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814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建筑行业招投标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一、概述 推行招投标制度作为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建筑产品交易方式的改革,是在政府的强制下建立起来的。从1981年开始,经历试点、推行和逐步完善三个阶段,至今已经成为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制度和主要交易方式。招标投标法自2000年颁布施行,我国建筑行业有了巨大进步,对确立招标投标制度、维护招标投标市场秩序、规范招标投标行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规范招投标行为,整顿建筑市场,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关系到工程建设质量,也关系到国家反腐倡廉的大局。随着招标投标法的深入人心,相关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督力度的逐渐加大,我们相信建筑

2、市场特别是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整顿工作一定能落到实处,工程招投标将尽快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我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建筑市场的改革也刚刚开始,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我国绝大部分工程的投资主体还是国家,在工程建设中,投资管理、建设组织实施管理、建设监管和工程使用单位四位一体现象仍很严重。一方面造成了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大量浪费,另一方面,还给管理者提供了利用职权,贪污腐败的可乘之机,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组织实施管理和建设监管同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这无异于运动员和裁判员于一身,期间规则制定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难以保证,一些法律法规对政府缺乏

3、约束力。由于我国法制还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虽然已经出台招投标法,但是各地的配套法规还不完善,这直接造成了许多工程没有按法规办事。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招标投标行业出现这些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招标投标法的有些规定显得较为原则,不能很好地满足招标投标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仅仅依靠颁布于12年前的招标投标法来规范和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就显得原则性有余而操作性不足。在实践中,有些聪明人开始仔细研究如何在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空隙中找出获得利益的途径,行业中的潜规则也就应运而生。如:招标人想方设法限制其他投标人参与投标,对于法律没有明确的工程内容私下自行选定承包人,想办法规避招标或者搞明招暗定的虚假招

4、标、部分人利用权力插手干预招标投标过程和结果、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互相串通围标买标卖标、利用投标掮客撒网投标、借用他人名义投标、非法转包、层层转包分包等违背招标投标法宗旨的行为频频出现,其中不乏堂而皇之地进行操作而能够逃避法律惩治的行为和人。如何治理和打击这些无良行为成为摆在政府和同仁们面前的一件大事。估计我们行业内的同仁们面对法律盲点的把握也曾经困扰、迷茫过,面对招标投标中潜规则的出现也曾经恐慌、逃避、妥协过,出台招投标管理条例,统一规范标准,让招标投标的三公原则具有可操作性,在各行政监督机构共同监管,在招标投标当事人共同努力下,方可从根上杜绝或解决。 代写论文 二、在法律制度上完善招投标法,

5、招投标制度必将是动态的前行过程 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要求,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程序与运行管理上:1规范招标行为——避免实践中存在虚假招标和规避招标,偏袒和歧视招标人,操纵评标委员会,与招标人串通等现象。2规范投标行为——限制影响公平竞争的组织和个人参加投标,细化某些串通投标、以他人名义投标、弄虚作假等投标行为的认定标准。 3. 规范评标行为——评标必须由评标委员会负责,而且意见是决定性的,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存在一些问题。专家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也会受到一些不良行为的影

6、响,所以对于评标行为如何规范也是条例的重点。要严格细化评标的要求,一方面赋予评标专家一些必要的权力,特别是要给公正评标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专家的评标提出明确的要求。二是明确应用废标的情形。三是完善评标的程序,把招标从初评到详评到最后评标,用不同程序完善起来,形成一个严格规范的可操作的程序。 有形建筑市场围绕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方式,以创新的精神,针对在招投标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招投标方式,遏制违法违规行为。 论文网 三、从监管上,对招标投标法与招投标管理条例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严格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的执业行为,突出解决规避招标、串通投标、明招暗定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重点监督管理、中标项目的后期跟踪管理。对现有的评标专家库中不足的专业及人员进行及时的补充和调整;对评标专家库中的评标专家实行动态管理和清除制度。整合利用好有形建筑市场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