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导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12724838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美》导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美》导读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美 导读 目录 一 作者介绍二 内容简介三 个性导读四 名家点评 作者介绍 朱光潜 1897 1986年 笔名孟实 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 教育家 翻译家 1925年起先后赴英 法等国学习 获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武汉大学教授 建国后 他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历任二 三 四 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主同盟三 四届中央委员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但他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 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 在一系列重大美学理论问题上 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成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

2、者之一 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 他的译著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内容简介 谈美 是中国现代美学家朱光潜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 暮年心血 之作 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 也是 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 尤其是青年朋友们的一次回复 谈美 不是一般的高头讲章 它采用书信体的形式 娓娓道来 亲切自然 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全书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 书中 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美和美感 美的规律 美的范畴等一系列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同时也对文 学的审美特征 文学的创作规律及特点作了详尽的

3、阐释 既是思想上的 又是方法上的 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个性导读 谈美 是朱光潜先生怀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 引人入胜 从而起到了净化读者心灵 提升一代青年精神境界的作用 一 美是什么 美感又是什么 二 那么美是怎么产生的 是事物本身就具备的吗 三 你会把艺术与小孩子的游戏联系在一起吗 它们有相通之处吗 四 或许我们会疑虑 既然想象与情感都是主观的东西 那么艺术创造就可以完全不顾 客观事实 可是真正的自由会存在吗 让我们怀着问题来欣赏 谈美 一文 1 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 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

4、有价值的一面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实用的 科学的 美感的 谈美 一书的主体部分共分为十五个章节 2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3 所谓美感经验 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 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各人的世界都由各人的自我伸张而成 欣赏中都含有几分创造性 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 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宇宙的人情化 4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 在聚精会神之中我们既忘去自我 自然不能觉得我是否欢喜所观赏的形象 或是反省这形象所引起的是不是快感 如果自己觉得快感

5、我便是由直觉变而为反省 好比提灯寻影 灯到影灭 美感的态度便已失去了 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 美感与快感 5 美感起于直觉 不带思考 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 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 注意力不专一 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 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美感与联想 6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 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 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 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 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考证 批评与欣赏 7 恋爱时 你在理想中先酝酿成一个尽美尽善的女子 然后把她外射到你的爱人身上去 所以你的爱人其实不过是寄托精灵的躯

6、骸 你只见到精灵 所以觉得无瑕可指 旁人冷眼旁观 只见到躯骸 所以往往诧异道 他爱上她 真是有些奇怪 一言以蔽之 恋爱中的对象是已经艺术化过的自然 情人眼里出西施 美与自然 8 法国画家德拉库瓦说得好 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人人尽管都有一部字典在手边 可是用这部字典中的字来做出诗文 则全凭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依样画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9 艺术虽伏根于游戏本能 但是因为同时带有社会性 须留有作品传达情思于观者 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它逐渐发达到现在 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 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艺术与游戏 10 艺术和游戏都是臆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

7、 空中楼阁 创造的想象 11 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 说某一笔平凡 某一句警辟 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的 功夫虽从点睛见出 却从画龙做起 晋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大半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 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 这的确是艺术的衰落现象 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 创造与情感 12 从历史看 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 再由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 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从心所欲 不逾矩 创造与格律 13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 一半是匠人 他要有诗人的妙悟 要有匠人的手腕 妙悟来自性灵 手腕则可得于模仿 不

8、似则失其所以为诗 似则失其所以为我 创造与模仿 14 凡是艺术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围之内用功夫 须处处留心玩索 才有深厚的修养 鱼跃鸢飞 风起水涌 以至于一尘之微 当其接触感官时我们虽不自觉其在心灵中可生若何影响 但是到挥毫运斤时 它们都会涌到手腕上来 在无形中驱遣它 左右它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天才与灵感 15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 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 情趣愈丰富 生活也愈美满 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 慢慢走 欣赏啊 人生的艺术化 文章内容分段浅析 一 前三章说到的是 态度 距离和移情 即美感产生

