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25776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二单元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1、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2、背景介绍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

2、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全篇可分为三部分,概括大意。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段), 第三部分(第3段), 二、思考探究梦游天姥吟留别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2、指出本文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3、“安

3、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反映了诗人什么性格?历来诗评家都认为这两句是全诗的“诗眼”试结合全篇内容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答案1、第一部分(第1段),写入梦之由。 第二部分(第2段),写梦中奇景。 第三部分(第3段),写惊梦长叹。1、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2、月下清丽之景(1-3)日升明快之景(4-5)山中奇幻之景(6-10)天空盛大之景(11-13)3明确:反映了诗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全诗前两段侧重对景物的描写,最后一段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理想追求,是诗歌的主旨所在。而这两句正是点睛之笔,升华了诗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