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5513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人教版)专题通关练习: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传记阅读1-5-1 Word版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1传记的概括与分析一、(2018山东青岛市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记浙大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姚玉峰,来自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姚玉峰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之是“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被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姚玉峰曾留学日本,他的第一任导师是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黄斑转位手术的医生,担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的田野保雄教授,姚玉峰赢得了田野的喜爱。另一位眼科“巨头”,现代免疫学之父

2、、眼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现象的发现者、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斯特莱茵也很欣赏他。1992年春,斯特莱茵来大阪做学术报告。报告结束,刚来的中国留学生姚玉峰要求向大师提问:“如果免疫在眼前房可产生选择性抑制,绕开机理研究的细节,这个机理是否可被用来治疗某些免疫增强性的疾病,比如排斥反应?”他的提问,出乎斯特莱茵的意料,因为这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假设。“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斯特莱茵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我还没有研究过。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在这方面探讨!”更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斯特莱茵突然从台上走下来,走到还有点羞涩的姚玉峰面前,兴奋地对着田野说:“这家伙很厉害!”作为导师,田野感到自豪,他恳请

3、姚玉峰留下来读学位并帮助他解决奖学金。姚玉峰向导师介绍: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他希望回到祖国。回国一个月后,学校就让姚玉峰再回大阪大学继续读博士。回到阪大,继续师从田野保雄,还有另外两位国际眼科界的泰斗,大桥裕一、井上幸次。姚玉峰研究的课题是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1700年,有医师在埃及尝试角膜移植,失败了;140年后,爱尔兰医师将羚羊眼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也失败了。1906年,德国医生第一次用人角膜进行移植,成功了。但是,发生了排异。整个20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排异反应这一难关。1976年,美国角膜病权威理查德成功进行了上皮移植手术,向最

4、后解决角膜移植顽症的目标逼近了一步。但结果遭到质疑:因为没有从理论上阐释上皮移植的机理,仅仅是假说,无法在临床上得到推广。从此,证明理查德上皮移植机理又成为一道难题。“一定要无愧学校的选派,为国家、为亲人争光!”姚玉峰在阪大的三年时间,不但证明了困惑世界眼科医学界16年的“理查德上皮移植假说”,而且独创制作了小鼠角膜上皮移植模型,终于揭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姚玉峰设计出术后不发生排斥反应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1995年5月20日,他成功地实施在病人身上。角膜移植排斥反应遮蔽了世界整整一个世纪的阴霾,被姚玉峰拨开了!他继续攀登。人类的角膜由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

5、弹力层、内皮层组成,厚度约0.5毫米。实验证明:排斥反应针对的是角膜最后一层的内皮,只有6微米厚。理论的推导,让姚玉峰明白:只要把患者的6微米内皮层完整保留,逻辑上就不产生排斥反应。怎样才能让这6微米不在手术中发生破损?6微米,这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距离!6微米,这是攻克角膜移植排异难题的制高点。6微米,也是横亘在姚玉峰面前的最后难关!姚玉峰尝试几十种方法进行试验,但均未成功。在小鼠角膜上做上皮移植,无异于微雕艺术家在头发丝上做雕刻,而头发是死的,小鼠是活的。给小鼠打麻药,打多一点会死,打少了会动。手法已非常娴熟的姚玉峰一天能做12只小鼠的角膜移植手术。牛顿观苹果落地而悟出万有引力定律。姚玉峰的

6、苹果何时才能掉落?1995年3月,姚玉峰生命中的苹果终于掉落。这天早晨,仍停留在实验冥想中的姚玉峰去吃早餐。他拿起鸡蛋轻轻一磕,随手剥开一片蛋壳。咦?蛋壳剥落,蛋衣竟完好保留!两眼直愣愣地盯着蛋衣突然,姚玉峰感到醍醐灌顶:若将角膜开一个小口,露出后弹力层与内皮层,让“蛋壳”与“蛋衣”分离。而后,再剥“蛋壳”,剥破“蛋衣”的概率不就可能明显降低吗?姚玉峰浑身颤抖起来:3年来,众里寻他千百度,世纪难题瞬间有了解决办法。1995年5月,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由姚玉峰主持,在母校附属医院完成。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困扰

7、世界角膜界一个世纪的难题终于被一个中国眼科医生破解。姚玉峰登上了世界角膜移植的巅峰!这一年,姚玉峰33岁。(节选自2017年6月3日光明网,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提问,出乎斯特莱茵的意料,因为这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假设。”斯特莱茵的反应,说明姚玉峰的思考很具有前瞻性,“出乎意料”是对姚玉峰的大胆质疑感到既震惊又意外。B姚玉峰向导师介绍: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主要目的是为下文回国作铺垫,暗示这是其科研的不竭动力。C姚玉峰终于揭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主要凭借的是他的勤劳和智慧。D“在小鼠角膜上做上皮移植,无异于微雕艺术家在头发丝上做雕刻。

8、”突出了微雕艺术家雕刻的艰难。【解析】 突出的是在小鼠角膜上做上皮移植非常困难。【答案】 D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第二段写到姚玉峰两位导师的医术高明,意在表现中国的眼科技术发展落后。B从1700到1995年,人类对眼角膜移植术的探索从未间断,其间的困难也证明了姚玉峰创造“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艰辛。C姚玉峰通过剥鸡蛋而发现眼角膜内皮剥离的方法纯属偶然,是他的幸运让他攻克了世界性难题。D本文列举了一些数字,使内容更准确、科学,更具有说服力,突出了姚玉峰学术研究取得的成就。E让一双双失明的眼睛重见天日,为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是姚玉峰从小就有的愿望。【解析】 A项,不是写中

