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725147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12:环境问题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2环境问题考向预测“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考向1环境问题模拟诊断2017新课标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分析20

2、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解题思路】(1)本小题考查工业生产的污染问题。从资料可知,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的特点:一是规模小,二是数量多。进而推出其技术和设备落后,污染点多面大。(2)本小题考查交通运输产生的污染。从图中可看出90年代焦化企业规模小,单厂运量小,以汽车运输为主,尾气污染量大,且运输线路多,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现象严重。(3)本小题考查产业园区对污染的治理措施。通过对比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

3、化厂布局的变化,可知企业的数量减少,规模扩大,实力增强,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治理污染。由于生产集中,运输量大、线路少,为修建铁路专用线提供了条件。采用封闭式运输,可进一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答案】(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飘浮等问题。(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

4、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环境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2主要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主要问题具体措施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废弃物经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

5、、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考向预测考向2可持续发展模拟诊断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13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2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

6、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3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解题思路】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第1题,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

7、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2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第3题,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答案】1. D 2. D 3. B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分析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1)分析各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了解各区域发展

8、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3)了解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发展科技,加速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1)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经济效益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生态效益防止生态环境恶化;降低污染,净化环境;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社会效益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发展清洁生产的意义经济效益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治理费用生态效益减少了污染

10、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 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考向预测考向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真题诊断(2016海南高考)如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题思路】第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

11、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在7%左右,含水量较高;68月土壤含水量在4%以下,含水量较低。第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答案】1.C 2

12、.B 3.D知识与技巧的梳理名师点睛1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

13、、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2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原因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

1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限时训练(45分钟)经典常规题(2019届高三惠州调研)如图示意19812006年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其中、为植被指数上升区,为植被指数稳定区,为植被指数下降区。据此完成12题。1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是( )A荒漠、草原 B森林、草原C山地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2区域植被增加主要因为( )A生态退耕 B人口外迁C冰雪融水增加 D降水显著增加(2019衡水模拟)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有机农业是劳动、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如图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根据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