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5688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学设计第三章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描述溶解平衡,认识溶解平衡的特征。()根据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推导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并进行验证。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沉淀的溶解、转化等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认识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根据实验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移动。教学

2、难点:沉淀溶解平衡概念的建立以及对沉淀平衡移动的探究三、教法选择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方法: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寻找规律: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设计实验使知识升华、迁移设计、讨论验证难溶电解质平衡移动的实验方案完成简单的验证实验依据实验结论提升理论知识。四、教学准备电教准备:多媒体教室、电脑、制作教学课件实验药品:0.1mol/LAgNO3溶液、0.1mol/LNaCl、NaI溶液、氢氧化镁悬浊液、NH4Cl固体、NaOH固体、蒸馏水、氯化铁溶液、酚酞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过滤器五、教学过程:【引入】从溶解性表中电解质的分类以及初中溶解度的概念,引发学生思考:表中标注为不溶的物质,是否在水中真的就

3、一点也不溶?【过渡】我们一般认为AgNO3溶液和NaCl溶液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混合,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的反应可以进行到底。是否真的如此?【实验探究1】取2ml0.1mol/LAgNO3溶液和2ml0.1mol/LNaCl溶液于试管中,充分反应,过滤,取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两滴碘化钠溶液,观察现象。现象:在清液中加碘化钠溶液后有黄色的AgI沉淀生成。实验证明:曾经我们认为不溶的氯化银,其实是可以极少量的溶于水中的。【板书】第四节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板书】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和教材给出的资料卡片,完成教材P61页思考与交流1、2。【阅读并填空】以AgCl溶解

4、为例:从固体溶解平衡的角度,AgCl在溶液中存在下述两个过程: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少量和脱离AgCl的表面溶入水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的吸引,回到AgCl的表面。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得到AgCl的溶液,由于沉淀、溶解之间这种平衡的存在,决定了Ag和Cl的反应进行到底。【提问】大家能否根据刚才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用图像表示出这一过程呢?【学生板演】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坐标图。【板书】1、溶解平衡定义: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过度】用化学语言来

5、对这一过程进行描述【板书】2、表达式AgCl(s) Ag+(aq)+Cl-(aq)【讲解】注意与电离方程式的区别,请大家练习书写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的溶解平衡方程式【学生板演、练习】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过度】关于平衡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他们均有着类似的特征,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是否有类似特点?【板书】2、溶解平衡的特征逆、等、动、定、变【引导】结合之前的学习,学生表述五个字分别代表的含义【过度】既然存在着溶解平衡,请大家分析影响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板书】4、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遵循平衡移动原理温度:升温,多数平衡向溶解的方

6、向移动(除Ca(OH)2)。浓度:加水,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其他:加入能反应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离子反应效应);加入和难溶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的方向移动。(同离子效应)【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根据老师提供的药品及仪器,设计实验分别探究温度和浓度对氢氧化镁沉淀平衡的影响。【学生活动】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理论分析,完成相关的实验报告。课堂练习:解释下列事实的原因: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用0.1mol/L硫酸洗涤BaSO4沉淀比用水洗涤造成BaSO4沉淀的损失量小。六、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1)通过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栏目的问题和课堂练习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评价反馈。(2)通过对比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得出影响溶解平衡移动的因素,让学生经历认识事物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能力及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行评价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