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

上传人:huang****ling 文档编号:12727309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院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困境与解决措施摘要: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大力支持, 为高校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学术成果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及更强的竞争力。然而高校现阶段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 已经不能适应其时代发展。文章在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与预算审批、实体价值评估与管理体制、市场竞争力与计量方法等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无形资产; 核算; 管理; 一、前言 中共十八大以来, 我国一直贯彻实施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持续加大对高校教育的不断投入。20122016年, 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逐年递增,

2、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2014年,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454.5亿元, 同比上年增加269.6亿元。2015年,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7005.8亿元, 同比上年增加551.3亿元。2016年, 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7760.7亿元, 同比上年增加754.9亿元。其中, 高校占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4%左右。 高校是蕴育和滋养人类智慧的摇篮, 随着现阶段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财政对科学技术创新的大力支持, 为高校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学术成果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强的竞争力。由于科研成果与学术成

3、果的自身特点:前期投入时间跨度长、成本过高、向实体价值转化的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市场淘汰率与竞争力过高、公允价值难以估计等诸多因素, 为会计核算管理带来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的高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与要求。 二、高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无形资产一般分为无偿调入无形资产、外购无形资产及自行开发无形资产三类。一般于经济业务发生之初一次性借记支出类科目, 贷记资产类科目, 如银行存款。同时入无形资产, 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并于每年底用平均年限法对无形资产进行虚提摊销额, 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mda

4、sh;无形资产科目, 贷记累计摊销科目。本文主要探讨高校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一)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成本计量不科学、预算审批过于教条化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前期投入的成本难以合理估计, 通常时间跨度较长。但就高校而言, 会计核算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 于经济业务发生之初一次性计入相关支出类科目, 这给研发支出整体监控、前期费用化、后期资本化带来了很大困难。同时, 由于高校役属于国家事业单位, 非盈利性组织。所有经费支出纳入统筹预算管理体制, 其中包括无形资产研发支出。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预算编制的总原则。对高校科研经费实行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收回、自求平衡的管理办法。也就是说,

5、 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与其科研收入预算的口径要保持统一, 对于申报的每一笔科研经费, 均需按预算口径执行, 不得随意变更。科学合理统筹科研经费的每一笔支出, 力求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预算执行力, 是预算管理想要达到的美好预景。这也给研发支出所依赖的科研收入的前期报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后期研发支出资金性质的界定带来了无形的屏障。 (二)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实体价值难以计量、转化力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向实体价值转化的能力具有不确定性, 实体价值估量难度很大, 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具有不稳定性。这是其自身特点使然, 同时也与高校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不够完整、各部门之间权责

6、不清, 协调沟通不足、体制不健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高校财务工作往往受限于非专业人士及部门的领导, 对于研发支出资本化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完整地确认。各部门的规章制度纷繁复杂, 有时候很难达到统一的标准。造成大量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的流失和资源浪费。许多可以为高校带来实体价值的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重视, 不仅极大的打消研发人员的热情, 而且可能失去的不仅仅是成果本身。大量地科研人员也在一点点儿的流失, 最终会使高校科研成果、学术成果流于枯竭。 (三) 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市场淘汰率高、市场价值波动性强、会计核算方法不科学 我国国情决定了, 无形资产的自主创新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科技脉动

7、。因此, 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其一经问世就将面临强有力地竞争环境, 市场淘汰率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这给高校的研发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随之带来的将是市场价值变动的高强频率。然而, 高校的会计核算管理体制决定了, 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一般按账面价值 (实际发生的允许资本化的金额) 进行核算, 一经确认不得随意变更。对于市场价值波动频率较高的无形资产, 高校会计核算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有效地更新调整。只能做到于每一个会计年度终了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报请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对预期不能为高校带来有效服务和经济效益的无形资产进行核销。无法全面、真实、完整地体现无形资产的价值轨迹。不利于

