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8123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为培养适应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文章在了解现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以期达到整体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是电子信息技术在海洋经济领域应用所形成的融合产业,是船舶、海工、海洋监测等海洋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对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关乎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带动了广西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

2、是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将会推动整个北海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港口物流的有效运作对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的支撑,建设一支实力雄厚的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高技术物流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因而,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的培养必须提出新的要求。 1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1.1 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目前本科层次物流管理专业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大部分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物流学生的研究。为培养环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施理论与实操

3、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同时具备学术型和技能型、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求的物流专业高级人才。 1.2 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的先决条件 “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在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应用型本科的物流专业学生不能再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尤其物流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重的学科。因此,必须结合“理论-实践-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环北部湾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学校中掌握理论知识,在企业中掌握专业技能,切切实实做到校企合作的无缝连接。 1.3 拓展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岗位,熟悉工作流程

4、环北部湾经济区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提前进入实习的机会,增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是实用性,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和学生之间双向选择的机会。通过实践和实习,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够切实了解相关行业运行现状,明晰物流企业运作流程,为大学生毕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主要有高水平的海洋电子信息高端人才,但却严重缺乏高端的物流专业人才。因此,建设具备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物流人才队伍成为北部湾企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对高校海洋信息产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物流人

5、才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物流课程设置不合理 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产业,而物流管理所涉及的面比较广,因此,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需要更专业的物流人士,尤其对于环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来说,更需要有精通海洋运输知识的专业物流人才。目前院校的课程设置还存在全而不专的现象,没有明确的方向定位,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很难从事专业性很强的物流工作。另外,目前很多高校所设置的课程都是偏理论较多,实践性课程很少,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然而,物流管理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课程强化应用能力。但是

6、,很多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实践课程严重偏少。一是因为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比较少,尤其是刚毕业的教师,几乎没有任何的实践经验,无法给学生上实践课;二是因为学校资金不足,无法建立完善的物流实训基地,有的只是部分的实训模拟功能;三是因为缺乏与校外企业合作,学生没有实践基地,课堂上的理论课和课堂实践课无法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2.2 教师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理论知识丰富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物流教师。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老师都是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经验欠缺。所以,应用型本科学生能学到的知识仅仅限于理论知识,对于企业中实际的物流运作和规划不能更深入的

7、了解。 2.3 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物流是属于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很多高校都还没有完善的物流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不管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的教学手段还是案例分析法、课堂讲授法等,或者通过参观见习等方法来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学生很难掌握真正的应用技能。 3 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 3.1 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构创新:立交桥式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 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层次比较多,针对不同层次(应本、中升本、专升本)的学生,应该设置不同的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专业特色,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

8、的学习接受能力,结合环北部湾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制定符合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法,增加与海洋运输有关的一些课程,比如海洋运输信息管理等,突出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和海洋电子信息知识的人才培养特色。 (2)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物流管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并不能传授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很多高校都还是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大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使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一,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

9、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多采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的教学手段,比如启发式教学、模拟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第二,建立核心课程理论加实验教学模式。对于专业性比较强的物流知识,应该增加相应的配套实验课程,如ERP、 Flexsim仿真软件、Lingo编程软件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综合理解理论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 3.2 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由于物流的应用性、实务性非常强,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尤其对于同时要具备物流知识和海洋信息知识的学生来说,实操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学校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操

10、作方案。实践教学活动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其中每个层次阶段有不同环节的实践教学活动,如下图所示。 实践教学结构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基础实践教学阶段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加深阶段,对于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前提条件,因此,是专业能力初步锻炼的阶段。在本阶段的学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课程实验、社会调查和港口企业参观见习等,重点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础实验能力。 (2)专业实践教学阶段。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是指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科研探索中,强调的是物流

11、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性,有助于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本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课程设计、项目实践以及专业实训等。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项目环节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以团队的形式一起学习和研究,共同探讨相关问题,课程设计环节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精神,融合更多的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专业实训主要是指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在老师和企业的带领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到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未来的工作状态,如订单的处理、产品的出入库管理、商品的进出口流程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专业

12、实训是联结校内和校外企业需求的桥梁,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实习的一个模拟阶段。 (3)综合实践教学阶段。综合实践教学阶段主要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科研竞赛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专业技能只要是指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ERP实训、物流企业管理沙盘模拟等。科研主要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各种科研训练计划,参与老师课题研究、科研立项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学术活动,这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方面等起到很大的作用。全国性大学生物流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水平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交流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锻炼学

13、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能力。 (4)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阶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前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为了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相关专业工作,学生需要到物流相关企业中进行锻炼,毕业实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分析、解决物流实际问题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第7学期可以安排到相关物流企业实习,直接参与物流企业的工作,理论知识与物流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掌握相关物流企业的岗位职责、熟悉物流工作流程,有助于学生毕业后提前进入工作岗位。毕业论文设计是对物流专业学生四年来学习的进一步的提升,

14、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实际活动,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根据学生实习过程中对物流专业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引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既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掌握物流管理较强实际操作技能。然而,目前高校“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紧缺,而物流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是改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主体,所以需要教师们在注重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去企业间学习、考察、调查等。因此,要培养出实践性很强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人才,关键还是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的、具备较高教学水平的、实践性能力很强的师资队伍。具体解

15、决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和支持现有的专业物流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或者学校每年定期派送部分教师到企业中轮岗实习,以此来提高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亲身经历物流的实践经验运用到课堂中来。 (2)社会引进“双师型”教师。直接从社会中引进有丰富经验的物流专业成功人士,引进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 (3)聘请兼职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专门到企业中聘请高层管理人员来上一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物流实务、物流作业基础、物流运作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 4 结 论 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需要高技术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对应用型本科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所需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将依托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海洋信息产业的需求,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专业素质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