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2728111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技巧教学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高三适用区域全国课时时长(分钟)120分钟知识点1.传记类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3.培养探索精神,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摸索文言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1.了解断句的重要性,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正确断句。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学会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法和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过程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

2、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一)趣味断句:有位老人临终前立下遗嘱,内容是:“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老人的儿子和女婿,都认为自己是继承人,两人最终对簿公堂。主审官命他们提出理由,女婿便抢先念道:“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接着,儿子说:“八十老人,所生一子,家中财产,完全付给,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主审官一听,感到为难,无从断案。(二)标点留客:一位潦倒书生,到友人家中做客。刚巧连日下大雨,书生在友人家住了好几天。其友人想赶他走,就

3、写了一张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条本意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书生看后,脑子一转,在字条上加了几个标点,就变成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其友人见状,便只能无可奈何地让书生继续住下去。 (三)阔少年断错句娶错妻:从前,有一位阔少爷,一直希望找个漂亮的妻子。某天,他收到了一封媒人寄来的提亲信。信里这样描述了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十分高兴,以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美女。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丑陋不堪,便找媒人算账。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写信告诉过你,这个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没弄明白,怎可怪我呢?” 二、复习预习语法知识完整的

4、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如:“(冬天里)的春天”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

5、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定)宾+。 2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天津的)小吃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

6、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链接断句 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 主谓宾可以断句 但如果后边有介词 必须介词跟完名词才能断句 介宾短语作状语放在后面所+动词=名词 介词/动词/形容词+名词 副词+动词名词/代词+动词+名词/代词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断句方法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

7、,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选自资治通鉴)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 / 召见 / 问以政道 / 对曰 / 隋主好自专庶务 / 不任群臣 / 群臣恐惧 / 唯知禀受奉行而已 / 莫之敢违 /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 / 借使得失相半 / 乖谬已多 / 下谀上蔽 / 不亡何待2、根据虚词断句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 莫

8、不 举 贤 或 以 治 或 以 乱 非 自 遁 求 同 乎 己 者 也 己 未 必 得 贤而 求 与 己 同 者 而 欲 得 贤 亦 不 几 矣 使 尧 度 舜 则 可 使 桀 度 尧,是犹以升量石也。(取材于淮南子缪称训)凡人各贤其所说,而说其所快。世莫不举贤 / 或以治 / 或以乱 / 非自遁 / 求同乎己者也 / 己未必得贤 / 而求与己同者 / 而欲得贤 / 亦不几矣 / 使尧度舜 / 则可 / 使桀度尧,是犹以升量石也。译文:一般而言,人们都欣赏自己所喜欢的人,而所喜欢的又是自己感到愉快的人或物。世上没有人不举荐自以为贤能的人,但有的能够使国家得到治理,有的却使国家混乱,这并不是举荐

9、的人自己骗自己,而是因为寻求和自己相同的人的缘故。自己未必是贤人,而寻求与自己相同的人,这样要想得到贤人,不是离得很远吗。让尧去鉴识度量舜是可以的,让桀去衡量识别尧,就好比用升来度量石一样是没法量的。3、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应句、排比句、顶真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对偶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对应句: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顶真句: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天 不 为 人 之 恶 寒 也 辍 冬 地 不 为 人 之 恶 辽 远

10、 也 辍 广 君 子 不 为 小 人 之 匈 匈 也 辍行 天 有 常 道 矣 地 有 常 数 矣 君 子 有 常 体 矣 君 子 道 其 常 而 小 人 计 其 功 诗 曰 礼 义 之 不愆 何 恤 人 之 言 兮 此 之 谓 也。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 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 天有常道矣 / 地有常数矣 / 君子有常体矣 / 君子道其常 / 而小人计其功 / 诗曰 / 礼义之不愆 / 何恤人之言兮 / 此之谓也。译文: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天有一定的规律,地有一定的法则,君子

