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251460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练习:课时作业 4专题四 水体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 4水体运动规律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年8月2日,美国宇航局拍到中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的咸海东部河床已经消失,令人震撼。当地生态危机严重,专家称这很可能是拥有550万年历史的咸海,600年来首次完全干涸,等到2020年或将完全消失。读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和不同年份咸海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1图示地区水汽的主要来源及水汽输送的主要载体是()A大西洋西风B太平洋东南季风C北冰洋极地东风 D印度洋西风解析:中亚地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部分来自北冰洋,来自大西洋的水汽主要由中纬

2、西风带来,来自北冰洋的水汽较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难以到达该地。选A。答案:A2结合咸海流域水循环示意图,造成咸海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主要原因与各环节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减少,减少 B增强,减少C减少,增强 D增强,增强解析:由于全球变暖,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咸海流域会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加干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而由于沿岸种植规模的扩大,引水灌溉()增强。因此造成咸海萎缩的主要原因是增强,增强。选D。答案:D2018山东青岛三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

3、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34题。3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沙丘12 m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解析:第3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主要受降水量、蒸发量等因素的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冬季有积雪覆盖,春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温回升使积雪融化补给土壤,使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冬季气温最低,零度以下,降水以雪的形式覆盖在地表,含水量不高,夏季和秋季气

4、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含水量较低;第4题,坡度的大小影响水分的存储,坡顶、坡中底部岩性硬,坡度大,水分含量小,水分含量总体变化小于坡脚。答案:3.A4.C位于我国干旱地区的R河,发源于高原山地,洪水期可穿越400多千米的沙漠汇入Q河。读图完成57题。5某探险队拟从甲市穿越沙漠到达乙市,该探险队最宜选择的出行时间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R河地处干旱区,且发源于高原山地,可推测其主要的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夏季出现洪水期,并可穿过沙漠,探险队选择此时出行,沿途可得到充足的淡水。选B。答案:B6R河主要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较大,结冰期较短B含沙量较小,结冰期较长C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5、季节变化大D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解析:R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流经沙漠地区,含沙量较大。我国的干旱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河流具有较长的结冰期或断流期。选C。答案:C7非洪水期R河消失的原因是()A蒸发量增加 B水汽输送减少C下渗量增加 D地表径流减少解析:非洪水期R河所在地区温度较低,冰雪融水较少,导致地表径流减少,R河缺少水源补给,出现断流。选D。答案:D2018深圳模拟下面的甲图中陆地地势较为平坦,乙图中年径流量曲线是从甲图中A、B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89题。8该地区()A地处南半球 B沿岸有暖流流经C此时降水较多 D此时受信风带影响解析:在

6、最热月,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等温线是向高纬凸出的,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A正确;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流经的是寒流;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答案:A9图示河流()A大致从北向南流 B此时接受湖水补给C流量季节变化小 D秋冬出现凌汛现象解析:由图可知,B处径流量较A处稳定,说明B在湖泊的下游,河流是从A处流向B处的,即大致从南向北流;此季节为夏季,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水水位低于湖水水位,湖水补给河水;地中海气候区因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所以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气温在0 以上,河流不结冰,不会出现凌汛现象。答案

7、:B2018长沙市二模读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邮轮航线(图中的实线箭头)示意图,回答1011题。10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途中大部分航段所遇洋流的主要成因是()A受极地东风影响而成B受东北信风影响而成C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D受东南信风影响而成11上图中a、b、c、d四条虚线箭头能表示将撞毁邮轮的冰山搬运至此的洋流的流向的是()Aa BbCc Dd解析:第10题,结合经纬度和海陆形状可以判断泰坦尼克号邮轮航行路线所遇到的是自西向东的北大西洋暖流,其属于风海流,是受盛行西风影响而成。第11题,冰山主要来自北冰洋,图中可以看出a为来自北冰洋的拉布拉多寒流,可能将冰山搬运至此。答案:10.C11.A二、综合题(共

8、2小题,共46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2分)材料一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正遭受百年来最严重的旱情。2016年3月15日,应越南政府请求,我国云南澜沧江景洪水电站开闸放水,以缓解旱情。材料二下图为朝鲜半岛和湄公河流域图。(1)指出湄公河的主要补给类型,简述湄公河径流量变化原因。(8分)(2)简述这次旱情对湄公河下游的影响。(6分)(3)简要比较朝鲜半岛的甲河流和湄公河下游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10分)(4)结合两半岛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特点,分析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分)解析:第(1)题,湄公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有高山

9、冰雪融水补给。结合两种补给类型出现的时间分析径流量季节变化,春季和初夏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进入雨季以雨水补给为主,冬季补给少,河流流量小。第(2)题,读图可知,旱情会导致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水位下降,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的面积增长减缓;入海水量减少,会导致海水入侵、水质变差等问题。第(3)题,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分析。两半岛都为季风气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汛期带来丰富的水源、土壤。答案:(1)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冬季(12月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

10、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2)湄公河下游河段流量减少,流速变缓和水位下降;会导致含沙量减少,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长减缓;会引起海水入侵,水质变差,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变差等。(3)河流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甲河河流短促,流量较小地势落差大,流速快主要在7、8月有结冰期湄公河下游流域面积大,流量大流经平原,流速平缓主要在510月无结冰期(4)有利影响:河流汛期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河流的泛滥为中下游沿岸提供肥沃土壤。不利影响:冬季(冬春季)缺水严重;雨季容易形成洪涝灾害。13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

11、水湖,每年2月左右完全封冻。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1)结合水循环环节,分析纳木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2)列举纳木错湖水源的主要补给类型。(4分)(3)风力对湖冰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据此推测纳木错湖区东、西部封冻期的早晚及湖冰形成的稳定程度。(4分)解析:第(1)题,根据河流向心状的水系特征及地形的分布可以判断该湖地形特点为四周高,中间低;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湖泊,而没有流出河流,再加上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长时期的湖水蒸发,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第(2)题,纳木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可判断湖泊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第(3)题,水体流动速度越快,越不易结冰,根据湖区西岸风速大于东岸,因此东岸水体流动较慢,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答案:(1)河流由四周流向湖泊,将矿物质(盐分)带入封闭的湖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升高,形成咸水湖。(2)高山冰雪融水、雨水、地下水。(3)东岸更易形成稳定的湖冰,封冻更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