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806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价格变动与需求变动将货币作为内生变量的分析提要:新古典需求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商品的可替代性。如果货币性需求面对的商品不可替代,在商品价格变动时,由于马歇尔效应,将会出现财富结构中商品和货币的互相替代现象,价格变动中需求变动的事实可能与新古典需求理论的描述恰恰相反: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货币贬值,在资产选择的理性驱使下,人们将降低现金余额,其结果是货币对商品的需求上升。 关键词:价格 货币 需求 供给 一、;需求与需求量 在货币中,货币与商品的交换脱胎于商品之间的交换并且取代了商品之间的交换。在人们的观念中,价格是货币对商品的一种交换比例衡量;我们还应该看到,价格同时还是商品对货币的一种交换比例衡

2、量。例如,用货币衡量土豆的比价表示为:2公斤/元,而用土豆衡量货币的比价则表示为:0.5元/公斤。 交易是持币者和持物者双方的要求。在这个意义上,需求是货币对商品的需求,也是商品对货币的需求。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当我们将这个双向过程理解为货币持有者是“需求方”,商品持有者是“供给方”的时候,持币的需求者的决策范围是MV,持物的供给者的决策范围是PY。也就是说,在货币经济中,市场需求是由货币收入M和货币流通速度V共同决定;市场供给是由商品量Y和商品价格P共同决定。MV和PY都是用货币量衡量的(如:元),不是用实物量衡量的(如:公斤)。在货币经济中,用货币量衡量的需求是交易量与交易价格的乘积,同时

3、也是需求量与需求价格的乘积和供给量与供给价格的乘积。需求不可能是一个物量概念Y(如5公斤大米),必须是一个货币的量值概念PY(如:6元公斤大米5公斤大米30元)。货币存量M和商品存量Y;不可能建立数学关系,即:MY。货币量值的需求MV和货币量值的供给PY是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成立的基础。 毕业论文 在宏观经济上,总需求只能是货币量概念,物量概念的总需求根本不可能存在,原因很简单:大米和电视机不能相加。 在本文,我们将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作为逻辑的起点。其中,M、V、P、Y分别代表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水平以及交易量。费雪是这样解释这个等式的:“在一年内的交易额中,付出的货币等于

4、所购买商品的总值。方程式有货币的一方和商品的一方。货币一方是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商品一方是交易数量与交易价格的乘积。”; 二、新古典需求理论的假定与逻辑 货币对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这就是新古典的需求定理;商品的供给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就是新古典的供给定理。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某一点达到平衡时即形成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 就某一商品而言,新古典需求理论中量与价的互动包含着若干个“其他条件”不变,没有这些假定前提,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不能成立。即使这样,新古典经济学仍然没有能够为“吉芬商品”的存在找到了

5、一个自圆其说的假定和逻辑,只能用“例外”处理。在面对需求理论的特例“劣等品”和“吉芬商品”时,新古典经济学是以“收入效应为负”来进行解释的。如果恩格尔曲线的实证结论可以用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零解释所谓“劣等品”的话,对需求量和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商品(吉芬商品)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马歇尔第一个发现,所谓的需求普遍定律,可能存在例外,也即吉芬之谜,用语言说,吉芬之谜也就是价格变动的正收入效应绝对值很大,超过那种变动的负替代效应。罗伯特吉芬先生实际上从未表述过的这个吉芬之谜(斯蒂格勒,1965年,第379页;原文引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马歇尔看到了吉芬之谜的这一点,并因而决定找出它。马歇尔发现,从

6、实践的目的出发,我们在确定单个需求曲线时,必须考虑嗜好、未来价格的预期、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所有价格(而不是所的一种价格)。然而,这样就不可能证明,事实上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需求定律。” 毕业论文 下降将带来持币者“实际收入”的增加,正常情况下应该需求上升。这个结论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商品是财富而货币不是财富。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的马歇尔需求函数,直白一点就是说,如果不把手中的货币全部变为商品,就是非理性的。众所周知,市场交易是一个连续过程,“理性地”将货币全部变成商品在任何一个时间维度上都不可能,因为那将导致交易过程的终结。要保证交易过程的连续性(市场经济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人们必须在保存货

