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8458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昌市第一中学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平流层飞艇“圆梦号”采用三个六维电机的螺旋桨,升空后依靠太阳能提供持续动力,能自主和遥控升空、降落、定点和巡航飞行,未来或替代亚轨道卫星.假设某次实验中,“圆梦号”在赤道上空指定20公里高度绕地球恒定速率飞行一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研究六维电机的螺旋桨转动时,可把螺旋桨看成质点B. 研究“圆梦号”绕地球一圈所用时间时,可将“圆梦号”看成质点C. 飞艇绕地一圈位移不为零D. 飞艇绕地一圈的平均速度不为零【答案】B【解析】【详解】A 、研究六维电机的螺旋桨转动时,螺旋桨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

2、质点,故A错误;B、研究“圆梦号”绕地球一圈所用时间时,“圆梦号”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将“圆梦号”看成质点,故B正确;CD、飞艇绕地一圈时的位移为零,根据平均速度定义式可知平均速度为零,故C、D错误;故选B。【点睛】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飞艇绕地一圈时的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书本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 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C. 绳子的拉力不一定沿绳的方向D. 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绳的方向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答案】D【解析】【

3、详解】A、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桌面对它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A错误;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空心球的重心在球心,故B错误;CD、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绳的方向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故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关键是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绳的方向而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3.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 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 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大小

4、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解:A、速度越大,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A错误B、根据a=知,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的初始时刻,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力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可能处于运动状态C. 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D. 摩擦力大小一定跟接触面正压力成正比【答案】C【

5、解析】【详解】A、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B、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与接触的物体间是相对静止,可能处于运动状态,故B错误;C、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比如:物体在地面上滑行时,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地面是静止的,故C正确;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是与引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故D错误;故选C。【点睛】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受静摩擦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一定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而静摩擦力是与

6、引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5.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对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汽车在OA段运动得最快B. 汽车在AB段静止C. CD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 4 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零【答案】A【解析】【详解】因为s-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大小,故由图线可看出CD段物体运动的最快,选项A错误;由题干信息以及图像可知AB段静止,B正确;汽车在C点返回,D点位移为零,C、D项正确;本题选择错误的选项,应选A。考点:s-t图线.6.竖直上抛一个小球,4s末落回抛出点,则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

7、0m/s)A. 10m B. 20m C. 30m D. 40m【答案】B【解析】经过4s时间小球落回手中,由此可知,小球上升和下降的时间均为2s,对应于下降的过程,根据公式可得,由对称性得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20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 考查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运动可以用整体法和分段法求解,选择适当的方法求解即可。7.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由于前方突发事故,汽车当即以大小为5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开始刹车后2s与开始刹车后6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 1:4 B. 3:5 C. 3:4 D. 5:9【答案】C【解析】【详解】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的

8、时间为t,则由得:,则4s后汽车停止运动,刹车6s内的位移与刹车4s内的位移相等,刹车6s内的位移为:,汽车刹车2s内的位移为:,所以汽车刹车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加速度和初速度,由速度公式求出刹车的时间,根据已知时间与刹车时间的比较,分析汽车的运动状态,再选择公式求解已知时间内的位移,最后求出比值。8.学校对升旗手的要求是:国歌响起时开始升旗,当国歌结束时国旗恰好升到旗杆顶端已知国歌从响起到结束的时间是48s,红旗上升的高度是17.6m若国旗先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间持续4s,然后做匀速运动,最后

9、做匀减速运动,减速时间也为4s,红旗到达旗杆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则国旗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a及国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正确的是()A. a=0.2 m/s2 v=0.1 m/sB. a=0.2m/s2 v=0.2m/sC. a=0.1m/s2 v=0.2m/sD. a=0.1m/s2 v=0.4 m/s【答案】D【解析】【分析】由于红旗匀加速运动和匀减速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对称性得知这两个过程的加速度的大小也相等,确定出匀速运动的时间,用位移公式分别得出三个运动过程的位移表达式,求出匀速运动的速度,再求解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详解】设加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则对于红旗加速上升阶段:对于红旗匀

10、速上升阶段:,设减速上升的加速度大小为,则对于红旗减速上升阶段:对于全过程:,由以上各式可得:,故D正确,ABC错误。【点睛】本题涉及三个运动过程,三个过程之间基本的联系是速度,前一过程的末速度等于后一过程的初速度,研究三个过程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二、多项选择题9.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间接观察桌面的形变,用到了微量放大法B. 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C. 当物体的运动时间t趋近于0时,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D. 最先把猜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落体运动研究的科学家是牛顿【答案】AB【解析】【详解】A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间接观察桌面的形变,用到了微量放大法,故A正确;B、质点并不存在,物体看作质点是采用的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故B正确;C、平均速度定义式中,当时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极限分析法,不是等效替代法,故C错误;D、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首先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得出科学结论,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论断,故D错误;故选AB。【点睛】关键是记住观察桌面的形变用到了微量放大法,质点采用的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瞬时速度采用了极限思想,最先把猜想、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落体运动研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10.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6m/s,经过1

12、0s速度的大小变为20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A. 0.8m/s2 B. 1.4m/s2 C. 2.0m/s2 D. 2.6m/s2【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物体的初末速度和时间,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详解】当末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当末的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加速度,负号表示方向,故BD正确,AC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注意公式的矢量性,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1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在01s内的位移小于在1s2s内的位移B. 质点在1s2s内的加速度越来越小C. 质点在1s2

13、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5m/sD. 质点在3s末回到出发点【答案】AC【解析】A、v-t图象的面积表示质点的位移,由图可以看出质点在01s内的位移小于在1s2s内的位移,故A正确;B、由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质点的加速度大小可知,质点在1s2s内的加速度越来越大,故B错误;C、质点在1s2s内的位移大于,质点在1s2s内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3s内质点的速度一直为正,表示质点一直沿正向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质点在3s末离出发点最远,故D错误;故选AC。12.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

14、、BC、CD所用的时间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求出物体通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B. 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C. 可以求得OA之间的距离为1.5mD. 可以求得OD之间的距离为10.125m【答案】D【解析】物体经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vB为,因时间间隔T未知,则不能求解B点的速度,选项A错误;由s=aT2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为,因为不知道时间T,所以不能求出加速度,故B错误;由vt2=2as可得OB两点间的距离为sOB,所以O与A间的距离为sOA=sOB-sAB=(3.125-2)m=1.125m,选项C错误;根据sCD-sBC=sBC-sAB可以求得sCD=4cm,则OD之间的

15、距离为3.125m+3m+4m=10.125m,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1、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2、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即x=aT2三、实验题13.为了测量某一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将该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其下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实验测出悬挂钩码的质量m与弹簧长度l的相应数据,并做出如图所示的ml图象,己知g9.8 m/s2。(1)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2)此弹簧的原长为_cm。【答案】 (1). (1)12.25; (2). (2)4【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x则有mg=kx=k(l-l0)故图象的斜率等于所以解得:;(2)将图中一点代入mg=kx=k(l-l0)得:解得:。14.某同学“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安装好实验装置后进行实验, ,该同学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