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侗****源 文档编号:12728414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龟壳地壳 曝热一曝十寒 乘隙进攻千乘之国 B.譬如癖好 梗概慷慨激昂 惊涛骇浪言简意赅C.缱绻蜷缩 绚烂怪石嶙峋 蠢蠢而蠕妇孺皆知 D.夹缝夹杂 跳踉踉踉跄跄 叨扰四邻絮絮叨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装璜 肖像画 当仁不让 吹嘘炫耀 B懈怠 顶梁柱 心无旁鹜 肆无忌惮C俯瞰 关连词 心旌摇荡 纵横捭阖 D沧桑 混凝土 一筹莫展 出奇制胜3古诗文默写。(8分)(1),思而不学则殆。 (2) ,白雨跳珠乱入船。(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

2、运用比喻的修辞阐明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4)边塞诗往往从大处落笔,以写奇情壮景见长。王维的使至塞上用“ , ”描绘了塞外雄浑壮美的风光,巧妙融入了作者的孤寂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 , ”描绘了塞外瑰丽装病的雪景,传达出作者的惊喜之情。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保尔。请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简析其“硬汉子”气概。在病榻上创作 修筑铁路 (2)水浒传中,梁山好汉走上梁山的道路各不相同。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位,概括他走上梁山的过程。宋江 卢俊义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3、整、连贯。(4分)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尝试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然而,也有研究指出, :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 ,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材料一 2016年底,国内大城市的共享单车似乎一夜爆红,在短期内迅速崛起,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量黄色和橘色的单车整齐地排放在各街道旁。这些单车面向大众,按需使用,服务短距离出行者,解

4、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骑上共享单车去往目的地,这种完全自助式服务可以让使用者在马路上看到任何一辆单车都可以骑乘,让出行变得更加便捷。材料二 2017年共享单车使用的话题属性及引发问题报道类型分布(1) 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2) 从材料二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2分)(3) 结合下面三则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共享单车的思考。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采用总分的结构。不少于40字。(4分)共享单车的迅速兴起,大大提升了人们出行的便捷性。随时随地骑车、停车,不仅方便,而且快捷。然而,共享单车上线后,却频频传出车辆上树、二维码被涂、车轮被盗等单车被破坏

5、的消息。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不体现着对规则的漠视,共享单车的出现也正倒逼人们养成规则意识。“免费”和“共享”是检验人们素养的试金石,共享单车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近乎于免费,而这样就更考验着人们的个人素质、规则意识和文明程度。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鲁迅的读书杂谈,完成7-10题。(共12分)读书杂谈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

6、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坐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

7、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罢。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叶每一叶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智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不过我的意思,并

8、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

9、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7.作者从哪些方面谈读书?请加以概括。(3分)8.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9.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2分)10.结合第段的画线句子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4分)(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1-14题。清夜熬糖汪曾祺在炒米和焦屑一文中写道:“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多暖心的文字。小时候,到了腊月,母亲就会把碾米筛下的碎米攒起来,装进罐子里,留兑糖丝。冬阳惨淡,我们背着米袋子,跑几里路,到镇上粮管所兑糖丝。一路上总是累得人仰马翻。一想起喷香的炒米糖,脚下不知哪儿又冒出劲儿来。深冬里家家准炸上几伙炒米,用来熬炒米糖和花生糖。随着炸炒米的师傅高喊一声“响呶”,然后轰的一声,一股浓烟升起,我们松开紧捂耳朵的小手,蹦跳着,一头扎进白雾里,拼命

11、地吸着热乎乎、香喷喷的炒米香,一种说不出的舒坦和惬意流遍全身。空气中的香甜伴随着孩子们的欢呼声,捧把炒米塞进嘴里,那满嘴的香甜酥脆,总有说不出的幸福感在心底荡漾。熬糖多在清寒冬夜,小院里月光清如溪水,静似画布,草屋和树闲适安逸地嵌在画布上。青霜平添一份柔和,显得寂寥而悱恻。院角苦楝似宋词中的女子,清瘦婉约带有几许凄凉。黑黢黢的土灶上置一口大铁锅,倒些冷水,再倒进糖丝,搅匀。旺火烧煮,棉花秆燃烧时哔哔啪啪作响,屋里弥漫着甜味和烟味。祖父用铜铲子不断地在锅里搅拌,里面掺些姜末、橘子皮、红枣,适时添进半铲猪油。最后把炒米倒入锅内搅匀。此时,炒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闪烁着珠玉的莹润光彩。桑木桌上放一块案

12、板,抹上菜油,四周用木框固定好,盛入滚热的炒米糖,用木板使劲来回滚平。磨得锋利的菜刀也抹上菜油,等到糖半冷不热的时候,祖父拿出模子,用刀切成小块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手起刀落,动作迅疾。熬切好的炒米糖,吃起来,脆香爽口,咬得咯嘣咯嘣的。花生裹上糖浆,切成小片,就是花生糖,入口脆甜。黑色的芝麻浇上糖浆,切成小片,就是芝麻糖,咬一口,香甜酥脆,像一场舒缓的芭蕾,在味蕾间跳跃旋转,荡出鲜艳的滋味。熬糖时,铁铲在锅里“呼啦呼啦”翻动着,“咔嚓咔嚓”的刀切声,风箱的“吧嗒吧嗒”声,柴火的“哔哔啪啪”声,我们的笑语声,组成了一首暖心的交响曲。熬糖是一个恬静、幸福的细节,里面蕴藏着温暖的亲情,是舌尖上魂牵梦萦的

13、故乡。那样的夜晚,我们不停地吸溜着鼻子,饱吸着那浓郁的甜香,烦恼和贫困都在温暖的润泽中变成天边的一片云。冬日的寒冷化作灶膛里旺旺的火苗,化作祖父面颊上忙碌滚动的汗水,化作我们嚼糖时脸上绽放的朵朵红晕。清夜无尘,月色无垠,星光迷离,天空邈远而空阔。坐在院里木桩上,我们柔软得像一根青藤。那种阳光般简单明快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日渐湮灭于浮躁而喧嚣的尘世。陪朋友逛超市,漫步于琳琅满目的商品间,偶有包装精美的炒米糖赫然入目,心中便涌起感念的潮水,一股柔软的乡愁倏忽从心底传遍全身。梁实秋说,味至浓时即家乡。品尝着喷香的炒米糖,我一下子回到纯净古意的乡村月夜,想起亲人们熬糖时那种忙碌而欢快的场景。那浓郁的熬糖香芬芳着陈年的梦,成了一种留在心底最温馨的回忆。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12.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13.细读文中第段的画线句子,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4分)14.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