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应如何制种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7249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应如何制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食用菌应如何制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应如何制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应如何制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食用菌,以其短、平、快的生产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所看中。“好种出好苗”,在普通农业生产中人们耳熟能详,但在食用菌生产中却易被忽视。因此,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培训和规范菌种的生产技术、并确定技术研发方向,很有必要。菌种的适应性选择 1、选择和引进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菌种(株),是食用菌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菌种自身特殊性,普通条件下专业工作者对菌丝也难辨孬好,加之菇农朋友受知识、经验的制约,更是无从区分。因此,相当数量的菇农只能把招牌、菌种名称、价格作为是否引种的评判标准,由此更是促进了伪劣菌种的流行。另一方面,道听途说某地菌种好,而不

2、顾地域差别、气候差别以及市场差别,盲目引进,大量扩种,其后果可想而知。正确的引种方法应当是:首先选择正规的制种单位,并考察其技术力量、设施设备以及检测水平;其次,认真咨询其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包括适应基质、适宜配方、适应温度、子实体发生情况及其形态特征、商品性状、转潮速度以及生长周期等,并将之与本地条件比较,然后方能确定可否试种。2、科研开发单位及专业制种企业,应将菌种的驯化选育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尽管各制种单位都可罗列出几十或上百个菌种名称,但具体到某一个品种时,以平菇(侧耳)为例,所谓的几十个“品种”,从专业角度来讲,仅仅是各个菌株的不同代号罢了,而一旦冠以“新品种”的名堂,则令菇农有新奇

3、感,产生购买欲望。从长远角度而言,类似现象只是短期效应,对实际生产没有实质性的促进或帮助。作为制种单位,广泛引种是必要的,但应从各地不同的种源中,筛选、驯化出适应当地条件的品种或菌株,则更有必要,甚至是迫切的。3、有实力的单位或个人,应尽快开展杂交育种、野生菇驯化等工作。大多菌种均是引进的,或变个名称,或改个代号,但仍然不是“自己的东西”。因此,运用高科技手段,尽快开展杂交育种及野生资源的驯化,既可真正拥有自己的种源,又可增加竞争力。制种技术规范 1、一级种(母种)生产相应地种源条件:无论是引进、受赠,还是保藏、分离等渠道获得的种源,首要条件必须是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并有相应的出菇试验、品比试验

4、,以及市场对该品种或菌株的认可。且菌龄在 60 日内常规制作的。相应的设施设备:包括操作(配料)间、灭菌室、手消(手提式蒸气消毒器)、接种箱等,大量生产时尚需有冰箱、显微镜等。相应的工具、材料:包括配料工具、分装工具、棉花、牛皮纸以及消毒、杀菌药物如酒精、甲醛、高锰酸钾等。相应的操作技术:包括菌种制作生产、检查检测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培养基灭菌处理标准为:高压 0115 小时(具体操作略)。相应的培养条件:一般品种以 25左右为宜,个别品种或低或高,应“因种制宜”。技术要点:保证种源质量;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检查剔杂;适温适时保存(具体操作略,下同)。2、二级种(原种)生产:在一级种质量得到保证的

5、条件下,种源已不再作为问题讨论。高压蒸汽灭菌设备,或常压灭菌灶;小型制种单位以常压灶灭菌即可,中大型单位应配备相应容积的高压灭菌设备。必要的操作间、场地,洁净、通风且密闭性良好的培养室,有条件的应予以调控室温。相应的材料,包括原料、种瓶(袋)、封口膜(塞)等。相应的消杀药物,包括酒精、甲醛、高锰酸钾以及 。必要的工具,包括配料、拌料、装瓶(袋)、运输以及接种、检查等常用工具。灭菌处理标准:5 小时;常压 1008 小时左右。相应的操作人员:包括各生产环节的操作工,其中尤以接种人员为重,必须达到熟练、负责的要求。相应的培养条件:同一级种。技术要点:除部分品种外,一般要求配料 79 之间;常压灭菌

6、时,应尽量缩短装瓶(袋)与灭菌间的时间距离;3、三级种(栽培种、生产种)生产:三级种的生产与二级种基本相同,只是生产数量扩大了十几倍甚至更多,劳动强度亦有所增加,限于篇幅,不予赘述。培养检查剔杂菌种培养温度范围一般在 535,以 25为最适宜,但应根据品种的特性具体确定,实际生产中可掌握在 2030。就山东气候条件而言,培养室相对空气湿度一般在 5075之间。但在春季应适当洒水增湿,夏秋季节应坚持通风。菌种的检查。自接种算起,1 级3 级菌种的初始检查应分别为第 2 天、第 3 天和第 3 天;此后检查的间隔时间分别为 1 天、2 天、3 天。检查的重点:菌种萌发情况、菌丝生产态势等是否符合其

7、种源特性;对于斜面上任何透明、半透明或浆糊状的污染斑块(细菌)及桔、黑、灰、绿、黄(真菌)等污染的 1 级种,应及时剔出,尤其应注意检查的及时性,某些细菌污染斑点在 1 天2 天后即可被食用菌菌丝掩盖;对 2 级3 级种,以检查杂(真)菌污染为主。注意要点:夏秋季节生产时,尤其要严格防治桔色霉菌(链孢霉)的污染,及时剔杂,及时深埋处理,否则,一旦暴发污染,将导致“全军覆没”。菌种生产的研发趋势目前的一级种容器大多为(18180)毫米规格的小型试管,长期的研发实践告诉我们:即使培养基相同的条件下,使用(20200)毫米规格的试管制作的一级种,由于块厚、培养基量大、营养丰富、接种量大等原因,所转接

8、的二级种明显具有萌发早、定植早等生产优势,因此,一级种生产应尽快转向大试管培养。传统的二级种生产,大多使用废旧罐头瓶为容器,其弊端如笨重、易碎、不便运输、污染环境等显而易见,我们研发的“自动增氧轻便容器二级种生产技术”,则彻底解决了上述种种弊端,在同样重量前提下,菌种数量较传统种增加 50左右,生产成本下降 40左右,是今后的二级种生产的发展方向。菌种液体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液体菌种明显具有生产规模化、控制自动化、生长无菌化、发菌高速化的生产应用优势,已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目前,笔者所在单位承担省“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课题,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有各地菌种生产单位及栽培生产单位前来参观、咨询。一般菌种的生产,从接种到完成发菌仅需 3 天,个别高档品种如蜜环菌等也只需要 5天7 天,是常规生产时间的 15110,且由于播种后菌丝球个体一致,在基料中分布较均匀,一旦萌发,则在基料中“全面开花”,迅速占领基料,使杂菌无可乘之机,为食用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种源条件,是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方向。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