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859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晋城市工业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晋城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提出了以实现争先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推进“两大转型”,明确“三个定位”,实现“五个跨越”的目标,工业经济作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加快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是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晋城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市工业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思想认识基本统一,一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企业转型成功,带动示范作用显著。但从全市工业具体情况来看,一些自身存在的问题依然影响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要实现跨越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必然选择。 (一)转变经济

2、发展方式是促进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全市通过先后实施“煤转电”、“煤转肥”战略,产业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有一定的改善,但支柱产业单一,非煤产业比重偏低的问题依然严峻。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3.3亿元,仅煤炭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52.8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57%,电力、化工、冶铸等七大产业仅占28.43%。 全市产业布局不合理,集聚效应不明显的问题也依然存在。目前,全市的产业分布呈现“东重西轻”的格局。丹河流域资源环境超负荷。沁河流域产业基础薄弱,且建设项目布局分散,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利用率低,产业集聚优势没有得到

3、充分发挥。“十一五”时期,全市规划了15个工业园区,但目前仅巴公化工工业园、北留周村电化工业园等5个园区初步建成,而且这些园区尚无一个规范的管理机构,各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园区产业关联度不高,各企业间相互关联度差,客观上直接减弱了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全市工业运行质量的必然选择 全市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供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数量型高速度扩张而形成的。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使全市工业结构呈现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相对单一。多年来,全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不断扩大煤炭资源开采规模,提高煤炭

4、直接外销比重来支撑的。尽管全市化工、冶炼、建材、天然气、电子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因占比较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偏低,致使全市工业经济呈现煤炭增则工业增,煤炭降则工业降的尴尬局面。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也是制约全市工业运行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目前,装备制造业还是以生产铸管铸件以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尚未形成主(整)机装配龙头产品,制约了其发展势头。化工产业还是以生产附加值较低的尿素为主,碳一化工、烯烃及精细化工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的必然选择 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发展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也已成为结构调整、产业升

5、级的主攻方向。“十一五”以来,随着节能理念深入人心,节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节能措施进一步落实,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大批推广应用,全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受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占比重较大等因素影响,节能降耗目标下降的幅度仍然较低,不达序时进度。“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目标为万元GDP能耗下降25%,而在20062009年4年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78%,完成进度的68.06%。全市节能潜力已呈现“边际递减”态势,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十分困难。特别是2010年14月份,全市钢铁、冶铸、电力、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32.43%,比去年同期提

6、高28.59个百分点。电力、钢、铁、合成氨、铸管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4.9%、124.9%、73%、3.1%,22.5%,高耗能行业生产反弹,导致节能工作难度增大,节能降耗形势更加严峻。这也进一步加大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难度。 二、加快晋城市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重点要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一)注重科技创新,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实现新突破 提高企业科技创

7、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也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 一要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坚持以煤炭、电力、化工等支柱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做好企业与新产品计划、重点科研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省科技项目的衔接,继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联姻,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全市传统产业向技术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走“引进、创新、产业化”道路,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发挥自身科技

8、力量,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引导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滚动发展,形成生产规模。加强有利于产业互补、层次提升的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引进发展,加快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板块和市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先导力量。 二要加快区域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区域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建设信息平台与科技推介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的攻关。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切实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推动全民创业和全面创新。

9、 三要深入实施“质量品牌兴市”战略。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区域知名度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大对企业创品牌的扶持力度,努力在煤炭、电力、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培育和扶持一批知名品牌。加强质量、标准、企业管理等基础工作,加强专利申请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标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企业品牌监测体系,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形象。 四要加强创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所需的技术创新人才。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的引进人才机制,采取团队式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吸纳各类科

10、技人才。统筹抓好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鼓励创新型人才开展创新项目研发。 (二)突出内激外引,在拓展发展空间上实现新突破 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双轮驱动”,全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重点抓好“三个一批”: 一要加快招商引资,全力引进一批。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来抓,围绕重点核心项目、重点产业开展招商,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坚持把引进创新型、科技型、低能耗的企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点。 二要激活民间投资,着力孵化一批。

11、引导和鼓励民间资金投向工业,应该成为抓项目、增投入的着力点之一。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新尤其是创办工业企业的舆论氛围。要大力优化创业服务,为民间投资提供条件和帮助,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向工业项目,孕育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产业。 三要促进开放,创新出口一批。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引导企业从以量取胜、薄利多销向以质取胜、品牌制胜转型,鼓励企业创立出口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稳固低端市场,拓展中端市场,突破高端市场。 (三)创新发展模式,在推动工业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工业发展,既要重视当前发展,更要注重长远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

12、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断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能力。 一要构建有利于节能降耗的产业结构。要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轻工业加快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先进技术装备促进节能降耗;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标准和强制性政策措施,继续淘汰钢铁、水泥、电石等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防止其死灰复燃。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 二要加强节能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建立和完善企业能耗跟踪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能

13、源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实施重点企业节能目标责任制,引导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实现依靠管理节能增效。 三要强化节能改造。在煤炭、化工、电力、冶铸、焦化、建材六大重点耗能行业和50户重点耗能企业,继续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等节能改造工程。要进一步完善节能技术成果转化体系,搭建节能技术服务平台,加大对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的投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加快节能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四要大力发展推动循环经济。以企业为基础,工业园区为平台,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围绕煤炭、化工等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延伸五大产业链条(即煤转化产业链条,焦炉、高炉煤气

14、产业链条,煤矸石、热电、新型建材产业链条,煤层气产业链条,煤化工尾气利用产业链条),构筑全市循环经济体系。推进资源综合利用,着力加强和不断扩大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种类和数量,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改造传统工艺,优化用能结构,使污染预防与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有机结合。 (四)全力挖潜增容,在优化发展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工业园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加快园区建设,可以促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产业升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要抓规划,建设高标准的一流园区。在规划上要广开思路,科学把握,既借鉴外地经验又结合我市实际,把工业园区的规

15、划定位上升到科学高度,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真正把工业园建设成为“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位一体的全省一流的工业园区。 二要抓基础,搭招商引资平台。要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多元投入”的原则,积极探索政府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以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力求做到地面设施齐全,地下管网配套,专业布局合理,逐步突破基础设施条件对园区发展的制约,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园发展。 三要抓集中,助推工业经济集聚发展。要按照“产业集结、工业集聚、企业集群”的发展思路,财政资金向园区倾斜,优质项目向园区安排,非煤产业向园区转移,引进项目向园区布局,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步伐。园区内要逐步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主导产品为核心,上下游衔接的产品和大中小协调配套的企业群,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四要抓管理,进一步健全园区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