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tang****xu5 文档编号:127248331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课时跟踪检测十二报任安书节选苏教版必修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任安书 (节选)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叙,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 诚:果真解析:选C“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A项,“固”,均为副词,本来。B项,“于”,均为介词,在。C项,“所”,与后面词语构成所字结构;表处所,的地方。D项,“所以”,均为代词,的原因。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唯倜傥

2、非常之人称焉 下流多谤议今虽欲自雕琢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A BC D解析:选B“戏弄”、“雕琢”、“父母”与今义同。“勤勤恳恳”,古今异义词,古义,诚恳的样子;今义,指勤劳踏实。“妻子”,古今异义词,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非常”,古今异义词,古义,不同寻常,不同一般;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下流”,古今异义词,古义,深处下流,指地位卑微,声名不佳;今义,下游,卑鄙龌龊。4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则仆偿前辱之责B思垂空文以自见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见狱吏则头枪地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及罪至罔加解析:选DA项,“摩”同“

3、磨”,“责”同“债”;B项,“见”同“现”,“关”同“贯”;C项,“失”同“佚”,“枪”同“抢”;D项,“罔”同“网”。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盖文王拘而演周易A安在其不辱也 B重为乡党所笑C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选BA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是省略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 (2)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译文: 参考答案:(1)这些人都是心情抑郁不舒畅,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就记述往事,希望将来有人能了解自己的思想。(2)搜

4、集整理天下散失的文献,考察人们的事迹,考察历史上成败兴衰的历史记录。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李陵答苏武书(节选)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讬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

5、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

6、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7、。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注李陵,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人,名将李广之孙。天汉二年,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以少击众,力尽而降。武帝族灭其家。李陵遂留匈奴,元平元年病死。精读设计1.“勤宣令德”一句中的“令”解释为“美好”。2.“策名清时”中的“策名”意为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3.“然犹扶乘创痛”中的“乘”解释为“凌驾”,此处有“不顾”的意思。4.“犹复徒首奋呼”中的“徒首”解释为“光着头”,意指不穿防护的甲衣。5.“况当陵者”中的“当”解释为“如,像”。6.“苟怨陵以不死”中的“苟”解释为“但,只”。7.“灭

8、名不如报德也”中的“灭”是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可解释为“使泯灭”。8.“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是判断句(从句式角度分析)。9.“皓首而归”中的“而”用法为“连词,表修饰关系”。10.“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中的“去帷”解释为“改嫁”。11.“位不过典属国”中“典属国”是官名,掌管民族交往事务,位在三公之下。12.“且汉厚诛陵以不死”中的“且”的用法是“连词,表递进”。13.“李陵顿首”中的“顿首”解释为“叩头”,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宾主之形,既不相如 形:形势B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 引:率领,引申为撤退C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勤:劳苦

9、D幸谢故人,勉事圣君 谢:辞别 解析:选D谢:告诉。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B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C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D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馀/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解析:选A断句时,由“以一当十”初步断定“一以当千”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B、D项;根据文意,“然”为“仍然”意,“创痛”活用为“受伤的人”,据此可知“痛”后

10、应断开,由此可以排除C项,并进一步排除D项。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B“单于”,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C“万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万辆兵车。天子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D“万户侯”,封建时代食邑万户以上,号称万户侯。侯,是中国古代爵位名,侯爵为“公侯伯子男”封建五等爵的第二等。解析:选B“单于”是中国古代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

11、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B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C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解析:选AA项,“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译文:

12、 (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译文: 参考答案:(1)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2)那些蛮貊民族的人,尚且还赞美你的节操,何况作为统治天下的君主呢?参考译文:子卿足下:你努力发扬美德,在政治清明的时候建立功名,美好的名声传遍四方,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远远地寄身外国,这是古人感到悲哀的事。我常远望故人,能不叫人依恋!从前蒙你不弃,从远方给我回信,尽力安慰我、教诲我,比对待骨肉亲人还要好 ,我李陵虽说无才,能不感慨!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悬殊);步

13、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受伤的人,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器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免于难(脱逃)。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啊?(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怕死的人啊?哪有背弃君主父母、抛弃妻子儿女,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的?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