9、国的眼科技术发展落后;C项,姚玉峰发现角膜剥离方法、攻克世界难题并非偶然;E项,文章没有写到让患者重见天日是姚玉峰从小就有的愿望。【答案】 BD3.姚玉峰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被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并写进了美国医学教科书。综合全文,请分析姚玉峰取得成功的原因。答:【答案】 师从泰斗,名人引路。世界眼科界的泰斗是姚玉峰的伯乐,他们以精湛的医术引领姚玉峰前行。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刚到坂大,对于前来作报告的大师,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是爱祖国、爱家乡、爱亲人的朴素情感,促成了姚玉峰在这个时代的使命感,也促使他登上了眼科医学

10、发展的高峰。坚持不懈,探索钻研。(或“勤劳和智慧”)虽然尝试的几十种方法均遭失败,但他毫不气馁,最终完成了把患者的6微米内皮层完整保留的探索。(意思答对即可。)二、(2018河北承德市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匠心独运秦玉峰秦玉峰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的制作者。秦玉峰已经58岁,自从16岁进入东阿阿胶厂,有幸品尝阿胶,秦玉峰从此便爱上这种滋补品。日子久了,像其他人抽烟一样,“有瘾”。他笑言:“我是吃阿胶长大的,吃了42年啊。”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1974年10月,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秦玉峰最初只是一名临时工,什么活儿都干。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然

11、而,在工厂日子久了,他开始觉得阿胶“神奇”,并被它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绑在一起,成为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传承者。秦玉峰在进厂第二年成为学徒工。他的师父是一位叫刘绪香的老药师,刘药师是同兴堂阿胶炼制工艺的第七代传人。崛起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东阿同兴堂胶庄,因卓越的炼胶技术闻名于京城,其产品成为贡胶。建国后,其传承者进入国营东阿阿胶厂。东阿阿胶一直保持着制胶业“师徒相继,口传身授”的传统。秦玉峰跟随师父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从泡皮、切皮、化皮,到熬汁、浓缩、凝胶、切胶、晾胶、擦胶等,全套制胶技法逐一研习。他那时候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着师父把刚收购的驴皮浸泡到泡皮池里,直

12、到驴皮泡软,再一一洗干净,然后刮剃驴毛,晾晒。驴皮晒干之后,他再跟着师父把驴皮切成小块储存。到了冬天,才开始上锅学习炼胶。只有经师父考核合格之后,学徒们才能学习下一道工序。对大多数学徒来说,他们只有机会学习几道工序,师父并不会传授全套炼胶技法,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只是精通一道或数道工序。只有少数优秀学徒才可能学完全部技法,通常要学习三到五年。少年时的秦玉峰因为感到找工作不容易,“干什么都很珍惜”。他勤奋、好学,冬天里在大铁锅前近乎玩命地干活。“阿胶这一块,我全做过,从皮的处理、炮制到熬胶。”他说,自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星期天,走路、坐着、吃饭都在想着阿胶。这样的艰苦学习持续了多年,他成为习得

13、全套制胶技艺的少数者,也逐渐成长为阿胶制作这项国宝级技艺的第八代传人。他不再是个临时角色,一年年过去,他从学徒工成长为企业的执掌者。2006年,在进入工厂的32年之后,他成为东阿阿胶股份公司总经理。两年之后,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玉峰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不再只是企业的管理者,也是国家文化的传承者。作为阿胶的传承者,秦玉峰的责任不仅是传承这项技艺、产业,还要把阿胶文化流传下去。在某种程度上,他不仅是阿胶技艺的传承者,也是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传承者。他认为,只有把阿胶文化做成一种有传承的文化,企业才能长久。他在东阿阿胶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阿

14、胶文化,搜集整理阿胶古验方3200余个、膏方200多首、医案1750余个、“治未病”的膳食养生方近百个,对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医名家论述进行研究,挖掘阿胶更多的药用价值。他把这个项目称为“阿胶价值回归工程”。他还组织修缮中国阿胶博物馆,建立东阿阿胶城,以巡展、推介会的方式向国内外传播阿胶文化。“对文化梳理、挖掘,开发一系列的文化产品,收集了三千多个方子,恢复古方生产线,这是文化推广,也是文化营销。同时,我们用现代循证学的方法研究这些古方子,做剂型创新,以让消费者服用更方便。”秦玉峰认为,中医药文化经过3000年的积累,博大精深,如果只是借助数秒的广告,人们很难读透,只有通过文化加体验,才能向世人

15、展示中医药的美丽。此前,他与国家中药局、国家旅游总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国家“健康旅游”,通过旅游体验,寓教于乐,让阿胶文化走向世界。(选自黄剑名人传记财富人物)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58岁的秦玉峰现任职于东阿阿胶股份公司,他不仅是阿胶的忠实服用者,也是阿胶制作技艺的第八代传人。B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若干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命运已经与阿胶密不可分。C秦玉峰跟随师父从最基础的挑水、泡皮做起,学习传统阿胶炼制技艺,对制胶技法逐一研习,最终习得全套制胶技艺。D秦玉峰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解析】 “秦玉峰刚进厂时,就被阿胶的神奇所吸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刚进厂时,他对阿胶没有概念,只觉得好吃,特香”。【答案】 B2下列对秦玉峰相关事例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秦玉峰出生于山东农村,他被招入东阿阿胶厂工作时,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所以他什么活儿都干。B秦玉峰的炼胶技艺高超,这既离不开老药师刘绪香的卓越的炼胶技术与传授指导,也与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分不开。C秦玉峰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