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

上传人:tang****xu4 文档编号:127257743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 边城 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它在小说中的作用。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学习用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刻画人物。3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启发引导学生感受亲情、珍惜亲情。4结合人物分析,领会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教学重点1了解沈从文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和优美的环境描写。2把握对人物的描写,重点分析翠翠的形象。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小说的主旨。2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中篇小说,应注意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教给学生整体阅读的方法:如何抓文眼、如何理线索、如何抓关键词句等;

2、教给学生通过三要素欣赏小说的方法:抓人物形象特点、分析情节结构、揣摩环境描写等。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繁华的大都市,令人目不暇接、心醉神迷。林立的高楼、琳琅的商品、穿梭的人流、怡人的乐园。闲暇时,我们是不是也想让生活增添点儿古朴意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拜读著名作 家沈从文先生的边城,神游于作品描写的几十年前的湘西,感受那里闪烁着的正直朴素的人性美。提问:看着边城的环境,我们有什么感受?答:美。好象是世外桃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里的人们“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便要还家,设酒

3、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优美的环境,淳朴的民风,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这便是东晋陶渊明心中笔下的理想社会。和陶渊明一样,沈从文的心中笔下,也有一个这样美丽的世界边城。二、让学生谈谈在课外所了解到的作者及作品的有关知识:课件展示湘西风景图片:“有这样一座别具风情的边城,传说一对凤凰从这里拍翅而起,她便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凤凰。沱江水远远流来,参差错落的人家,青石条砌成的河码头,河岸上一蓬蓬如烟的垂柳,河畔那壁连着壁、檐接着檐的吊脚楼,连同木楼后面的青山白塔,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人杰地灵,这里便是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的故乡。”1提问:说说你所了

4、解的沈从文及其小说风格是怎样的?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又称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湖南凤凰人,苗族。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怀有一种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沈从文小说从整体上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即现实的人生形式和理想的人生形式。他的相当一部分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湘西底层人民古朴和谐、乐天安命的生存状态和自在无为的人生

5、形式。2提问:你喜欢看小说吗?你看过精典小说边城吗?答:我们在课外应该多读点精典小说,一般来说只要是选做课文的小说,我们都应该通读,像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以及我们今天要读的边城。边城的故事情节: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他们热情助人,淳朴善良。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上情苗。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上美丽可爱清纯的翠翠,托人向翠翠的外公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了傩送,情愿以碾坊作陪嫁。傩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于是兄弟两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天

6、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待傩送回来:“但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三、学生速读课文(或听配音朗读),初步感知;然后复述本文故事情节。湘西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里溪水绕山流,山路如弓弦,静静的水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河流,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构成了湘西美丽的自然风景画。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

7、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不肯收钱,反而送人烟叶。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背着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军人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就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叫她“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向客人招呼。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

8、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抛去,嗾使身边黄狗自岩石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听祖父说故事。或祖父同翠翠把小竹作成的竖笛,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且独自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逢年过节祖父得喝一杯酒时,祖父不上城,黄狗就伴同翠翠入城里去备办东西。祖父和翠翠生活上相依为命、感情上相濡以沫。四、教师辅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一)教师设疑:1找出小说中写景的句子,体会意境美。2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的语句并简要分析,体会人物形象的美。(外貌、行动、语言)3找出文中体现当地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朴的人情美。4

9、找出文中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5、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6.细细品读全文,谈谈小说中的老人和翠翠各有怎样的品质。附:板书设计边城(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一、作者: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作家。二、边城的故事情节三、课文故事情节四、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课前板书:边城第一章沈从文)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沈从文及其边城有一个总感受,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边城的山水美,人可爱。沈从文说“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

10、人却很少。”那么,沈从文是怎么认识愛和美这两个字的呢?让我们走进湘西的边城,去领略那里的青山绿水、古朴人情,去体会那里的愛和美。”二、我们阅读边城很容易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边城就是沈从文的世外桃源,先来看看沈从文的边城是怎样描绘环境的呢?1学生阅读文章,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2提问:学生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美。并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说说这些句子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答:这些句子表明,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河流,山,渡头,渡船,竹林,茅屋,小镇。这意象与味道,它们沉淀了恢弘沧桑、沉寂凄婉的悲壮。作为图景,有永不褪色的鉴赏价值、深厚的乡土气息

11、;作为真实,却有它无法承载的厚重;作为生活其中的人更有另一种悲凉、无奈。三、边城茶峒的人们为什么会有另一种悲凉、无奈?1小说中表现了哪些人物?翠翠、外公和乡民2我们先一起来感受翠翠的形象。学生诵读第5自然段,思考:谈谈你是怎样认识作者对翠翠的出生和其父母的描写的?或者说翠翠父母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对翠翠对爷爷产生了哪些影响?现代的青年人应树立怎样的婚恋观?翠翠的出生和成长是人性美的产物,作者对其父母的描写与其爷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少带有几分无奈和哀婉的情调,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反映了作者教育青年人要像爷爷那样理智,不逃避,振奋精神、承担责任。这也是作者所要极力表达的爱和美。翠翠父母

12、的恋爱观念和恋爱行为使翠翠失去父爱和母爱,也使爷爷失去女儿和女婿,给翠翠和爷爷的生活蒙上了一层凄凉、无奈的色调。当我们看到黄狗与翠翠与爷爷在一起时,这种感受更明显。请学生找出课文描写翠翠的语句并用几个词概括翠翠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第6自然段:“翠翠在风日里成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既长养着她,教育着她。”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第7自然段: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清纯美丽、天真活泼、乖巧伶俐、善良、敏感3、学生看课后练习四:欣赏小说中

13、的人物形象离不开人物的语言。请学生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风日清和的天气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赏析:通过祖父、翠翠、黄狗的动作描写,以一幅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图景透露着凄婉、孤寂却又带有浓厚的人情、人性味道。请学生阅读课文第10自然段:“有时过渡的是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转船上,把船牵靠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的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赏析:通过翠翠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内心的渴望、孤寂表现出来,构成一幅清纯少女图。情窦初开(qng du ch ki窦:孔穴;情窦:情意的发生或男女爱情萌动。指刚刚懂

14、得爱情(多指少女)。)翠翠的生活是怎样的?请学生阅读相关文字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父母早逝,和外公相依为命她的处境虽然悲凉、无奈,但她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美;质朴的民情民风净化了的心灵美。作者塑造翠翠这个美好形象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引导人们去表现美去创造美,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可爱。四、阅读描写外公的文字,归纳外公的人物形象或精神品质。从摆渡老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他的质朴、善良、不沾染一丝的铜臭。第2自然段:“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

15、够了。谁要这个!”第3自然段;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学生归纳外公性格:勤劳、忠于职守、善良、关爱外孙女、坚强面对苦难人生、热爱生活、乐观的长者形象。五、翠翠和外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祖孙情呢?翠翠在外公心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请概括翠翠和外公相依为命的生活。帮外公摆渡、和外公一起晒太阳、听外公讲故事、和外公“我吹你唱”、帮外公备办物品。浓浓的祖孙情,弥漫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间,也弥漫在我们的心头。六找出能体现边城民风的人和事,体会淳厚的民风、淳美的人情。学生在文中找相关内容:渡头为公家所有,故过渡人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出气力不受酬chu谁好意思,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管船人却情不过,也为了心安起见,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