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28418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翘首(qio) 咆啸 长途跋涉(b) 热泪涟涟B澎湃(bi) 默掣 浩瀚无垠(hn) 意趣盎然C.桅杆(wi) 蹒跚 相形见绌(ch) 刀剑入鞘D.凛冽(ln) 游逛 风光绮丽(y) 微不足到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等得不耐烦的父亲对儿子说:“看你出个门还得打扮半天,真是麻烦,让她深居简出还挺不容易!”。 B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就像一只漂浮于水中的甲虫,船工小心翼翼地撑着筏子,唯恐它被巨浪打翻。C五岁的小侄子戴着大檐猫,别着玩具枪,煞

2、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D.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来源:学+科+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B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C.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D.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安全焦虑的体现。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植物是没有“情”的,更别说“智”了来源:学科网 还有,我们常常把失去记忆、没有什

3、么行为能力者称为“植物人”。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句话说的就是草木的无情。 在神奇的植物世界,许多植物为了生存,不仅能“看”,能“睡”,还能吃。 然而,随着科学家植物研究的逐步深入,他们惊奇地发现植物不但有“情”,而且还有智“智”呢?A B C D5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思考。)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

4、憧憬(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来源:学科网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7题。(4分)酬张少府 (唐)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区。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是一首赠友诗。由题目中的“酬”字推断,应当是

5、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B首联是说自己一直喜欢清净,对什么事都漠不关心,这是诗人此时内心的真实写照。C. 当时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D.颈联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诗人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襟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 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万事不关心”表现了自己消极之至的生活态度。B颔联“空”是“徒然”的意思。晚年的王维面对日趋黑暗的政治局面,他不愿同流合污而又无能为力,理想破灭只好归隐,“空”深刻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矛

6、盾与苦闷及内心的隐痛与感慨。 C颈联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舒心惬意的隐居生活的追求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D尾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做结,故作玄解,以不管做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若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冷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买混沌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陌度阡,蝶蜂乱飞,令人不饮

7、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着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携盒/而往 B.街头/有鲍姓者 C是时/风和日丽 D.令人不饮/自醉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殊( ) 觅( ) 团坐( )1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1)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2)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 11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趣事?(3分)(三)12.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一分,共8分)(1) 牧人驱犊返, 。 (2) 最爱湖东行不足, 。

8、 (3) 单车欲问边, 。 (4) ,瑟瑟谷中风。 (5) ,狐兔翔我羽。 (6)怀民亦未寝, 。(7) 夕阳欲颓, 。 (8) ,天下独绝。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7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 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爸爸常教我念两个

9、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10、,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

11、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13. 对第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14. 第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15.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4分)(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 16.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4分)(1)

12、(2) 17. 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理解。(4)(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1题。(13分)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

13、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

14、,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