社区卫生工作站,社区卫生工作站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到社区卫生服

5、务中心处理,疑难重症病人则转到上级医疗机构。(二)以“居民健康俱乐部”为平台展开各项服务。“居民健康俱乐部”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干部、楼组长的“亲民”优势及全科服务团队的“技术”优势,体现志愿者的桥梁作用。让全科服务团队真正融人社区,成为社区的一员,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更有效的开展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 (三)遵循“无病防病、有病防变”原则,针对健康及亚健康人群,开展创建健康家庭活动。由全科服务团队提供技术指导,推进“六大健康主题”(健康饮食、健康体能、健康心理、安全用药、防治烟害、个人卫生)进家庭,家人及家庭间互相督促,倡导健康行为生活方式。 (四)重点针对慢性病患者,成立慢性病自我管理

6、活动小组,开展慢性病自我管理活动。全科服务团队制定慢性病自我管理方案并指导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慢性病患者家人及小组内成员互相督促,倡导健康康复,控制病变。(五)改变服务模式,全科服务团队要以上门服务和全科门诊相结合,以上门服务为主;群体管理和个体管理相结合,以群体管理为主;健康促进和医疗服务相结合,以健康促进为主。综合运用门诊、咨询、出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多种形式,进行疾病筛查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和慢性病管理。五、服务内容全科服务团队在社区主要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可及性、综合性、连续性的优质有效服务。 (一)

7、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健康处方,开展健康指导,接受电话健康咨询。 1、至少每个月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次;2、至少每2个月或根据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在社区宣传栏制作1期健康教育宣传或防病知识专刊。3、至少每年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咨询9次; (二)以户为单位建立社区居民动态健康档案,对儿童、孕产妇及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精神病人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同时积极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开展社区诊断,使服务更具针对性。 (三)针对重点人群提供服务。 1、老年人健康管理:(1)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季度随访1次,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体检,同时根据老年人需求及时提供上门服务。

8、(2)对65岁以上老人实施分级管理,为80岁以上老人实施结对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困难群体等重点人群增加免费上门服务次数,对有健康问题的开展连续服务。 2、慢性病人管理:(1)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患者实施规范的动态管理,至少每季度1次定期跟踪随访,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体检。(2)对辖区内35岁以上居民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明确诊断、治疗(转诊)。对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3)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和1次餐后2小时血糖,并予以生活方式指导。 3、孕产

9、妇保健管理: (1)为每位孕妇建立 。 (2)按孕产妇系统管理要求提供产前检查服务。 (3)产妇产后访视2次。 (4)开展孕产妇死亡原因调查。 4、儿童保健管理: (1)为每位7岁以下儿童建立儿童保健册或延用 。 (2)按儿童系统管理要求提供保健服务。 (3)新生儿访视2次。 (4)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 5、残疾人(含脑卒中恢复期或后遗症)管理,按照市、区残联规定要求执行。 (四)实行对社区重点疾病的监测和管理 1、传染病管理: (1)开展结核病人的督导服药和复查,对每位患者全疗程至少访视4次; (2)协助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对突发性传染病的应急处理及流行病学调查。 2、开展对

10、社区精神病人的监护指导和治疗指导。对纳入健康管理的患者,每年至少随访4次。(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 1、宣传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 2、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咨询和随访服务。 (六)家庭病床管理 1、按照家庭病床管理要求提供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巡诊,送医、送药、送陪护知识,开展居家护理,指导患者就医、用药等基本医疗服务。 2、通过联系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对病人进行分诊。对不适宜在家庭病床治疗的病人,及时转往中心内的病房或通过双向转诊系统转往上级医院;对已诊断明确、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病,继续进行康复治疗。 (七)健康人群管理 1、根据居民需要提供上门服务; 2、全科服务团队为居民提供的服务要及时录入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