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724894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售后服务)服务意识的培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未来企业拼什么?拼服务!只有拥有最完美服务的企业,才是客人永远用行动和货币去支持的企业。只有实现了客人满意,才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 服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表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企业竞争的不断升级,迫切要求企业迅速更新理念,把服务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服务上不断追求高标准,提升服务品位,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奥特曼。 作为民航这样的服务行业中的企业,其服务表现更是直接影响企业生存、发展。 一、民航服务表现 长期以来,民航服务(特别是空中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一直是令人称道的,民航服务的高标准和高形象早已在旅客

2、心中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来源于民航对员工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服务技能培训。可是,随着民航改革历程,民航的旅客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仅有服务技能的培训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果说具有基本服务技能的员工,在正常服务情况下,面对高素质的旅客还能够应付的话,那么面对大多数形形色色的旅客时,特别再出现非正常的服务环境(如:航班延误),我们的服务就显得苍白而无力。旅客不满、旅客投诉以及旅客与民航员工的冲突时有发生,规范化、标准化可以提升服务质量,但不能提升服务满意度。在零点航服指数-中国公众民航服务传播指数2005年度报告中,服务缺乏人性化、投诉反应速度及解决效果不尽如人意成为报告剑指的主要缺陷。笔

3、者认为服务缺乏人性化的具体表现是:目中无人、气势压人、开口训人和行不让人。这尽管只是个别员工和个别民航企业的表现,但是这样的表现已经严重的损害到民航服务形象,损害到民航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原因探讨 1自我意识强烈 发生这样的情况绝非偶然,除个别旅客素质有待提升,民航服务体制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外。造成民航服务以上缺陷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民航内部形成的以我为尊思想。在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航空运输资源非常有限,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高贵的空中交通,民航业在一定程度上显得很神秘。这种思想让部分民航人至今仍然拥有一种优越感,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基本表现是: 在涉及服务工

4、作的各个服务主体间互不配合、不协调的现象时有发生,沟通、协调在某些时候、某些民航企业已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耗费巨大资源(人力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成本的工作。 在面对旅客时,特别是与旅客有了意见分歧时,更多的是抱怨、指责旅客的不讲理和不理解,甚至以旅客素质问题来为事情下定义。较少进行换位思考,从旅客的角度看待问题本象是部分民航员工难以做到的事情。 在面对媒体的宣传、报道,相当多的时候民航企业很被动。因为有一些民航企业的领导、员工很难主动与媒体沟通、经常性的被动回应,这样的情况往往给媒体从业者留下傲慢、冷漠的民航印象,对民航服务形象宣传产生更为恶劣的后果。 过强的自我意识的企业或员工永远

5、不会认错,辩解或推卸责任成为了行为习惯,而这样的行为习惯却是服务业的大忌。 2、市场意识淡薄 近年来,民航消费逐渐走向大众化,旅客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市场意识淡薄的民航企业缺乏对旅客真实需求的分析了解,而是想当然地提供了一些产品和服务。不能在思想意识上以乘客为中心就必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 市场意识淡薄的另一种表现是在一些民航企业和员工心中,为领导服务的愿望远远强于为旅客服务,在他们看来,旅客对民航服务评价的好坏对民航企业影响不大,甚至有较大的影响也与我无关。这可能与中国民航发展历史有关,这种根深蒂固的行政意识对于市场经济中的民航企业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市场意识淡薄

6、的根本表现是不能够真正认识到服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服务?在民航服务与旅客需求现状发生冲突时,是改变我们的服务,还是转变旅客的需求?在服务中接受服务对象、改变服务观念、调整服务心态、寻找旅客满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努力还是微乎其微。 接受服务对象要求我们不论旅客是谁,不论旅客的素质如何,我们都应积极、热情、主动地去接近旅客、亲和友善的接受旅客,不能怠慢、冷落旅客,更不能挑剔、排斥服务对象。这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更应该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3危机意识欠缺 我曾经在一个民航企业做了危机意识调查。很有意思的是,在民航企业,高层普遍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而基础员工,特别是面对旅客的一线正式员工

7、却较少有危机意识,有超过90%多的员工认为企业不会破产,理由居然是民航业不同于其他交通工具,不管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国家一定不会让中国民航企业破产。说这话时的那份坦然和坚定让我极度困惑,我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关? 由于有这样的认识,所以相当多的员工很满足于这份有较高收入的安定工作,业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努力研究旅客、不分析服务环境的变化就是这部分员工的工作状态。温水煮青蛙的情景正在这部分民航员工身上上演。学习、创新对他们而言,那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危机意识欠缺的员工在民航服务时,只重视个人心情,不重视旅客感受;只是机械的服务,没有灵活的服务技巧;只在意服务过程,较少关注服务结果;只强调

8、服务大面上的工作,常忽略服务的细节。 4培训观念落后 自上世纪末以来,民航业经历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民航改革后的近几年,民航从数量上几近井喷的发展速度使民航工作人员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民航培训(特别是培训观念)与民航新员工却没有出现同步增长。企业没有自己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企业认为培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冲就是削减培训经费;员工则认为培训是日常工作以外的额外负担,所以,培训必须要公司考勤或给予奖励等方式才能够正常开展;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只是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就行,至于如何安排培训、如何聘请老师、如何评

