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03444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现实原因摘要:2010年5月10日我国今年第三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在我国是一个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频繁,调整幅度也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西方国家弱化使用法定准备制度的现状和原因,进而分析我国长期依赖存款准备制度的原因,认为我国目前依赖存款准备制度是由现阶段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不成熟所决定的,在其他替代工具发挥作用、金融市场具备一定成熟性前,我国当前必然还是主要依靠存款准备制度来调控经济。 关键词:存款准备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是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提款进行支付,然后逐步发展到具备清算功能,其后发展成为了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

2、的货币政策三大法宝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通过影响存款类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数量,来影响其派生存款的能力,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状况,由货币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市场利率,最后影响投资、消费支出等经济活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的变化,而通过乘数效应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变化。所以在货币政策理论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被形容为一把“猛斧”,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过于强烈,发达国家对其的运用也是很慎重的,使用趋势也是逐渐弱化的。而我国则是相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调整次数频繁,且调整幅度大,从2006年7月到2008年7月已经调整19次,其水平从8%到了

3、17.5%,达到历史新高。而2010年5月10日为防止经济过热和深层次引导居民理财行为,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0.5%,这已是我国今年存款准备金的第三次上调。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差异如此之大,主要还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不同,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不同,造成了我国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长期依赖。 一、西方国家弱化使用法定存款准备制度 在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一个不常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无论是地位或是功能都在不断下降,且目前西方各国都比较倾向于降低或固定法定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该制度。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四个原因: 1、调整效果过于强烈,经济震荡加大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是通过货

4、币乘数效应对货币供应量造成影响,即使法定准备金率的很小变化,也使货币供应量产生较大的变化。正是这样猛烈的效果,导致政府是不会将其作为日常政策来使用,只有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时才可能慎重运用。此外,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影响,短期内加剧了调整效果,频繁调整准备金率也不利于货币的稳定。 2、维持金融业内部的公平竞争,降低“准备金税” 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国家不同,在中央银行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没有利息的,这就相当于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税”,正是因为如此,西方的发达的金融市场不断创新来逃避纳税。而央行为使商业银行增加竞争力,在激烈的金融业市场竞争中处于一个相对公平的地位,

5、就一直倾向于减少存款准备金率和扩大缴存机构的范围。 3、银行监管向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发展 根据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本充足率8%的限制,对银行的信贷扩张实行了限制,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已经覆盖了存款准备金的功能,而且其监管范围扩展到了银行的表外业务,所以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是一项比存款准备金制度更加完善、可靠的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就自然弱化了。 4、西方货币政策目标和手段的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变为以某短期利率作为短期目标,而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导致利率的剧烈波动,与利率目标相冲突。同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其他比较温和的货币政策的不断完善,

6、就逐渐替代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 以上四个方面解释了西方发达国家弱化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这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情、完善的金融市场、以后市场发展趋势分不开的。 二、我国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依赖度仍相当大,使用相当频繁,将其作为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其他货币政策的不成熟和局限,央行只能依赖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主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货币政策有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正是其他两个法宝在我国市场并不能有效运用,操作技术也具有局限性,导致存款准备金这本不该常用的猛烈政策在频繁使用。因为利率尚未自由化,再贴现功能也受到

7、制约,且银行是出于被动地位;公开市场操作则因我国金融工具供给的结构性缺陷降低了有效性。因此,相对于其他两个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于央行来说更具有主动性和操作简便性,效果也比较明显。 2、针对我国前几年的经济过热趋势,存款准备金制度仍比较适用 金融危机前的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流动性过剩为通货膨胀埋下了风险。在此特定条件下采用存款准备率的提高能够恰好利用其对经济的猛烈作用,一次性紧缩数量庞大的流动性,在其他货币工具的效果不明显下,能够有效缓解经济过热的状况。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相比对于防止热钱的不断流入,具有更好的效果。 3、我国的资本充足管理的尚未成熟和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

8、立的现实,决定了存款准备制度仍是当前的现实选择 我国的存款准备制度的建立较早,而防范风险更有效果的资本充足率管理直到2000年才开始真正发挥作用,而存款保险制度也未建立起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正是存在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存款保险制度这样更好的替代工具才逐渐弱化存款准备制度,对于我国来说,存款准备制度在至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调控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4、我国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存款准备制度存在能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 尽管直接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在不断提升,但在我国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正是因为这样,存款准备金率才能发挥其功效;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直接融资的比例很大,存款准备制

9、度发挥作用的假设前提已受到一定破坏,理所当然会弱化存款准备制度。 综上,正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不成熟,再加上存款准备制度的替代工具的缺失为存款准备制度的使用和发挥效用提供了前提,导致我国对存款准备制度的严重依赖,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存款准备制度的弱化形成鲜明对比。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其他政策工具的不断完善,资本充足率管理和存款保险等替代制度的不断建立完善,我国的存款准备制度也将会不再常态化,成为其他政策工具的辅助。 参考文献: 1张迎春:近年我国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经济学分析兼析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何以趋于弱化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11期 2童适平:中央银行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3吴丽华 孟照建:我国连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评价J 经济学动态 2008年0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