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7281194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一历史讲解材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富源二中2016学年上学期九月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人后裔B.商代遗民C.周朝百姓D.少数民族2. 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

2、,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4.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中央集权建立的表现5.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的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6.史记集解中有:“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 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7.

3、 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8.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

4、10. 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11. 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该国应是诸侯封国 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 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A B C D12.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参知政事的设置丞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B. C.D.1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趋至巅峰的标志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

5、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14.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15. “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 B C D16. 小麦同学很喜欢看穿越小说,自己也构思了几个穿越故

6、事。下列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回到明朝当承宣布政使,管理一个地方的行政事务 B回到唐朝参加科举考试,中一回状元 C回到宋朝当个枢密使,掌管财政大权 D回到汉朝当个侍从,替汉武帝出谋划策解决王国问题17.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权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D.清军机处18. 从封建政治制度的发展来看,你认为三省六部制最值得肯定的一点是( ) A.综合了汉魏以来的官制 B.既分工合作又牵制监督 C.明确了部门职权的划分 D.打击了士族门阀的势力19.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

7、”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20.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21、假设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省的长官,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侵扰,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怎样做A.交唐太宗裁定 B.交门下省审议 C.交兵部出兵 D.交内阁处理2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奉

8、天承运,皇位永继 B控制言论,维护统治C严刑峻法,钳制思想 D废除丞相,确保皇权23、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24、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秦朝设置御史大夫 唐朝实行三省制 元朝实施行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A B C D25、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

9、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26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A周朝注意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27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学科王A分封制 学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科王D中央集权制度28、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该图反

10、映的是科举制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29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0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当今社会提倡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文明行为,追根溯源应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1、“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邓禹传)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A九品正中制 B世官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来源:Z32、

11、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分封制全面崩溃 B宗法制荡然无存 C郡县制初现雏形 D实行郡国并行制33、苟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设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34、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A.西周初

12、年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 B.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C.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35、“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 皇帝制度 郡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A. B. C. D. 36、“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

13、的一致意见37、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刺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参知政事A. B.C. D.38、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39、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世官制 B.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