9、价培训的效果,只是一个程序的问题。 在这样的培训理念下,许多的培训结果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只有程序、没有效果;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所以,企业和员工中等、靠、要的思想还很普遍。等待旅客整体素质提高的那一天,靠着民航这棵大树好乘凉,向政府要行业保护和企业优惠政策的思想还依然存在。 5服务意识缺乏 由于上面几方面的原因,部分民航企业和员工的服务意识淡薄或缺乏。淡薄的服务意识,甚至个别企业中的员工根本就没有的服务意识很难让民航服务令旅客满意,更难使民航服务有大的提升 三、民航服务一定要有服务意识 作为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航这样的服务行业中的企业,服务意识必须作为对员工的基本素

10、质要求加以重视。每一个员工也必须树立起自己的服务意识。如果说服务意识是飞机机身或发动机、那么服务技能和服务技巧则是飞机两机翼,服务技能和技巧只能是在具有服务意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有效,有了服务意识,危机总会得到避免或合理控制;如果没有服务意识,教了一千种技巧,还会有一千零一种情况是危机爆发之源。只有服务意识+服务技能服务技巧的民航服务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旅客满意和民航和谐。 1正确认识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服务意识有强烈与淡漠之分,

11、有主动与被动之分。这是认识程度问题,认识深刻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强烈展现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的观念,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有了以公司为家、热爱集体、无私奉献的风格和精神,就会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2民航服务意识 从旅客的角度看,旅客花上比坐汽车、火车高许多的价钱坐飞机出行的目的,不外乎有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二是快捷省时,三是舒适。可一旦我们的服务不能够让旅客实现这样的目的,旅客就会不满、甚至抗议。所以,民航服务意识最基本的要求是:先做好服务工作,解决旅客的实际问题,规定、报酬和责任

12、,应该放在服务之后来解决;为旅客服务的目标是让旅客满意,企业的最终追求是企业的利润和发展;信守服务承诺,用心服务并乐于为旅客服务,并给他们带来欢乐! 3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向旅客提供的服务,也就是给自己的未来多了一点机会,堆积起来就是一个大机会。换一句更通俗的话-我们不是为别人工作,而是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工作:从浅里讲,我们是在靠工作给自己挣钱,从深一些理解,我们的努力终会有回报,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积极、主动、用心的为旅客服务,为我们的未来服务,这是我们必须倡导的服务意识。在这一服务意识下,那就是不管旅客叫我们做什么,只要旅客的要求和行为不违反法律、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以及不涉及飞行安全,我

13、们都必须表现出对旅客服从。乐于被旅客使唤,并照做不误,这就是民航服务中最正确的服务意识。服从的人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独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从另一方的价值观念。 服从,是服务业员工的天职,所谓有理是训练,无理是磨练,无理之前都能接受,有理之前怎么会不服从呢?服从,更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伦理道德的展现。 准确的角色定位:服务人员永远不可能与旅客平等! 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我们的员工应提高自己的角色认知能力。角色指的是某个人在某个场合中的身份。角色定位指的是一个人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准确的定好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角色认知是指每个员工在服务这个大舞台上,都在充当一定的角色,员工是什么角色就

14、唱什么调,绝不能反串。然后,根据社会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常规要求、限制和看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适当的自我约束。 经常听到我们的空乘和地服抱怨:现在的旅客素质越来越差,服务这碗饭真不好吃,凭什么我要受旅客的气。 这些抱怨的员工最根本的错误就在于:没有明确自己的角色!总认为旅客是人,我们也是人。实际上,在对旅客服务的时候,服务的提供者永远不可能与旅客平等,这样的不平等被服务大师定义为合理的不平等。因为旅客是付钱的消费者,而我们是收钱的服务者。旅客支付费用购买我们的产品,而这产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物产品-航空器上某一座位在某一时间的使用权;另一内容是无形的产品-服务,旅客购买服务的目的是要开

15、心旅行。 在民航服务中,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平等:第一,对所有旅客一视同仁、同等对待;第二,所有旅客购票、定坐、乘机机会均等;第三,只要可能,应满足所有旅客的最基本的需要。第四,旅客支付费用,享受服务的满足;员工付出服务的努力,挣取自己的工资收入。 正确的服从理念:旅客永远是对的! 旅客永远是对的这句话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所做出的判断,它只是对服务人员应该如何去为旅客服务提出了一种要求,提出了一个口号。它是民航业对服务所理解的一个精神,意思是要把对让给旅客,即把面子留给旅客,但是不一定旅客事实上都是对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要充分理解旅客的需求:对旅客提出超越民航服务范围、但又是正当的需求,这并不是旅客的过分,而是我们服务产品的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作为特殊服务予以满足。如果确实难以满足,必须向旅客表示歉意,取得旅客的谅解。 (2)要充分理解旅客的想法和心态:对旅客在民航外受气而迁怒于民航,或因身体、情绪等原因而大发雷霆,对此出格的态度和要求,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并以更优的服务去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