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27268189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3.pdf(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四章 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 课标解读 1 通过对种群特征的分析比较 说出种群的特征 理解其内在联系 2 联系实际 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温故而知新 合成部位含量较多部位生理功能 赤霉素 未成熟 的 的部位 促进 促进种子 萌发和 细胞分 裂素 主要是 正在进行细胞分 裂的部位 促进 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将要脱落的器官 和组织 促进果实和叶的衰老和 脱落 乙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成熟的果实中促进果实成熟 双基梳理 知识点一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阅读 P60 62 1 种群的概念与数量特征 1 概念 指在一定的内 生物全部个体的 2 数 量特征 率和死亡率 率和迁出率 和性别比例 其

2、中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是 2 种群密度 1 概念 种群在单位或单位中的个体数 2 意义 它反映了种群在的数量 在农林害虫的 渔业上 的确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调查方法 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 选取若干个样方 通过计数内的个 体数 求得的种群密度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标志重捕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 捕获一部分个体 后再放回 经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 根据占的比例 来估计种群密度 知识点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 阅读 P62 63 1 出生率和和死亡率 1 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 2 迁入率和迁出率 对一个种群来说 单位时间内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 年龄组成 1 概念 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 类型 2 型 幼年个体数成年 老年个体数 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 型 幼年个体数成年 老年个体数 3 意义 可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 3 4 性别比例 1 概念 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2 意义 对有一定的影响 3 应用 利用性引诱剂 信息素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 降低害虫 知识点三 种群的空间特征 阅读 P63 组成种群的个体 在其生活空间中的或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 主要类型有均匀分布 型 随机分布型和集中分布型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种群概 念的理解 1 三个

4、 两 理解种群的概念 两个要素 同种 和 全部 两个条件 时间 和 空间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 存在的 两 个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 个体 种群与物种的关系 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内可以有多个种群 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都是 同一物种 如下图所示 一个种群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 而是具有发展 自 我 调 节 动态稳定以及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 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的有机整体 物种因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种群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 本单位 思维激活 1 依据种群概念 请你确认下列 是否看作一个种群 为什么 两个池塘

5、中的鲤鱼 某池塘中所有的鱼 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 2 据种群密度的概念 判断 一块玉米田中的所有的蝗虫 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 强化训练1 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 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牲畜 B 一片森林中全部的鸟 C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鲫鱼 变式训练1 判断正误 1 不同种群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 2 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3 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 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 4 某外迁群体a1与当时留居群体a2的基因频率不相同 则a1和 a2是同一物种 探究二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种群密度越高 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即种群密度与种群

6、数量相关 要注意 同样环境条 件下 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 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种群密度也不同 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包 括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等 估算法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1 样方法 1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 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 跳蝻等 2 基本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取样 要做到随机取样 多用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 计数 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 并 记录 在计数时在四条边上的生物只取两条边计数 一般取上边和左边的 4 上图中 若 代表个体 则该样方中个体数目计数方法如下 a 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有5 个 b

7、 位于边线上的 只计相邻两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即计上 不计下 计左不计右 有3 个 该样方内总个体数量为5 3 8 个 计算种群密度 计算各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 即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单位 株 平 方米 3 注意事项 要随机取样 不能有主观因素 2 标志重捕法 1 适用范围 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 基本步骤 确定调查对象 捕获并标志部 分个体 在该种群生存环境中 均匀设置捕获点 捕获一部分个体 并对其进行标志后 再在原地 将其放回 并记录个体数为N1 重捕并计数 一段时间后 在原来的捕获点再次捕获一部分个体 并计数数量 N2 及其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N0 然后放回原来的环境

8、计算种群密度公式 N N1 N2 N0 计算出 N即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3 注意事项a 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 命活动 b 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过分醒目易被捕食 c 标志符号持续存留时间不短于研究时间 d 数 量变动 在研究期间 没有较多个体的出生和死亡 也没有较多个体的迁入和迁出 思维激活 3 样方的大小如何确定 取样时为何强调随机取样呢 4 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虎亚种 也叫做中国虎 要调查华南虎的数量能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吗 强化训练2 分析下面两个问题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 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 2 1 hm 2 10 000 m2