9、的三个必要条件 1 我们的态度是美感产生的首要条件 2 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 3 移情是美感产生的又一个条件 二 作者是从下面三对名词的区别来说明美感与相似心理的辨别的 首先是美感与快感 二是美感与联想的区别 三是考证批评和审美之别 三 对美本身的分析 四 本书在艺术与游戏同游戏一样 艺术创造把欣赏所得的对象主观化 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景 然后通过某种媒介 造出一种具体的作品来 但艺术终究高于游戏 因为艺术带有社会责任性 当艺术创造出一个意象之后 作者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 而游戏只需自我满足 自我尽兴而已 五 文章的后部分是艺术创造的条件 名家点评 1 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

10、术走入人生 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这种 宏观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值得学者深思 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 局于一方一隅 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 2 学习美学也好 学习艺术也好 关键不在能否掌握一 两种技能 而是要看我们能否达到一种化境 人生的境界有很多种 能够达到朱光潜先生所崇尚的 艺术化的人生 则可以说 今生无愧矣 张法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美学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第四届霍英东基金奖获得者 思之未思 3 读朱先生的书 是从这本书到那本书的跋涉 那光景有时也确乎可以让人忘记这其实不过是端坐书斋在想象中游目骋怀 光潜先生追求的是对书中之理的抽绎 编织 条贯 一生在

11、书中过活 他读了那么多书 又那么有耐心一向我们介绍这些书中密如蛛网而且常常晦莫如深的思想线索 叫人不得不佩服 郜元宝 远远望去的印象 4 作为美学家 朱光潜不满足于关在书斋中研究理论 他花了很多精力把审美眼光推广到大众之中 他的 谈美 对于把中国人从泛政治化的畸形视界中解放出来嘉惠实多 而尤以 谈美 末章中的此篇具有代表性 以至于阿尔卑斯山谷中的这句旅游广告语 慢慢走 欣赏啊 成了唤醒中国人古老艺术心灵的一时名言 周实 齐人论物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作者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入手 从三种不同人对于一棵古松的不同态度来谈 他举例说 同一棵古松 木材商看到的是它值多少钱 植物学家看到的是

12、它的生长结构 而画家则看到它的气质 风韵 也就是 美感 这就是我们对待客观对象 实用的 科学的 美感的 三种不同的态度 通过这些不同态度 作者指出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 美就是其中之一 由此得出 美是无功利性的 是无用之用 而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 在于追求 无用 上 古往今来 多少圣人粗茶淡饭还能够 不改其乐 这就是他们用审美的态度看待人生了 然而 是不是因为木材商和植物学家他们不具备审美细胞而没有看到美的吗 于是作者用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来解释了这一现象 他指出当人们在欣赏事物时 普遍具有一种 围城 心态 当我们太关心利益和知识的时候 美就离我们远了 总而言

13、之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 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距离太远和太近 我们都不能看清楚美的 所以我们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 才能真正进入并沉浸在艺术的美感之中 点击返回 阅读思考答案 一 美是怎么产生的呢 是由联想所产生的吗 作者借用牛希济的两句词 记得绿罗裙 处处恋芳草 指出 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 而是 实际人的态度 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由萋萋芳草 联想到绿罗裙 可是由一种古董 联想到金钱 那不是美 不是所有的联想都是美 美 是一种 专注 没有了专注 也就没有了美了 点击返回 阅读思考答案 二 作者坚定地告诉我们 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 但是艺术是

14、带有社会性的 不能不顾到媒介的选择和技巧的锻炼 它逐渐发达到现在 已经在游戏前面走得很远 令游戏望尘莫及了 不过 游戏里面有美感因素 这么说 美感与艺术是来源于游戏精神的 那么对于创造 它又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便以王昌龄的七绝 长信怨 为例 分析指出艺术创造的定义 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但在其中想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光靠想象 不能进行艺术创造 还需要情感 作者便借司空图 诗品 中的一句话 超以想象外 得其环中 指出 诗人于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情感是综合的要素 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感上能调协 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 意象 是朱光潜先生美学理论的重要概念 它对于突出情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总之情感是想象的统帅 意象是情感的翅膀 意 与 象 合了 那么艺术创造便成功了 点击返回 阅读思考答案 三 作者在文中强调 在艺术方面 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 格律不能束缚天才 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 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 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 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 最后能够达到孔子 从心所欲 不逾矩 的境界时 那就是圣人了 可见 艺术创造是既要尊重规律 又要超越规律的 点击返回 阅读思考答案 四 谢谢 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