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2725664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中国古代王朝经济政策的基本知识;借助历史文献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原因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的能力,及借助历史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历史文献及自己的观察所得,进行推理分析,大胆地比较论证,主动探究各个历史问题的答案。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探讨有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压抑了中国社会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理解我国今天的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教学重

2、点难点】重点: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及其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和评价;“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背景及其评价:难点: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尤其是“井田制”的瓦解;“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历代政府的经济政策与时代特点的关系。【讲授新课】一、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一切土地属于国家,实行井田制。(1)基本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并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形状)(2)瓦解A井田制瓦解的原因:根本原因是生

3、产力的发展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土地转让关系发生变化。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B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以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其他诸侯国也相继进行税制改革,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在春秋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基础上,战国时期,在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各诸侯国通过变法,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2)发展途径: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进行土地兼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地主官僚和贵

4、族通过各种手段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封建国家、农民控制土地数量急剧减少,造成社会两极分化。土地兼并的实质是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其影响有: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影响国家财政收入。(3)抑制土地兼并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明朝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均田制。结果: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二、“重农抑商”1、原因(1)根本原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2)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2、含义: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

5、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3、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4、主要表现:(1)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2)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3)明清时期:政府沿袭“重本抑末”的治国理财思想,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阻碍了工商业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评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消极作

6、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三、“海禁”与“闭关锁国”1、含义: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海禁”。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2、原因

7、(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自然经济是“闭关锁国”政策推行的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明朝初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清初要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清政府甚至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3、表现(1)明朝:明太祖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朝: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3)明清统治者虽曾开放海禁,但基本实行闭关政策。4、评价积极作用: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消极防御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消极作用:它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固步自封、夜郎自大。 5、启示:中国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发展进步,才能超越世界先进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