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8410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代性视野摘要: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词汇、学界集中讨论的焦点话题,但相关讨论大多都停留在经济学、生态科学领域之内,对循环经济与现代性的关系以及其中的技术发展等重要问题言之甚少。笔者认为,循环经济是在当代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表现为对现代性模式和现代理性精神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关键词:循环经济;现代性;绿色科技;可持续发展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ircular economy has aroused wide concer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dis

2、cussion, however, is restricted mainly in the field of economy and ecology with ignor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ular economy and modernity and other problems such a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ircular economy is an economic mode in the light of modern ecology which surpasses the modern mode

3、and rationality as a new outlook on development, values and culture.Key words: circular economy;modernity; green technology;sustainable development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选模式和解决人与自然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在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二元张力之间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科技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在大科学时代技术创新模式和科技战略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现

4、代性”(modernity)的维度是透视循环经济与绿色科技和谐发展的关键视角。一、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现代性、全球化和环境运动循环经济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现代性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缓解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而出现的。简单说,循环经济可以定义为在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生态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的发展,从而维系和修复生态系统的新兴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在一种生态理念指导下的经济运行模式,它的出现有着深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内因。(一)循环经济是

5、对现代性经济增长模式反思的产物传统经济模式可以说是现代性内在张力运动的必然结果。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但由于环境治理成本过高,导致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难以兼顾,现代性经济模式遇到危机。面对传统生产模式所带来的现代性危机,许多替代性的生产、发展方案已相继被提出,其中最重要的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不只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经济运行模式,还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价值观和文化观。(二)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自1985年奥尔多拉维特提出全球化概念以来,全球化已经作为当今世界活生生的现实呈现于我们面前。吉登斯评价说:“经济全球化是真实的,这与过去存在的类似进程

6、不同,不管它的一些批评者如何评价,它都越来越难以抗拒。”1全球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改变着时代和世界的而貌。“全球化是政治的、技术的、文化的以及经济的”2,全球化时代是社会生产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全球化生态问题和发展问题,国际社会构想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和发展模式。对全球化和现代生产模式的反思构成了循环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废弃物。(三)全球性的环境运动和环境思潮为循环经济理论和践行提供了直接依据西方环境运动早在19世纪初就已零星出现,

7、第一批环保组织率先在英美等国出现。到20世纪初,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发展起来,以吉福德平肖特(Gifford Pinchot)、约翰缪尔(John Mair)等人为代表。他们强调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要求对自然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1969年圣巴巴拉海峡井喷事件以及随后“绿党”的兴起和激进环保组织的出现将环境运动推向了高潮。在环境运动发展起来的同时,各种环境思潮相继产生,以寂静的春天为信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生态社会主义和环境伦理学。蓬勃兴起的环境运动从实践层面为环境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直接而深刻的动力,反过来,环境思潮的传播、发展与深化又成为环境运动的理论武器。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

8、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作为一种理念的可持续发展被各国广为接受。2002年8月,约翰斯内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而循环经济正是这一观念的直接体现。二、对现代性矛盾困境的思考随着现代性的充分发展,其自身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它主要表现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社会生产成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动。作为现代性运动必然结果,传统经济运行模式不仅反映了技术与自然之冲突,还折射出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性文化之固有矛盾。(一)现代性的极端发展,使科学主义、工具理性的过度盛行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科学技术决定论片面强

9、调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而忽视了科学技术异化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现代性中的工具主义的极端发展,具体表现为科学万能论和技治乐观主义。马克斯韦伯在揭示现代性困境时曾指出,现代性造就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以及管理的科学化,其中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体现之一是对效益的过分强调,以有用性为标准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取舍,为了这一目的生产者被迫日益陷入单向度的发展,这单向度体现为人的被工具化。3技术理性精神所强调的仅仅是人类理性和知识的力量,以及技术征服自然的可能性;而技术理性的膨胀和无限扩展,在现代社会中发展成为霸权理性。 “现代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工具从目的中的解放。前现代生活模式中目的是强制性的:为了从目

10、的中解放出来,工具必须超出目的,工具对目的之超出为现代世界注入其独一无一的、空前自由的感觉”4 , 其直接后果就是现代社会的效率优先性、物质需求先决性,一切必须服从经济利益原则。(二)传统“资源产品资本”单一的线性经济增长模式的弊端与全球生态危机目前经济增长还是一种以能源消耗增长为主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这种经济增长使得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环境污染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势头,并造成经济发展成本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5由于传统经济模式片面追求经济的有效性,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把自然纯粹看成是人类的掠夺对象,造成了大片森林毁灭、多种珍稀动植物

11、物种绝灭、大片土地荒芜而沙漠化、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出现。“人类好像在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量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原料危机等等这场全球性危机程度之深、克服之困难,对迄今为止指引人类社会进步的若干基本观念提出了挑战。”6(三)“个人主义隐忧”与人文精神日趋萎缩现代性的“个人主义隐忧”对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自近代以来,现代性强调“人是自然主人”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科技飞速发展,成为以无限权力为基础的单一技术。7现代性凸显的物质效率维度、物质取向,注定了必然会忽视生活的精神意义和价值。而个人主义追求经济利益的极端化,造成了人

12、的生存意义问题越来越被严重遮蔽。弗洛姆认为当今社会在利用科技知识驾驭自然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人变成了被动的、缺乏活力和情感的人,成为没有思想的“经济工具”,社会正在变成致力于物质生产和消费的,完全机械化的新社会”8。在技术理性膨胀的世界里,人的自由和责任,人文关怀和价值意义被遮蔽甚至逐渐丧失,反过来又影响到了经济本身的发展。三、循环经济运行中的当代价值观革新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导致人类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巨大变革。“全球化概念指出了一个方向,而且只有一个方向:经济活动空间在扩大;它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因此重要的是政治调控空间也在扩大。”9鉴于经济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公民认同所形成的挑战,全球治理理念开始兴起,主张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国际规则来解决一系列的局部国家难以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全球化时代需要各国超越民族主义的狭隘立场,从人类整体的高度和人类的共同价值角度来思考和谋划共同发展、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新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