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900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史与经济学理论一 中国的历史丰富而厚重,中国当前的经济正在持续发展与转型,中国的经济学家不应该仅仅作为一个阅读者和翻译者,而应该结合中国历史上丰富的经济实际,总结、升华自己的理论思维,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流派,在经济学体系中确立相应的位置。 熊彼特认为,‘科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一切对经济课题进行思考、谈论与著述的人们的区别,在于掌握了技巧或技术,而这些技术可分为三类:历史、统计和‘理论’。三者结合起来构成我们的所谓‘经济分析。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创作就是在大量分析历史史料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所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是指理论体系的逻辑顺序是客观历史发展顺序的反映,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事一切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活的灵魂。逻辑与历史之所以能够统一,是因为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在理论上的再现,是由历史的东西派生出来的。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对历史的修正。历史发展到哪里,逻辑就到哪里。自中世纪欧洲封建主义制度的分化开始,经地理大发现、农业产权革命及工业革命等事件,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马克思在构造自己的经济学说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历史对理论的作用。在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中,经济史料的分析占了很大的篇幅就可以证实这一点。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

3、奖的熊彼特指出:这种构思是极其伟大的,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 论文代写 从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进程来看,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再到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看不见的手的革命,新古典学派的边际革命,到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革命,再到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革命,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革命等等。这些理论的产生、发展与修正,无一不是以当时的经济实践与历史经验为基础与条件的,经济学理论的进展绝好的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因此,经济学的发展首先要对史料(既包括经济史料,也包括其他方面的社会发展资料)有充分的掌握,然后在对现有理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

4、根据历史实践对理论进行验证与修正。在中国的经济研究中,重视经济历史的作用,是建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的重要条件。 熊彼特指出:经济史——它造成了当前的事实,它也包括当前的事实——乃是最重要的。经济学的内容,实质上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独特的过程。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它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由于某些理论的不可靠性,我个人认为历史的研究在经济分析史方面不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法。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正是

5、这个事实,并且仅仅是这个事实,使我们有权把马克思称为伟大的经济分析家。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RM索洛也曾对经济史与经济学之间的分离表示担忧,他说,经济学没有从经济史那里学习到什么,经济史从经济学那里得到的和被经济学损害的一样多。经济史学家可以利用经济学家提供的工具,但一定不要回敬经济学家同样的一碗粥。 作文 /zuowen/ 经济史应该是经济学的源,而不是经济学的流,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的共识,但是还不普及。就中国来说,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制度和工业化而产生于西方的,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然后系统地传入中国,这当然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但

6、是,就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和教学来说,仅仅学习经济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要求的。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中国的文化传统、资源禀赋、国家统一、近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历史、环境以及目前所处阶段等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始终存在一个西方经济学如何中国化的任务,即存在一个如何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进而总结中国的经验,为经济学科发展作出贡献。基于这个长期的、基本的任务,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从中把握中国的国情和特点,就自然成为经济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部分。只有熟悉历史、把握历史,才

7、能深刻理解与认识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才能够创立解决中国问题的经济学体系。因此,中国经济史所揭示的规律和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必然是中国经济学发展与创新的前提,是中国经济学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济史有广阔的天地,无尽的资源,它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经济学的流。 论文网 二 从社会科学的宏观层面而言,经济史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但从它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来看,它是理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也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它的研究特色在于经济学理论的运用,换句话说经济学的经济史应该是分析的经济史。它要求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对丰富的历史资料分析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史

8、的研究日益突出。不论是7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约翰·希克斯由于经济发展理论研究需要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还是90年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福格尔直接进行经济史的计量研究他们的理论贡献都来源于对经济史的深入研究。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WFogel)为代表的学者将新古典经济学、统计与计量分析方法引入经济史的研究。他们通过反事实假设、度量的方法向后对铁路在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奴隶制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福格尔特别强调对以往的研究进行

9、反思,被誉为数量经济史之父。从70年代开始,以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s CNorth)为代表的学者将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融合运用,强调制度变化,尤其是产权变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先后发表了西方世界的兴起和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等著作,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史学的理论体系,对长期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均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诺斯被誉为新制度经济学先驱和分析长期经济制度变迁的开创者与代表人物。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分享,这既是对他们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从经济学的昨天——奴隶制、铁路转到现在的越洋海运、产权、制度变迁等问题研究的肯定,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史研究与现实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 作文 /zuowen/ 同时,以格瑞夫等人为代表,通过博弈论和历史经验的相结合的研究;以麦迪森(Angus Maddison)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