9、 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 放置1 夜后 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 进行标记后放归 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 如下表 初次捕获并 标记只数 M 重捕只数 n 重捕个体中被 标记只数 m 32 36 4 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 hm 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 上述 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1 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 圆 5 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 下表是该班级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种群密度为 组别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 m

10、2 0 2 3 3 4 12 4 2 3 3 变式训练2 1 在上述 中 如果对田鼠标记的符号过分醒目 则会 田鼠被捕获的概率 如果标志物脱落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能 2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能 3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 可 能 探究三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1 种群各数量特征间内在关系解读 1 出生率 死亡率以及迁入率 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若研究一座城市人 口的变化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 年龄组成 是预测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未来发展

11、趋势的重要依据 可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 和死亡率 而影响种群密度 增长型 幼年个体 老年个体 繁殖前期个体较多 将来的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稳定型 幼年个体 老年个体 繁殖前期 繁殖期 繁殖后期个体比例相当 将来的出生率 死 亡率 种群密度稳定 衰退型 幼年个体 老年个体 繁殖前期个体较少 将来的出生率 死亡率 种群密度呈下降趋 势 3 性别比例 可通过影响种群 出生率 而影响种群密度 绝大多数的高等动物在各年龄阶段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 所有动物都有充分的交配繁殖机会 决定 了较高的出生率 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 因此 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 利用人 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信

12、 息素 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 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 就会使很 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 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6 2 种群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图解 思维激活 5 农业生产上常将性引诱剂洒向田间 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其道理何在 6 年龄组成是稳定型的种群 其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 强化训练 3 甲 乙 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 其年龄组成见表 三个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为 年龄期 个体数 甲乙丙 幼年期600 400 200 成年期400 400 400 老年期200 400 600 A 甲是增长型 乙是稳定型 丙是衰退型 B 甲是稳定型 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 C 甲是增长型

13、乙是增长型 丙是衰退型 D 甲 乙 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变式训练3 上述甲种群年龄组成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7 达标检测 A级 基础巩固 1 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 种群密度 B 性别比例 C 种群的空间特征 D 形态特征 2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不同种群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所占的比例 其中种群密度可能会越来越小的 3 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的动态信息主要来自 A 现有居住人口年龄组成 B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 现有出生率 死亡率和迁移率 D 现有人口男女性别比例 4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中 正确的是 A 调查蝗虫幼虫跳蝻 用标志重捕法 B 调查马尾松 小样方划分为1 m 2 左

14、右 C 调查蒲公英 只计数小样方内的个体数 8 D 调查趋光性农业害虫 可用定位设置灯光诱捕 定时计数法 5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不同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相同 B 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C 一个种群由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全部成年个体组成 D 在自然开放的生态系统中 种群密度会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波动 6 对于种群性别比例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 1 B 种群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 C 性别比例对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决定性作用 D 根据性别比例可以将种群划分为增长型 稳定型和衰退型 7 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15、hm 2 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 其中最可行的是 A 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 设置 1 个 1 m 2 样方 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 随机设置1 m 2 样方若干 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 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 2 样方若干 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填空题 1 在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活动中 有以下实践活动 阅读后请回答相关问题 1 若一块农田长100 m 宽 30 m 在对该地块的蒲公英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 取10 个样方 那么 从长的一边计起 第二个样方的中心应在地长的 m 地宽的 m处 2 假设我们所调查

16、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 10 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 下表 组别1 2 3 4 5 6 7 8 9 10 株数0 3 3 2 2 3 3 9 4 3 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 经实际询问有两个组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 组 如果 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应为5 株 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 株 m 2 B级 技能提升 8 在一片约33 hm 2 的林地内 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 只大山雀 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 雀的腿上作为标记 然后全部放掉 第二次捕获了33 只大山雀 其中有 5 只是有标记的 据此推算 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 只 hm 2 约为 A 略大于165 B 略小于165 C 略大于5 D 略小于5 9 如图曲线a 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9 A 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 B 依据曲线b 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 C 对大型动物易地保护 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 D 种群密度为d时 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 10 下图是某地区广东松的种群年龄组成调查结果 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 总能量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