8、高校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的实践总结与数据分析统计。 三、完善高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对于高校无形资产核算与管理的诸多困难与问题, 本文试述几点建议。 (一) 启用高校学期制权责发生制原则, 设立预算浮动指标及预警机制 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其成本难以合理估计与计量, 这给高校无形资产研发支出前期预算申报、后期资金性质界定及整体监控带来了诸多困难。本文认为, 首先可以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高校学期制 (当年的9月1日到次年的8月31日) 进行系统管理。对于跨度期长的、成本难以合理估算的研发支出, 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配备专业人士, 实施备案制管理, 增设研发支出&m

9、dash;——资本化向无形资产过渡的会计科目。前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按实际发生时计入相关支出科目。对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支出, 按实际支出成本按期追加无形资产过渡会计科目的账面价值。定期对其开发的成本、价值、市场需求性进行综合测试。做到会计核算及时、管理体制完整、避免对其开发的盲目性投入。在无形资产研发成功后一次性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再者针对研发支出预算报批, 增设预算浮动指标、设立预警机制。允许在前期申报预算中增加各项预算指标浮动百分比, 并提供可行性报告。现阶段高校财政支付系统中, 直接与授权支付资金来源中包括

10、权责发生制资金范畴, 但也极限于体现上一年度的未完成地预算结余, 不能够完整地反映研发支出资金来源的运行轨迹。高校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一般对应专项政府采购指标下按项目管理的商品服务支出指标, 高校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一般对应专项政府采购指标下其他资本性支出。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按项目管理的商品服务支出指标向其他资本化支出指标浮动调整, 简化审批手续, 将其纳入日常核算管理范畴。及时将可以资本化的研发支出予以资本化, 减少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 监控其他资本性支出指标向按项目管理的商品服务支出指标浮动调整百分比,

11、 设定预警指标值, 需对预警指标值进行系统评估, 及时对其后续研发投入价值进行预判, 避免研发资源的过度浪费。 (二) 从实践出发, 构建科研、学术理论体系、专业人才配备及实践创新三维一体的科学管理体系 对于已经投入和将要投入到高校运作服务中的无形资产, 现阶段, 高校会计核算管理对其的实体价值及其转化力没有一个清醒地认知, 以及科学地引导。缺乏科学、系统地实体价值转化体系。往往是束之高阁, 理论价值高于实体价值。本文认为, 高校的科研成果、学术成果不仅要体现在知识体系中, 更要为社会实践活动服务。近些年以来, 国家财政资金一直在加大对高校创业创新实践的投入。但苦于科研成果、学术成果与创新创业

12、实践的延展性不够, 甚至脱节。导致二者成效不显著甚至得不到有效地开展。体系的建立必须从源头抓起, 如前文所述, 以研发项目为单位, 明确研发方向及价值驱动。配备专业的评估人士, 对其实体价值及转化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与引导。力求达到二者的无缝衔接。 (三) 打破高效无形资产计量方法的单一标准, 增设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并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 无形资产的后期核算与管理同样至关重要。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财会201330号) 财政部修订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 高校会计核算管理只能做到按期虚提摊销额, 在无形资产报废时进行相应注销处理。究其原因一部分是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度不够, 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

13、于现阶段科学技术极速发展使然。市场淘汰率高、竞争激烈、市场价值波动较大, 使得现阶段高校无形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无法适应其需求。本文认为, 可以借鉴高新技术开发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 增设无形资产计量的方法, 即实际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在公允价值能可靠取得时, 以其为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增设相应会计科目, 对其价值波动及时、有效地核算与管理。 从高校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的长远发展来看, 仅靠会计核算与管理的一己之力, 是远远满足不了其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无形资产区别于其他类资产的显著特征是其自身具有隐形杠杆效应。准确地撬动其价值点会为高校乃至全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因此, 加大对高校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的深入系统管理, 以及其他资源地投入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吴日涵.论无形资产会计的发展趋势J.市场研究, 2016 (11) . 2淡志强.高校无形资产战略管理探讨J.会计之友, 2012 (11) . 3柯红岩.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10) . 4马榕璠.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7 (0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