11、有一定的规范。君子遵循事物的常规,小人则是盘算眼前的功利。诗里说:“自己在礼仪法度上不出差错,何必要考虑别人的议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赵 简 子 曰 厥 也 爱 我 铎 也 不 爱 我 厥 之 谏 我 也 必 于 无 人 之 所 铎 之 谏 我 也 喜 质 我于 人 中 必 使 我 丑 尹 铎 对 曰 厥 也 爱 君 之 丑 也 而 不 爱 君 之 过 也 铎 也 爱 君 之 过 也 而 不爱 君 之 丑 也 臣 尝 闻 相 人 于 师 敦 颜 而 土 色 者 忍 丑 不 质 君 于 人 中 恐 君 之 不 变 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恃君)赵简子曰 / 厥也

12、/ 爱我 / 铎也 / 不爱我 / 厥之谏我也 / 必于无人之所 / 铎之谏我也 / 喜质我于人中 / 必使我丑 / 尹铎对曰 / 厥也爱君之丑也 / 而不爱君之过也 / 铎也爱君之过也 / 而不爱君之丑也 / 臣尝闻相人于师 / 敦颜而土色者忍丑 / 不质君于人中 / 恐君之不变也4、根据修辞断句(1)世 易 时 移 变 法 宜 矣 譬 之 若 良 药 病 万 变 药 亦 万 变。比喻断句世易时移 / 变法宜矣 / 譬之若良药 / 病万变 / 药亦万变。(2)古 之 取 天 下 也 以 民 心 今 之 取 天 下 也 以 民 命。对比断句古之取天下也 / 以民心 / 今之取天下也 / 以民命

13、。(3)由 是 观 之 无 恻 隐 之 心 非 人 也 无 羞 恶 之 心 非 人 也 无 辞 让 之 心 非 人 也 无 是 非之 心 非 人 也 恻 隐 之 心 仁 之 端 也 羞 恶 之 心 义 之 端 也 辞 让 之 心 礼 之 端 也 是 非 之 心 智之 端 也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犹 其 有 四 体 也。排比、重复断句由是观之 / 无恻隐之心 / 非人也 / 无羞恶之心 / 非人也 / 无辞让之心 / 非人也 / 无是非之心 / 非人也 / 恻隐之心 / 仁之端也 / 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 / 辞让之心 / 礼之端也 / 是非之心 / 智之端也 / 人之有是四端也 / 犹

14、其有四体也。5、借助文史常识断句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汉 六 年 正 月 封 功 臣 良 未 尝 有 战 斗 功 高 帝 曰 运 筹 策 帷 帐 中 决 胜 千 里 外 子 房 功也 自 择 齐 三 万 户 良 曰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陛 下 用 臣 计 幸 而 时 中臣 愿 封 留 足 矣 不 敢 当 三 万 户 乃 封 张 良 为 留 侯。(史记留侯世家)汉六年正月 / 封功臣 / 良未尝有战斗功 / 高帝曰 / 运筹策帷帐中 / 决胜千里外 / 子房功也 / 自

15、择齐三万户 / 良曰 / 始臣起下邳 / 与上会留 / 此天以臣授陛下 / 陛 下用臣计 / 幸而时中 / 臣愿封留足矣 / 不敢当三万户 / 乃封张良为留侯。6、根据总分关系断句根据总分句、段知识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帮助。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 齐 景 公 以 马 死 杀 人 晏 子请 数 其 罪 云 尔 养 马 而 死 尔 罪 一 也 使 公 以 马 杀 人 百 姓 闻 之 必 怨 吾 君 尔 罪 二 也 诸 侯闻 之 必 轻 吾 国 尔 罪 三 也 公 乃 释 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选自贞观政要)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 / 晏子请数其罪云 / 尔养马而死 / 尔罪一也 / 使公以马杀人 / 百姓闻之 / 必怨吾君 / 尔罪二也 / 诸侯闻之 / 必轻吾国 / 尔罪三也 / 公乃释罪。7、特殊动词古人常用“日”“云”“言”等几个字来表示。一般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