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5303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投标)旧城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投标技术建议书(第一部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 一、项目背景2二、现状分析22.1、地理及区位分析22.2、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分析22.3、现状用地分析22.4、现状景观环境分析32.5、现状建筑分析42.6、现状公共配套设施分析52.7、现状道路分析62.8、现状市政工程分析62.9、现状环卫设施分析7三、对规划方案的解读和建议措施83.1、综合整治范围83.2、综合整治目标83.3、综合整治原则83.4、综合整治措施83.5、规划方案分析及建议措施93.5.1 给水工程设计93.5.2排水工程设计93.5.3电力工程设计93.5.4通信工程设计93.5.5燃气工程设计93.5.6道路交通设计93.5.7环卫工程设计103.5.8

2、公共服务设施设计103.5.9公共开敞空间设计10四、施工图技术标准与依据11五、工程设计及重难点分析135.1、给水工程设计135.2、排水工程设计145.3、电力工程设计145.4、通信工程设计155.5、燃气工程设计165.6、道路交通工程设计165.7、环卫工程设计195.8、防灾与减灾工程195.9、公共服务设施设计205.10、公共开敞空间设计205.11、消防安全工程整治21六、项目投资估算24七、图纸28一、项目背景随着深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圳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步,城市规模在不断发展扩大,但同时城市中的一些地区由于生活环境较差,已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生活,这些地区不但影响了

3、居民的生活,也损害了城市形象,导致这些地区对人的吸引力大大减弱。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出行、购物、娱乐及其他生活活动条件有各自的期望和不满,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对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的修理改造,对街道、公园、绿地和不良城中村等环境的改善要求尽快实施,对形成舒适的生活环境和美丽的市容抱有很大的希望等。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成为深圳市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的重要精神及市委、市政府提出近期建设地铁3号线(2009年通车),改造深惠路沿线的规划建设要求,推进龙岗区城市化快速发展,进一步完

4、善龙岗区的城市综合整治环境,在旧村的改造方面,既关注改造的政策和进程,更关注改造将给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潜在影响。区委区政府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专家咨询,从实际出发决定选取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和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改造落实的村镇有针对性的进行综合整治改造2009年12月,受深圳市龙岗区城中村(旧城)改造办公室的委托,宝安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龙岗区坪地街道石灰围社区石灰围村综合整治规划编制任务。经实地勘探,与居民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座谈,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及有关城市规划编制的要求,现已编制完成。二、现状分析2.1、地理及区位分析中心社区石灰围村综合整治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环城南路从项目中间穿

5、越,东北侧是泰和路,南靠龙岗河。整治总面积为7.51公顷。通过南侧的环城南路可直接进入龙岗中心区,也可上深惠高速直达惠州,对外交通联系便捷;基地的西侧不远处是丁山河,与龙岗河相交于西南方向。2.2、社会经济基本状况分析区内主要经济收入依靠村民自建民宅出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极低,第二产业亦较弱。第三产业以私人出租房为主。截至2009年底,规划范围内总人口约为3050人,其中:户籍人口350人,占总人口11.48%,暂住人口约2700人,占总人口88.52%。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比例为1:7.71,暂住人口主要分布于规划区内的村民私宅内。2.3、现状用地分析本次整治规划范围是根据物业管理

6、进社区的需要,及改善原村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的,不能作为房地产和建设用地确权的依据。整治范围内用地全为集体用地,无任何国有用地,符合城中村(旧村)综合整治的政策和规定,总用地面积为7.51公顷。其中,原农村居民住宅用地面积为5.83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76.74%;四类住宅区体育设施用地面积为0.28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61%;四类社区其它设施用地面积为0.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35%;四类住宅区道路用地面积为0.4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6.28%,四类住宅区绿地面积为0.3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4.95%,工业用地面积为0.15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07%,现状建筑主要为

7、居民自建用房,由于建设时间较长,布局相对混乱,且缺少公共配套设施,居住环境很差。现状土地利用一览表序号用地代码用地性质用地面积(ha)占建设用地比例(%)1R41原农村居民住宅用地5.7676.74%2R43四类住宅区体育设施用地0.283.61%3R44四类社区其它设施用地0.45.35%4R45四类住宅区道路用地0.476.28%5R46四类住宅区绿地0.374.95%6M工业用地0.233.07%合计总用地面积7.51100用地权属状况一览表序号名称用地面积(ha)所占比例(%)1国有用地002集体用地7.51100合计7.511002.4、现状景观环境分析按照景观现状特点,以环城南路为

