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城市群建设.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8412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新城市群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新城市群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新城市群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新城市群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新城市群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新城市群建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新城市群建设摘要:如果将城市群界定为被高速交通轴缩短了时空距离的大城市空间,那么,未来中国将形成23个新的城市群。但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其称为城市群或城市圈,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行列。关键词:区域经济;城市化;城镇体系;新城市群发达国家区域之间以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经济竞争的实质是城市群之间经济的竞争。究其原因,发达的城市或城市群不仅聚集着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高端人才从而形成总部经济,而且集聚着几乎能够左右这个世界的

2、众多的跨国公司总部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指挥着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正因为此,所以后起的国家或地区无不把城市或城市群发展战略放在突出的地位倍加重视,从而使得自身的经济尽快步入现代化的行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早在1980年代初期即提出“首先是编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区规划”,后来又进一步提出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的设想,以至于中共十七大明确提出应“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要素集聚能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新城市群”。由此可见,中国的城市群战略萌芽于改革开放初期,形成于21世纪初期。它不仅将主导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方向,而且,从区域层面上看,东、中

3、、西部及东北地区之间竞争的焦点亦将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城市圈或城市群的建设上。一、城市群之内涵与外延关于城市群之内涵,学术界有多种解释。如陈胜昌认为,城市群可以是由多个大城市圈聚合而成的一个高密度的、关联紧密的城市空间。1田炳信、周牧之认为,城市群是被高速交通轴缩短了时空距离的大城市空间。2李丽萍认为,城市群是由一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与中心城市保持高度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的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共同组成的城市体系。几个在空间上相互连接的城市群组成一个城市带。例如,美国的南加州城市带由旧金山、洛杉矶和圣迭戈三个城市群组成。城市群和城市带具有以下四个共同特征:首先,它们都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由一定数量的

4、规模等级不同、职能特点各异而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城市构成的区域城市体系。其次,它们都是地域规模和人口规模巨大、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很高、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地域。第三,它们的组成城市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方面都存在着频繁、密切、多样化的联系,使整个城市地域系统呈现出高度的一体化倾向。最后,它们都是以超大城市和巨型城市为核心,由众多中小城市构成的区域城市体系。3然而,杨连云则认为,城市群就是大都市圈(带)。它以经济中心(大都市)为核心,以经济网络为纽带,联结周边中小城市,构成一个经济区域。4徐康宁认为,城市群是由许多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密切交互联系并连成一体的城市

5、共同组成的巨大的都市空间形态。城市群的核心内涵是多城市化、都市化和区域内部的一体化。5周绍森认为,若干个相近并相关的城市之间由交通网、信息网或产业带交织在一起组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城市群(又称城市圈),亦即城市经济网络,而多个城市群体又构成更大的城市经济网络。按照法国学者戈特曼的观点,建立都市圈或城市经济网络,应依照五条原则:(1)区域内有比较密集的城市;(2)相当多的大城市和都市区;(3)有联系方便的交通走廊把核心城市连接起来,都市区之间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4)必须达到相当大的总规模,人口在2 500万以上;(5)属于国家的核心区域,具有国际交往枢纽的作用。6姚士谋认为,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

6、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条件,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发生或发展着城市个体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7中国的城市群在21世纪将呈现如下四种发展模式:(1)高度集中型城市群;(2)双核型城市群;(3)适当分散型城市群;(4)交通走廊型城市群。8苗长虹认为,城市群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超大或特大城市为核心,以众多中小城镇为依托,以多个都市区为基础,城镇之间、城乡之间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城镇密度的城市功能地域。9与此相近的概念还有都市连绵区(周一星,1988)、城

7、镇密集区(刘荣增,2005)等。综上所述,虽然学术界对于城市群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就其本质的内涵与外延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它是一个多城市的概念,独立型的城市不能称其为城市群。即使地缘相近,但如果没有发达的交通作基础,或者相互之间处于“老死不相往来” 的状态,那么同样不能够称之为城市群。(2)因各地自然生态环境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城市群形状可能呈现出多样性,如三角形状、走廊状、四边形状、环形状、S形状、月牙状和放射状等。不仅如此,而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范围、形状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3)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分工以及产业聚集天然地存在着密

8、切的联系,离开后者,前者将不复存在。(4)城市群内城市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离心力与向心力、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既决定了单个城市的规模,也决定了城市群的规模尤其是城市品牌的知名度。(5)组成城市形成一个系统,系统内的城市功能明确。由此可见,城市群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群产业与城市产业并不是同一个概念。(6)在一定程度上讲,城市群属于经济区域的范畴,而不应当将其划归于行政区域经济的范畴。二、新城市群建设已经成为各大区域加快经济发展的亮点如果将都市圈、都市群、城市群和城(都)市带等均看作是一个没有本质区别的概念的话,那么,无论是从区域规划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学术探讨的角度来讲,除了已有的长三角城市群、珠三

9、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北城市群之外,正在发育或形成的新城市群主要有23个(见表1)。如表1所示,学界和政界已经提出并正在发育中的城市群为23个,如果将已经形成的城市群包括在内,东南沿海地区为9个,中部地区为7个,东北地区为5个,西部地区仅为5个。仅传统的三大城市群所创造的GDP就占全国的40%左右。可见,虽然中西部地区在未来10年之内有望形成若干城市圈或城市群,但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群仍然在东部地区,这也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领头羊和主阵地。原因主要有三个:1.十一五规划及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虽然有利于整个国家生态环境的建设,但并不一定有利于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进而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

10、距。因为仅仅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很难实现缩小区域之间经济的差距,其他的人文指数倒是有可能缩小,这已经被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2.伴随着可持续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沿海省份将其实现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了海洋资源的开发方面。如福建省世纪初即提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河北省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挖掘海洋资源潜力,积极发展海洋经济”;江苏提出要“加快开发沿海产业带”,“积极发展海洋食品、海产品加工、海洋化工、海洋医药等海洋产业”;山东提出要“优化提升海洋经济区”,至于辽宁、广东、广西、海南、上海和天津等省市也是如此。这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讲,应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为有些资源供应的链条将因此而弱化、甚至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