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8087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摘要:气候变化在上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这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大、规模最大的市场失灵现象。文章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切入,通过阐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政府和企业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的反应,从而提出中国应对这种“市场失灵”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气候变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了过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过高,从而在全球平均气温基础上产生了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全球范围的气候变化现象。如今,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是对人类的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必须要及早做出全球

2、反应以应对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例如,2008年中国南方大范围冰雪灾害是很典型的例子:民政部救灾司负责人在国新办透露,截止到1月31日18时,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537.9亿元。这比截至1月29日的326.7亿元,短短两天内又增加了211.2亿元。在受灾省份里,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这六个省区灾情比较重。可见,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开始危及人民的生活,如何应对、如何减缓这种影响正是气候经济学的目的所在。同时,气候变化在经济学上提出了独一无二的挑战,这是迄今为止范围最大、规模最大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经济分析必须是覆盖全球、着眼长期的,把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摆在中心,并考虑发生重大

3、的、非边际化的可能。因此,研究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是必要且紧迫的。通过研究,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短期与长期战略,减小气候变化对经济的不利影响,避免在未来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和所要付出的巨大,使政策带来良好的市场信号,克服市场失灵。本文从市场失灵的角度切入,首先通过阐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政府和企业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的反应以及其中的不足,从而提出应对这种“市场失灵”现象中国应采取的措施。一、文献综述气候变化问题是国际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是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可是,在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特别是在气候变化的经济内涵这方面的研究。然而在这些研究中,由Nicholas Ster

4、n主持完成的斯特恩回顾:气候变化的经济内涵()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这个回顾采用了国际视角,认为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后果都是全球性的,只有采取国际集体行动,才能在所需规模上做出有实效的、有效率的和公平的回应;回应要求在多个领域中进行更有深度的国际合作,最明显的是建立碳的价格信号和市场,刺激科技研究、发展和应用,推广适应,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这样做。同时,该回顾认为采取行动减排是一种避免在现在和未来数十年里产生非常严重后果的风险所需成本的,而要使该投资产生成效就必须让政策带来良好的市场信号,克服市场失灵,并把公平和缓解风险作为核心。可以说,斯特恩回顾的观点代表了现在的主流观点,并对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经济影

5、响给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蓝图。与斯特恩回顾发表的相同时期,WWF全球能源课题组集中了100多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也对气候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2006年公布了气候变化解决方案:WWF2050展望的研究报告,给出了这样的一个结果:以目前的已知可再生能源资源和现有技术足以应对这个挑战,即在不损害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避免全球气温升高2,而且仍然有充足的时间来建立和实施,但必须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内做出必要的决定;显然,推动这样的转化所必须的经济政策和政府尚未到位,尽管在某些方面已经呈现了这种景象,这需要全世界给予紧急关注。同样的,不仅政府和国际有关组织关注气候变化的研究,部分经济学家也对气候变化给出了自

6、己独到的见解。例如,德国著名的经济议题观察家Friedhelm Schwarz发表了气候经济学影响全球4/5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一书,通过对各种实例的研究,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不论从全球整体,还是从个别国家的角度看,气候都深深影响了企业、生产力、股市和人们的一举一动,许多未来导向的企业也开始重视气候变化整个不争的事实。不仅发达国家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也逐渐开始了气候变化的经济研究,中国当然也不落后。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气候变化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7、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在中国公民社会中,包括自然之友、乐施会、绿色和平、行动援助、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绿家园志愿者和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在内的八家机构启动了中国公民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与策略项目。旨在提升中国公民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探索立足于中国本土的公民社会立场和策略,呼吁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但我国经济学界对气候经济学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也并不十分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很多学者甚至还不知道气候经济学的研究。二、气候变化迄今为止范围最大、规模最大的市场失灵现象在斯特恩回顾中,气候变化问题被称为“迄今为止范围最大、规模最大的市场失灵现象”。不过这个讲法实际上是比较

8、含糊的,因为如何可以理解气候变化是市场失灵现象,这是很多人还不太清楚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这里想做个简单的分析解释。1.市场失灵的概念。所谓“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目标。“市场失灵”是主张实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对经济学家而言,市场失灵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利益的状况。2.如何理解气候变化是市场失灵现象。(1)市场失灵的各种表现。根据之前的市场失灵概念可知,市场失灵的表现主要有:

9、公共产品、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外部效应和分配不公。公共产品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它不具有排他性。这样,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从公共产品中受益,这就容易产生“搭车”(Free-Ride)问题,导致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在成本与收益上发生不对称问题。市场完全竞争的一个基本假定是信息是完全且对称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往往不是这样的,信息一般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而且获得信息往往是要付出成本。信息的不完全性不对称性和相应发生的信息成本会影响到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影响到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效应则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

10、酬的情形。在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优胜劣汰的作用之下,市场交换过程只能在既定的收入分配格局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却无法改变原有的收入分配格局,竞争性的市场可能会带来很不公平的收入分配结果,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状态。(2)如何理解气候变化是市场失灵现象。气候变化之所以可以看作是市场失灵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首先,气候变化问题是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的,而且负外部效应是大于正外部效应的。气候变化问题直接造成人类自然环境的改变,例如,在过去100年中,海平面上升了10到20厘米。在过去50年中,北极夏季海面浮冰的面积缩小了10%甚至更多,冰的厚度则减少了40%。极地以外的冰川正在缩减,影响到山林生

11、态系统和水流。亚洲和非洲的干旱更加频繁剧烈。世界上许多珊瑚礁遭到与海水升温有关的破坏。动植物生存的地理范围和行为有所改变。极端天气情况可能增加等等。但对人类经济发展有更严重的影响。其次,全球大气环境资源(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资源)是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正是由于全球大气环境资源不具有排他性,没有产权的划定,各国为了经济快速发展,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量越来越大,使得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反过来对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最后,气候变化对全球各地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低纬度地区的影响更为严峻,而对高纬度地区的影响则是初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继续严重,消极影响逐渐大于积极影响,这就造成了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不公平。因此,将气候变化理解为市场失灵现象是有利于进行经济上的分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