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302930 上传时间:2020-04-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尽管过去20多年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程度过高,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比较,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表现为明显粗放型增长的特征。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明显成效改革以来我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表现在:从我国自身变化历程的角度进行纵向比较,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有大幅度的下降;与同时期世界各国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相比,我国的表现既不逊于发展中国家,也不逊于发达国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和各产业部门按照当

2、年价格和不变价格计算的单位产出能源和电力消耗强度,总体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19802002年22年间总下降幅度达66.8%;电力消耗强度22年间总下降幅度为22.7%。工业部门作为最主要的排污部门,在最近几年,其单位增加值的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除了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从2000年开始有轻微上升外,其他指标都是降低的趋势。最近几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和生态的恶化,主要是总产出增加导致排污总量增加所致。(二)呈现明显的粗放型增长特征经济增长仍未摆脱对基础工业的过分依赖,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的产业低度化现象仍很普遍。据统计,目前我国12种重要原材料的物耗水平高出发达国家510倍,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

3、耗比国外平均水平高40%,能源利用率只有30%左右。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资源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建设资金短缺、劳动力严重过剩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尖锐矛盾。虽然我国资本形成率高达3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超过5万亿元,但由于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真正能用于重点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上的资金仍很短缺。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二元经济”格局,我国的劳动力过剩和就业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据测算,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为1.5亿人,城镇公有制单位的富余人员也高达30004000万人,在21世纪的前10年仍是中国劳动力增长的高峰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4、的制约因素(一)经济体制模式的影响经济体制模式是经济增长方式最根本的决定因素。经济是集约增长还是粗放增长,主要看经济增长是靠效率提高还是靠要素投入增加,而决定经济效率高低的最基本和最根本因素,是经济体制模式。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模式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职能的严重错位:在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而在应当由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作用缺位、作用发挥不足或不当的问题却十分严重。这是造成市场秩序不良、价格体系扭曲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经济相对粗放的增长特征,与我国经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一方面,我国的人均收入刚刚跨过1000美元水平,居民对住房、汽车等存在较大的需求,由此必然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高物质消耗的重化工业的迅猛增长。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市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大规模建设,也必然会使我国现阶段的增长呈现出高物质消耗特征。另一方面,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经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决定的增长方式也难以避免其相对粗放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