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2725260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宝典(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招聘与配置*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个体差异;工作差异;人岗位比配原理(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员工与员工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2、员工素质测评的类型:选择性测评(强凋区分功能即不同素质不同水平的人区别开、测评标准应该精确,不得含糊、强调客观性使测评方法数量化与规范化、指标有灵活性、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的等级);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内容要么精细、要么广泛; 结果不公开; 有较强的系统性);考核性测评(概括性强,范围广泛; 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客观与主观;定性与定量;静态与动态;素质与绩效;分项与综合;4、员工素质测评的量化的主要形式

2、:一次与二次;(“一”作序数词时也叫直接量化、实质量化; “一”作基数词时为一次完成、也称纵向量化;“二”作序数词时为间接量化、形式量化;“二”作基数词时为二次完成、也称横向量化;)类别、模糊、顺序、等距、比例、当量;5、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三要素标准(* 表示形式:评语短句、设问提示、方向指示;* 内涵形式:主观 、客观、半客观半主观)、标度(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标记;测评标准体(* 横向标准三要素:结构性、行为环境、工作绩效;* 纵向标准三要素:内容、目标、指标)6、品德测评法:FRC品德测评法;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法(16PF)、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明尼苏达

3、多相个性问卷法(MMPI)投射技术(测评技术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7、知识测评:国外:(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国内:(记忆、理解、应用;)8、能力测评:一般(即智力测验)、特殊;创造(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威廉斯创造力测验系统、吉尔福德智力结构测验)学习(心理测试或笔试、面试、情景试验等)9、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评前的动员、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测评程序中测评指导语编写与测评操作、回收测评数据);测评结果调整(*结果误差原因为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晕轮、近因、感情、参平人员训练不足;* 处理方法:集中趋势分析、离散、相

4、关分析、因素分析)分析测评结果;(* 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曲线分析法)10、员工测评实施:(组建招聘团队、员工初步筛选、设计测评标准(、选择测评工具、分析测评结果、作出最终决策、发放录用通知;)11、面试的特点:以谈话为主观察为辅、双向沟通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12、面试:面试程度划分:(结构化、非结构化、半非结化)实施的方式(单独面试、小组)进程(一次性与阶段性)题目内容(情景面试、经验性情景面试)13、今后面试的发展趋势:(形式丰富化、程序结构化、提问弹性化、面试结果标准化、面试测评内容全面化、考官知识专业化)14、面试的

5、基本程序:准备阶段(*面试的指南包含的内容团队的组建、面试的准备、提问分工和顺序、提问技巧、评分办法)实施阶段(关系建立、导入阶段、核心阶段、确认阶段、结束阶段)总结阶段(综合面试结果、结果的反馈)15、面试中的常见问题:目的不明确、标准不具体、缺乏系统性、问题设计不合理、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效应、晕轮效应、录用压力)16、面试的实施技巧:(充分准备、灵活提问、 多听少说、善于提取要点、重点、 排除各种干扰、 进行阶段性总结、不要带个人偏见、 在倾听时注意思考、 注意肢体语言沟通)17、面试时注意事项: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让应聘者更多地

6、了解组织(文化的适应性与文化认同感)、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关注特殊员工、慎重作出决定、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18、结构化面试的问题类型:背景性、知识性、思维性、经验性、压力性、行为性19、行为描述面试:内涵(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行为;识别关键性工作要求;探测行为样本;)假设前提(一个人过去行为最能预示其未来的行为、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关键性要素(情景、目标、行动、结果)20、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要求:要求面试考官有相关专业知识、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掌握测平技术,熟练使用各种面试技巧、有个人品德和修养;21、面试的最终决策:淘汰不具备关键选拔性素质的侯

7、选人、对剩下的人员进行指标等级得分处理、得分高的侯选人排列在前、根据招聘人数按照编号在前的原则,选取一定数量的应聘者。22、评价中心的主要作用:有利于选拔员工,对员工的胜任能力进行考核;用于培训诊断,分析员工的优劣势态,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用于员工技能的开发改善和提高技能。23、无领导小组讨论类型:主题有无情景(无情景讨论、有情景讨论)给应聘者是否分配角色(不定角色讨论、指定角色讨论)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测评效高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必须易受同组其他成员的影

8、响、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24、无领导小组评分与总结阶段包含内容:参与程度、影响力、 决策程序、 任务完成情况、 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25、讨论会的作用:通过交换意见,评分者可以不成自己观察时的遗漏,对应聘者做出更家前面的评价;若不同评分者对同一被评价者的评价产生了分歧,可以进行充分地讨论。26、无领导小组题目设计类型:开放式问题; 两难式问题; 排序选择式问题; 资源争夺式问题; 实际操作式题目;27、设计题目原则:联系工作内容;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冲突性;*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

9、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是企业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组织理论的发展: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现代组织理论;3、组织设计理论的分类:静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规章)动态的组织设计理论(人的因素,组织设计及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原则;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有效的管理幅度原则;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5、企业集团的职能机构框架图:依托型组织职能机构、独立型组织职能机构、智囊机构及业务公司和专业中心、非常设结构;6、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10、;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7、部门结构不同的模式的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式结构(任务小组)即广义的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模拟分权等模式);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跨国公司);8、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行业处于发展阶段; 扩大地区战略行业进一步发展阶段; 纵向整合战略行业增长阶段后期; 多种经营战略行业进入成熟期;9、组织结构诊断:结构调查包含(工作

11、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结构分析包含(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复杂和战略性的决策需放在较高的层次、决策的性质)10、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包含:改良式变革,小改小革,修修补补; 爆破式变革,短期内完成组织结构重大的以至根本性的变革; 计划式变革,现在组织设计理论主张尽量采用这种方式;11、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改革冲击已习惯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失去了工作安全感;部分领导与员工思想守旧,不了解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采取的相应措施(让

12、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起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12、企业的结构整合的过程:拟定目标阶段、规划阶段、互动阶段、控制阶段13、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内容:广义规划(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其他计划)狭义规划(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14、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

13、相一致;1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内部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外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6、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17、企业各类人员计划的编制: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要求;1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毛需求(企业用人总的数量)净需求(与企业自身供给的差,即需要企业招聘和配置的人数)19、人力资源预测与人员规划的关系:从组织

14、的目标与任务出发、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利益;保证人力资源与未来组织发展各阶段的动态适应。20、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21、人力资源预测作用:对组织方面的贡献(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22、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的抵制;预测的代价高昂;知识水平的限制;23、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顾

15、客需求的变化;生产需求(企业总产值);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5、追加培训需求;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旷工趋向(出勤率);政府的方针政策影响;工作小时的变化;退休年龄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的保障;24、竞争五要素分析法:对新加如竞争者的分析、对竞争策略的分析、对自己产品替代品的分析、对顾客群的分析、对供应商的分析。25、企业各部门对员工的补充需求量主要包括两部分:是由于企业各部实际发展的需要而必须增加的人员;是原有的员工中年老退休、辞职等自然减员,需要补充的那一部分人员。26、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2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性方法:经验预测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描述方法;德尔菲方法(专家评估法/集体预测法,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长期趋势预测)28、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定量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时间序列法);回归分析法(回归模型预测法、因果法);经济计量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分析法(工作定额分析法、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 比例定员法)计算机模拟法;29、外部供给预测:影响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