8、界将整治区域分为北区和南区,其中南区相对较为整洁,景观绿化面积大、植物长势较好,但整体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北区景观空间相当有限,只有篮球场部分空间较大,但整体环境杂乱不堪,其余建筑预留用地不是菜地就是杂物堆放,严重影响居民的工作生活需要。北区:1.内部空地基本为泥沙地面,难以维护路面清洁,路面景观效果差;2.村内主道路基本没有行道树,道路景观效果急待整治完善;3.村内绿化植物种类单一,没有做专业和统一的设计;4.整体景观未统一规划,部分区域被居民围合作为鸡舍,对环境影响较大5.老房子区域内杂物堆放乱七八糟,纯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南区:1.相对较为整洁,道路两旁绿篱绿化整齐美观,行道树有待补充

9、;2.区内有一块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荔枝林果园,果树长势较好,但树林下垃圾成堆,有待清理整改;3.未对既有绿化进行较好的管理,绿化空间底层杂草丛生;4.区域内景观配套设施缺乏。 2.5、现状建筑分析现状建筑多为居民住宅楼、底层商业建筑,还有部分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及工业建筑等。总建筑面积为92897.6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含底层商业建筑)86062.9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92.64%;工业建筑5718.2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6.16%;公共配套设施建筑面积为1116.5平方米,占总建筑面积的6.2%。现状建筑功能汇总表序号建筑功能建筑面积()占建设用地比例(%)1居住建筑86062.99

10、2.642工业建筑5718.26.163公共设施建筑1116.56.2合计92897.6100 居住建筑 底层商业建筑 工业建筑 公共设施建筑从建筑质量上看,通过对建筑物结构构造、体量、新旧程度(修筑年代)、通风采光、防潮防水、消防抗震及文化历史价值等内容为评价因子建立评价体系,对现有的建筑物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出现状一、二、三类建筑所占比例分别为32.3%、54.3%和13.4%,总体建筑质量较好。(详见下表)本次规划建筑质量评价标准:一类建筑:砼结构;是近期所建住宅或公共配套设施建筑。建筑外观较新,质量好。二类建筑:砼结构;是已建成几年的建筑,建筑外观略显陈旧,质量较好。三类建筑:砖结构

11、;建筑外观陈旧,质量差。 现状建筑质量汇总表建筑分类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一类建筑20344.5221.90%二类建筑59918.9564.50%三类建筑12634.1313.60%合计92897.6100.00% 一类建筑 二类建筑 三类建筑2.6、现状公共配套设施分析片区内设置了两处集中停车场、三处岗亭及道闸、一处小型垃圾用房、一处综合购物商场、一个篮球场、一处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多段围墙等。区外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有坪东学校、深圳龙文学校、垃圾转运站等。总体上看,能够服务片区的现状公共配套设施比较紧缺,且既有配套设施有待修缮:区内围墙以实体围墙为主,沿工厂厂房设置,已有部分出现残破,景观效

12、果有待加强;2除物业管理用房外设置有一处文化宣传栏,区内其它地方均未设置,不利于片区居民信息的交流;3区内只有一个篮球场,其他健身设施非常紧缺。 公共配套设施现状图 现状配套设施一览表序号名称规模说明1村委办公楼1座一般2工业用房1座较好3岗亭3套破旧4篮球场1个一般5垃圾房1个破旧2.7、现状道路分析石灰围新村整治区域外围市政道路通行能力较好,南侧有现状城市主干道环城南路,东侧是现状城市支路泰和路,通过泰和路可转深惠路进入龙岗中心区、布吉中心区等地。目前,整治范围内道路职能和等级不明确,人车混行的现象到处都是;整治区域内停车场等公用设施缺乏,占路停车现象严重;整治区内部现状道路路面部分为水泥

13、混凝土路面,部分为泥土、碎石路面,由于建设标准低,路面质量差,安全隐患较多,急需对现状道路等级和人行道等道路基本元素进行完善;整治区域内部巷道主要为碎石路面,没有形成有效的路面排水,雨天经常积水,整治区域内部消防通道不完善,部分消防通道为泥土路面,且宽度较小,严重影响整治区域的消防安全,急需进行整治。 整治区内部现状道路(一) 整治区内部现状道路(二)2.8、现状市政工程分析l 给水目前,石灰围新村从东北侧DN200的供水干管引出DN100供水管至规划区北区,从西北侧环城南路DN300的供水管引出DN200供水至规划区南区,存在问题主要有:1.区域供水管管径基本为DN50-DN80,难以保证片区居民的正常供水;2.规划区内现状无消防栓。l 排水现状排水系统为雨污合流式,北区分三个片区分别排出,主要排向泰和路25001500的市政排水渠;南区排水主要通过区内DN100-DN300的排水管收集后就近排入周边的水体。存在问题主要有:1.雨污合流,需进行排水管网雨污分流的规划设计; 2.雨水收集设施较少;3.排水管主管管径为DN600,支管管径DN300、DN500不等,未能形成系统;4.现状排水管道管材全部为混凝土管,缺乏定时日常检查和维护,且未考虑人口增加对其需求的要求。 现状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