7、币和保存商品之间权衡一个比例,人们可以随时将货币变成商品(只要愿意出高价购买商品),也可以随时将商品变成货币(只要愿意出低价甚至负价格出售商品例如雇人将某种商品扔掉)。如果货币不是认可的财富而商品是认可的财富,货币与商品之间的交易将得不到交易的一方商品持有者的认可,交易就不可能进行。 微观经济学的马歇尔需求函数意味着,将货币完全变现为商品才是理性的(满足预算)。这与马歇尔效应中K的变化是矛盾的。 在需求价格与需求量的互动过程中,无论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我们都不可能证明货币能够外生于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关系(准确一点说,没有货币就不可能有价格)。当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中的MV被新古典供求理

8、论抽象为一个不变的量时,MVPY中就仅仅有成交价格P和成交量Y的互动。因为需求MV是不变的,价格P上升,需求量则下降,是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在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之间的必然权衡。也就是说,如果新古典“不变的其他条件”包括货币供应量M和货币流通速度V,价格上升则商品需求量下降,这与新古典需求理论一致;如果新古典“不变的其他条件”不包括货币供应量M和货币流通速度V,则成交价格与成交量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新古典的需求理论就不存在。 毕业论文 与马歇尔的货币外生的微观价格决定论相反,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论认为,币值决定于国民用通货形态保有的购买力总额与通货数量之比,“人们想以通货形式保存其资源的比例愈小,通货

9、总值就愈低,也就是说,与一定数量的通货相对应的物价就愈高。”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论被人们称之为“马歇尔效应”。庇古在1920年发表的福利经济学里将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论用公式MKPY表示。简单地看来,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是以全社会的商品货币交易为对象,剑桥方程式MKPY则着眼于个人对货币持有的需求。就个人而言,需要持有多少货币实质上是选择以什么方式保有自己的资产(即,用货币的形式还是用非货币的商品形式)。在全社会总量上,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中的M是相等的,这是因为,在货币没有丧失信用被人们当作废物抛弃之前,一个人手中货币的减少必然等于另一个人手中货币的增加。将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合并考虑可以推

10、论出:KV1,这意味着,如果货币供应量M和商品供应量Y不变,在消费者减持货币资产M增持非货币资产Y时,用马歇尔效应解释是现金余额K下降,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解释是货币流通速度V;提高,这时,价格水平将升高作适应性调整。另外一方面同样成立:当价格水平P上升时,马歇尔效应中的现金余额K下降,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的货币流通速度V;提高。 毕业论文 马歇尔需求函数认为,将货币全部花掉(满足预算)是理性的;而马歇尔效应的结论是,人们会在保存货币和保存商品之间进行权衡,也就是说,将货币全部花掉是非理性的。二者矛盾的根源是什么?仍然以新古典的消费者预算约束PY;为例。如果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去衡量新古典

11、的消费者预算约束PY,我们就会发现,新古典的消费者预算约束得以成立是因为它将MVPY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V假定为1,才能够得出:MPY;的结论。 因为KV1,如果V1,则K1,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论;MKPY;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MVPY;合一成为MPY;。“这显然很简单,然而是错误的,”这等于在任何一个时间维度,MPY就是货币在交易后就消失了,类似于马克思的简单价值形式,不可能适用于完全货币经济的。在费雪的交易方程式中,V的本质含义“不是度量1美圆的花费次数,而是它在一年内变为收入的次数。”在这里,时间的维度是一年。 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认为,MVPY;衡等,成交价格P必然与成交量Y;、货币量M、货币流通速度V相关。而我们看到的新古典供求理论中只有成交价格P和成交量Y两个因素。MV被抽象掉了,或者说,在新古典的价格与供求的互动中,货币是外生的。即: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是新古典需求理论中“不变”的“其他条件”之一。 毕业论文 将MPY中被抽象掉的V合并考虑,即:MVPY,可以发现,由于马歇尔效应K的作用,货币流通速度V是一个变化幅度极大的一个变量(窖藏货币的流通速度V是零,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流通速度V是无穷大)。这也就意味着,货币流通速度V可变的市场经济不能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提供固定的预算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