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51485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含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基提能卷2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夯基提能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吉林长春检测“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的、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下面图a为“巨人之路”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13题。1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属于图b中的()A甲 B乙C丙 D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类型的判读。由材料中的玄武岩石柱可判断出“巨人之路”石柱属于岩浆岩。图b中甲为沉积岩,乙为岩

2、浆岩,丙为变质岩,丁为岩浆,故B项正确。2“巨人之路”地貌景观的地质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过程的判读。“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多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玄武岩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台阶形状,故D项正确。3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A风力侵蚀 B海水侵蚀C全球变暖 D火山地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的因素。由材料可知,“巨人之路”景

3、观位于海滨,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会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故C项正确;“巨人之路”景观位于欧洲西部沿海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大,但“巨人之路”已经受西风影响数千年,所以未来风力侵蚀对其观赏价值影响不大,故A项错误;“巨人之路”就是岩石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故海水侵蚀对其观赏价值影响不是太大,故B项错误;火山地震可能形成更加壮观的景观,故D项错误。2019湖北恩施质检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46题。观测点海拔(米)531512563615575出露岩层代号

4、QPQSQ4.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AL1线 BL2线CL3线 DL4线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50米。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本次考察的两个端点海拔一个位于500米至550米,一个位于550米至600米,且中间有观测点海拔在600米至650米。图中四条线路,L1和L3两条线路海拔最高不超过600米,排除A、C;L2线路的一个端点海拔在600米650米。排除B;D对。5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

5、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根据表中信息及上题分析可知,考查路线应该是沿着L4线。结合图中的岩层新老关系,点之间为中间老两侧新,属于背斜;点之间为中间新两侧老,属于向斜。再根据五个观测点海拔的差异可知M地位于向斜的槽部,为良好的储水构造且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A错、B对;N处等高线凸向高值为山谷,地质构造为背斜,主要是因为背斜受张力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C错;无法确定N处是否有断层,D错。6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位于N地(山谷)西侧的山坡上,位于N地(山谷)附近,位于N地东南侧山脊附近,

6、位于M地东南侧的山坡上。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A对;地易受山洪影响,B错;和距水源地较远,C、D错。2019山东济宁模拟CO2的地质封存是指将CO2压缩并注入地层中,进行长期安全的隔离和封存,以减少向大气中的直接排放。下图表示某地的地质构造。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最适合封存CO2的地层位置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C解析:甲地为背斜顶部,易遭受侵蚀,不适合储存CO2,A错;乙是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错;丙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是油气的良好储存位置,岩层封闭,不易泄露,最适合封存CO2,C正确;丁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定,有裂隙,不适

7、合封存CO2,D错。8CO2的地质封存是碳封存的方式之一,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做法与地质封存的功能相似的是()A森林保护和再造 B使用可再生能源C倡导低碳生活 D提高燃料利用率答案:A解析: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森林保护和再造可以消耗更多的CO2,与地质封存相似,A正确;使用可再生能源,倡导低碳生活,提高燃料利用率,只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没有封存二氧化碳的作用。2019湖南常德一中检测水进型三角洲是三角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挟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堆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

8、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个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据此完成911题。9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粒度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A中间粗、两端细 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 D两端粗、中间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流水作用与地貌。读图分析,根据三角洲沉积的5个界线判断,越向湖水右侧方向沉积越早,且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左侧沉积越晚,且颗粒越小,因此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下端粗、上端细,故选C。10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增大显著时,多发生在()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水体的水文特征

9、。由材料可知,该湖泊为我国的内陆湖,判断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最高,融化量最大,水量最大。因此三角洲沉积的面积最大,故选B。11当图示沉积界线由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A流速增大 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 D河道多分汊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当沉积界线由变化时,说明河流的水量增大,河流的侵蚀作用加大,河流的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量增加,在河流的入海口处河道分汊增多,故选D。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河南省新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1)分析甲地地形形成的原因。(4分)(2)丁地泥沙来源区的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

10、为什么?(6分)(3)请描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6分)(4)简述环节对河谷地貌形成的作用。(6分)答案:(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3)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4)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型,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知甲处为向斜山地,是由于

11、向斜槽部岩层坚硬,不易受侵蚀而形成。第(2)题,丁地位于入海口附近,为河口三角洲。结合其形成原因推测其泥沙来源区气象灾害类型。第(3)题,丙为山前洪积扇,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泥沙淤积而成。第(4)题,环节为地表径流,在不同河段,由于其外力表现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河流地貌类型。132019福建泉州考前适应性训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风沙地貌发育普遍且典型,河岸两边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沙坡地独特景观。以河漫滩为依托,沿山坡爬升,常形成高差大于200米的爬升沙丘。雅鲁藏布江是一条流淌在沙漠上的江,简称为“沙江”,两岸河谷平原宽广,形成辫状水系,中游汇集了几条主要支流。流域内沙

12、漠化土地面积占流域土地总面积的13.1%,且沙漠化具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里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图1示意雅鲁藏布江,图2为“沙江”景观。(1)比较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补给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多形成辫状水系的原因。(6分)(3)说明雅鲁藏布江河谷爬升沙丘形成的过程。(6分)(4)说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的原因。(6分)答案:(1)上游地区海拔高,受高山阻挡,降水少,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下游西南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降水较多,且周围多高大山脉,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2)洪水期含沙量大;洪水流出山口,河谷比

13、较开阔,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沙洲;流域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期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水系景观。(3)在冬春干旱季节,河流水位低,河漫滩及沙洲上的细沙裸露,受河谷地形影响,风力强劲,把堆积在宽谷地带的细沙,吹送到江岸山坳或坡上。(4)从上游及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在中游河段沉积,沙滩面积扩大;冬春干旱季节,风力作用扩大沙化面积;中游河段人口密集,农业发达,过度开垦导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解析:第(1)题,根据雅鲁藏布江流经区域的气候等条件可以判定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结合具体区域进行分析得出该河上游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这与区域地形有关;下游以高山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这与区域地形及

14、水汽来源有关。第(2)题,辫状水系多形成于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地区,据此结合地形及水流情况分析。第(3)题,沙丘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冬春河床裸露,沙源充足,加上强劲的风力而成。第(4)题,雅鲁藏布江中游近年土地沙化面积增加,是人为的原因再加上地形、风力影响所致。探究创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云南昆明质检下龙湾是位于越南北方广宁省的一个海湾,因岛屿众多、风光秀丽迷人而被称为“海上桂林”。读图完成12题。1形成这种地貌的岩石是()A花岗岩 B玄武岩C石灰岩 D片麻岩答案:C解析:根据“海上桂林”判断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由石灰岩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2下龙湾的岛屿

15、属于()A大陆岛 B火山岛C珊瑚岛 D冲积岛答案:A解析:根据所处的位置判断图示岛屿为大陆的一部分,后来因地壳运动,与大陆分开,为大陆岛,A正确;火山岛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而下龙湾的岛屿以石灰岩为主,B错;珊瑚岛是珊瑚堆积形成的,一般面积较小,C错;冲积岛一般是泥沙沉积形成的,多分布在河道之中,D错。2019湖北武汉调研2017年9月8日和19日,墨西哥接连发生两起破坏性地震,震级分别为8.1级和7.1级,震中分别位于墨西哥南部托纳拉西南137千米的太平洋海域和中部阿克索恰潘市西南12千米处,震源深度分别为30千米和57千米,地震分别造成98人和320人遇难。下图为墨西哥地震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墨西哥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